影响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5-05-12 21:23席宏大
甘肃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影响因素教学质量

席宏大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074—01

思想品德课程肩负育人的任务,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在教与学中易于陷入矛盾之中。找出影响的因素及其对策,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影响因素

1. 教材版本滞后,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如果说历史学科是回望过去的记忆,那么政治是展望未来的蓝图。甘肃省普遍使用的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这就意味着近十年的新素材、新话题都不在(或很少)课程施教范围内。因此很难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时政性,更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陈旧的教材不能适应和指导新事物、新社会的变化,理论难以指导实践,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和探求的积极性、主动性。

2. 教材内容看似简单,却隐藏了很多知识点,学生接受新知识时,感觉内容十分抽象。如,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活生生的现实之中,非常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虽然学生能读懂文字,但读不懂内涵,因此只能囫囵吞枣,断章取义。再如,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很多学生对经济制度虽能照本宣科,却不能身临其境去感受,更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才行。

3. 课堂教学模式与检测模式不能有机结合,教与学没有有机统一。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努力尝试和实践新课程改革,遵照新课程标准教学施教,充分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在检测与评价机制中,依旧采用应试教育老模式、老办法,教学过程与监测评价机制相背离,以成绩取代一切,决定一切。

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对策

1. 有效整合教材,将传统知识与现代信息有机结合。陈旧的教材虽无法更新时代的前沿信息,但提纲挈领的作用不可小觑。要想在施教过程中,将原有知识与现代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就必须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与研究,不断累积,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书本所展示的内容外,还必须填充大量的课外知识,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最佳效果。如,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感受自尊的快乐”一课,课本中列举了1997年香港回归事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更新知识,填充“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神舟飞船”、“太空对接”、“2014APEC峰会”等知识点,将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及时弥补教材的缺憾,让学生在感受身边新事物中猎取新知。

2. 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教师要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新手段、新技能,运用教学新方法,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针对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将课本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知识,可以充分运用电子音响设备、DVD光盘、影视动漫、电子板书、录像资料等辅助设备,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中愉悦地获取新知。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人生自强少年时”这一章节时,可以讲授“2014年最美孝心少年”的动人情节,尤其是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一中梁伟月的感人事迹,可组织学生观看网络视频,让学生可以更贴近地去感受,用心灵去感悟。

3. 将课堂教学与考试机制有机链接,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上,教师要懂得精讲,学生可以理解的东西可采用自主学习或激情互动来完成,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如果教师一味地注重讲,貌似书本知识讲解非常透彻,但学生不能灵活应用,遇到考试新题型就无从下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中提到的“党的基本路线”、“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计划生育”等知识点,教师讲授必须要精细,学生必须牢记概念与内涵,掌握考试要点。但对于“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理智面对学习压力”、“未来道路我选择”等知识点,则要求学生不必过分注重书本概念,应注重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影响因素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