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程改革理念激活思想品德教学

2015-05-12 21:23李振文
甘肃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激发兴趣

李振文

【关键词】 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兴趣;激发;主体

参与;人本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055—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一、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兴趣,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因此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思考和寻求答案,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如果只顾口若悬河地讲解,就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昏昏欲睡。因此,激发学生参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 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对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思想品德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教师单纯地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而反过来讲,如果教师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可以播放“我相信”等歌曲,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出一些带有思想品德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要有“生本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一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生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学生的问题,即解决好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主体参与”,就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还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又枯燥乏味。单靠教师的说教,学生会听得索然无味甚至根本不听。多媒体能把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理论有趣化,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运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