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2015-05-12 21:23祁世成
甘肃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生个性活动课数学教学

祁世成

【关键词】 数学教学;活动课;学生个性;

身心发展;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7—0050—01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但在具体实施时,很多教师对数学活动课认识上的偏差,致使教学策略也存在很多问题,让活动课的效果大打折扣。下面,笔者就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以个性的发展为宗旨

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发展小学生的个性,主要由活动课来承担,其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兴趣,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首要目标,并将每节活动课的教学时间与数学知识传授的教学时间相配合。

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学生观察课外天地、实际生活的兴趣却更为浓厚。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二、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

注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指的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但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的心理方面。小学生观察事物的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都较差,但若观察的事物比较新鲜、有趣,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认为,家长和教师都不能拔苗助长,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保护小学生的童心。童心包括好奇、好动、好胜这三个方面。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学生好胜的特征才能得以建立。 要使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创建有利的环境。另外还要树立模仿典型,使学生有样可学,从而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小学生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形成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持续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悦感。因此创建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

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课本上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

三、以突出数学思维为特点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建模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营造研讨、探究、思考的氛围。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例如,教学“周长”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制作动画,小蚂蚁爬树叶,画外音:我爬过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树叶的周长。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蚂蚁沿着树叶走一周的情景,然后说出自己对周长的感悟和理解。然后出示另一个树叶图片,让学生在投影上描出树叶的周长,进而出示红领巾图片、课桌图片、电视机图片,分别通过描红领巾、课桌面、电视机面得这些图片的周长。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学生个性活动课数学教学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