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11 16:24张彦晓梁彦庆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沙尘暴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张彦晓 梁彦庆

摘   要

基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尝试将PBL教学模式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对PBL模式做出基本的阐释,并展现PBL模式的教学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问题对PBL模式的问题设计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学案例呈现具体的教学步骤。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出发,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对增强学生相互合作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

PBL模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解决问题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和有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机械背课本知识的人,这就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基本理念,以及“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课程目标。[1]因此,着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就成为基础教育尤其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PBL模式概述

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首创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医学教学中。[2]其特点是首先提出一个学生生活中真实的结构不良的问题,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分析问题,并分组搜集关于该问题的知识和信息资料,通过对获取资料的分析整理和讨论研究,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能够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该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已经起到显著效果并广泛推广到机械、工程、信息、旅游、英语等高等教育教学中。

二、PBL模式的教学价值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无疑是社会进步的灵魂,而学生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要顺着老师的思路将知识点理解熟记即完成了学习过程,不需要过多的思考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进行深入思考,更不可能进行创新。PBL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思考创新的机会,课堂上任何一个与学生真实生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直至解决问题,甚至还会有新的发现,即创新。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并进行论证。基于问题的学习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3]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被事先设定,他们只需要遵从老师的安排,没有必要思考自己该如何学习,以至于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果没有人安排学习计划,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下存在的普遍问题。PBL模式则打破这个怪圈,它以学生为中心,从老师给定的一个问题出发,为了解决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分解成几个子问题,拟定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按照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方面结成小组,分组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搜集资料将子问题各个击破,最后各小组汇合各自的分析研究情况进行讨论,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一个问题交给学生,而整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来完成的,这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帮他们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得出结论,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社会的发展导致分工越来越细,而各部门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呈现出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如果每个个体都各自为战,那将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只有部门内的每个个体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部门之间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的力量,推动事物的快速发展。PBL模式就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按照兴趣和特长结成学习小组,组间和组内进行学习分工,组内各成员互相合作和交流,小组讨论中能够集思广益以加速问题的解决。最后,各小组总结讨论各组的结果,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PBL模式的问题设计

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关系着PBL教学的成败。[4]一个符合要求的问题应该是具备真实性、劣构性和复杂性的问题,由于它是真实的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并且是复杂的、不能够轻易解决的,因此符合这些条件的问题一经提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真实性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当一个真实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之后会引发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共鸣,他们能够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5]。例如,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一节时提出问题:“我们所在的城市空间功能分区是怎样分布的,为什么要这样划分?”这个问题一提出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因为日常的交通出行、娱乐购物等等都与城市的功能分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自然会积极投入到讨论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对真实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联系到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劣构性

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基本上是理想化、简单化的,问题的解答过程和答案是确定的。这种类型的问题没有进一步讨论、思考的必要,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本上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没有太大的讨论价值。PBL的问题设计是劣构的,即问题是宽阔的、开放的,问题的解决要素不明确,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而且没有简单的、准确的、唯一的答案。[6]比如备受争议的“三峡”问题,“三峡大坝的修建是否利大于弊?”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诱发地震、改变局地气候、水力发电”等子问题,学生可充分联系已有的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个分析子问题,权衡“三峡”的利弊关系。在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面前,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学习,而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从正反两面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3.复杂性

复杂的问题一般不能把解决问题的因素全部呈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挖掘解决问题的要素,以帮助学生开发分析问题的潜力。同时,问题的复杂性设计要适中,以免让学生失去探究的信心和兴趣。要想解决复杂性的问题,仅从某一个方面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分解,争取找到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对复杂性问题分析和探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他们潜在的实践能力。例如,湘教版必修Ⅲ中,“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就是一个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荒漠化的影响因素、危害和治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全面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PBL模式的教学步骤

PBL教学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首先教师提出主题问题,学生为了解决主题问题将问题细化,确定要解决的子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搜集资料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对结果进行全面评价。[7]下面以“沙尘暴的危害和治理”为例,具体阐述PBL模式的教学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形成主题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近几年沙尘暴不断侵袭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沙尘暴问题呢?”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复杂的问题,它真实地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当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沙尘暴袭来时的经历,这有助于他们迅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沙尘暴”主题问题的提出是劣构的、复杂的、不明确的,可以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达到开展积极讨论以解决问题的目的。

2.确定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

学生对主题问题有了了解之后,展开讨论,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清晰的子问题逐个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方向可能会有偏差,这时教师应进行适度引导,发挥教师课堂引导者、教学促进者的作用,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帮助,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①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地区;②近几十年发生沙尘暴的次数;③沙尘暴造成的危害;④影响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⑤沙尘暴的防御和治理。[8]

3.分组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由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且复杂,需要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结成学习小组,教师根据结组情况进行适度调配,各小组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如,运用互联网中的自然灾害网站、环境保护网站和图书馆藏资料等[9]。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思想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汇总各组成果,设计解决方案

各组将搜集的资料汇总并进行课堂讨论,由于搜集的资料众多,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果说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那么讨论交流就是知识输出和交换的过程。这不仅能够深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交流互换彼此的学习成果或形成知识的共享。沙尘暴的影响因素和防御治理两组问题之间联系较紧密,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可能讨论中争论会比较多。各小组之间可以发表对小组问题的看法,最终形成一致合理的解决方案。

5.评价反思

PBL教学模式注重对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评价中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要相结合。自评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进行自我反省;互评能够培养学生对他人观点的看法,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对于整个探究过程及结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口头表扬性评价,对于少数表现不活跃的个人给予物质性激励和反思性评价,总的方向是以鼓励性评价为主[10]。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要对自己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是否给予了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合理的问题设计,是否达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和合作学习的效果。

PBL教学围绕地理问题展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分组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小组合作,加快问题的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最终完成地理问题的解决,并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PBL主题问题设计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是整个教学的关键,同时教师要适度地发挥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PBL教学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

参考文献

[1] 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小林.初探PBL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园地,2009(26).

[3] 刘晓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

[4] 马红亮,杨冬.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2(3).

[5] 李丽莉.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6] 王玮.基于PBL的旅游专业教学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5(7).

[7] 马爱丽.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 王炜,方宗义.沙尘暴天气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应用气象学报,2004,15(3).

[9] 陈丹.PBL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10] 黄莉敏,李家清.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J].地理教育,2006(3).

[作者:张彦晓(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梁彦庆(1979-),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沙尘暴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可怕的沙尘暴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大话西游之沙尘暴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