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价值的深度解读

2015-05-11 19:43陈静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机能内化符号

摘   要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图结合维果茨基的理论体系、社会建构论观点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完整的剖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关键概念  发展观点  思想核心  教学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关键概念的教育价值

1.社会背景

社会背景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因素。维果茨基认为气质、性别、种族、出生顺序等特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取决于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文化反应模式”,不同的模式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同是易于害羞的儿童,由于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相同的性格却导致了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结构。中国儿童由于害羞获得的是正向的、积极的社会赞许,从而导致个体积极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而美国儿童因害羞得到的是社会的否定评价和制止,从而导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更糟糕的行为表现。维果茨基通过最近发展区理论详细阐述了社会背景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最近发展区”是个体心理机能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发生碰撞、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的地方,发展不是发生在个体内部,而是发生在个体与社会的交集之内。在理解最近发展区时,首先必须理解社会背景在该理论中的意义。

2.内化

内化是个体发展方向的说明。维果茨基在高级心理机能社会起源学说中提出了内化概念:将集体活动成果向个体成果的转化过程称为内化。维果茨基认为任何心理内的都曾经是心理间的,个体的发展方向不是从个体到社会,而是从社会到个体。内化过程已经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实验的证明。Geoffrey B. Saxe等人在分析儿童无帮助条件下解决数学问题的行为时发现,儿童在解决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任务时并不是简单地犯错误,而是以一种不同于成人的做法概念化整个任务,他们的问题策略与成人不同。内化是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中最关键的步骤,内部重组的火花使个体获得了新的心理机能或心理结构,激起新的认知,导致新的成长。内化不是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纯粹内部的平台上模仿外部符号的过程,而是发生在儿童与成人共同执行任务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发生在个体与社会共同构成的空间里,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3.符号中介

“符号中介”是个体发展的心理工具。维果茨基认为:“个体内部心理过程通过与外部有意义的文化历史因素的相互交流而建立起来,关键的问题是这个过程是依靠什么完成的。”答案就是第二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系统的中介作用。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过程的核心事件是符号中介。符号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符号具有个体性,因为它属于某一具体个体的心理;另一方面,符号又是超个体的、客观的,因为它属于文化世界。正是由于符号同时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两种属性,因此才从根本上确立了它的中介地位。根据中介思想,个体之间的交流是通过符号中介进行的间接交流。中介式的心理活动将符号意义整合进心理机能的结构,实现了心理机能与文化的联结。符号中介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但是决定个体发展和行为的并不是符号中介本身,而是符号所附带的社会意义,个体内化的真正内容是符号中介所附带的经协商形成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通过符号中介进入个体内部,把个体与社会文化历史真正联系到一起。可以说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大厦是建立在中介思想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中介思想的支持就不会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诞生。

社会背景、内化和符号中介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三块基石,把握该理论的教育价值要重视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承认发展是“内化”而不是“社会化”,深入理解符号中介如何将个体与社会联系起来成为个体发展的心理工具。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观点的教育价值

1.表现先于能力是个体发展的最初形式

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维果茨基对“发展”一词有着十分精准的理解和定义。他通过对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分析得出结论,儿童很早就可以熟练地使用一些日常概念,但能够意识到自己对概念的使用、能够用语词精确地界定和解释日常概念,在时间上远远落后于他们能把这些概念说出来。他指出,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意识只是出现在某种功能发展的后来阶段,也即在它被无意识地、自发地运用和实践之后。为了使某种功能隶属于智力和意志的控制,我们必须首先拥有这个功能。”即个体在真正具备某种能力之前先将这种能力表现出来。如同概念的获得不能与概念理解和运用的顶峰划等号一样,一种新的心理机能的出现也不是其成熟的标志,得到表现的机能是否融入了个体的“意识”和“随意控制”,才是区分机能成熟与否的关键。

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一种新机能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表现出来,这种得到表现而个体没有意识到、不能随意控制的机能称作“正在成熟的机能”,即潜在能力。该机能在最近发展区中经过与其他心理机能的关联,逐渐获得有意识性和随意性,成为个体意识到且可以随意控制的机能,这种机能被称为“已经成熟的能力”,即实际能力。这样,发展就与心理机能的成熟关联起来。社会性合作活动促使未成熟的机能成熟,改变各个心理机能在系统中的关系,进而改变了个体的心理结构,实现了发展。在教育领域,“社会性合作活动”就是教育过程,教育的目标是那些“正在成熟的机能”。

2.心理结构变化是个体发展的核心与实质

个体发展的表现可能有很多,比如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获得、个体在行为中表现出的不断丰富而确定的个性化等等,但是发展的实质含义只有一个。维果茨基是这样定义发展的:“在发展中,改变的不仅仅是机能,更是机能之间的关系和联结的方式。”因此,最近发展区所指的发展不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某种机能单独的进步,而是指“心理结构的改变”。心理结构指的是一系列心理机能间的结构关系,结构反映个体的整体特性,不仅描述个体的本质,还描述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应有特定的心理结构,以及由各个心理机能间关系构成的整体关系。

学习是否引起发展主要取决于学习是否导致总的智力面貌和心理结构的改变。比如,成人和儿童同时作为学习象棋的新手,此时成人和儿童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心理问题。儿童不仅学会了下象棋这门技能,还发展了他原本没出现或未成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改变了他的心理结构,获得了发展。成人则仅仅是学习了象棋这一“专项技能”,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因为他的心理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发展观指出,儿童的许多心理机能尚未发展成熟,新的问题解决往往促使新的心理机能出现,儿童的学习会引起机能的成熟,进而导致心理结构的变化,引起自身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仅仅是促进发展的手段,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只有经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确实导致了心理结构的改变,个体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思想核心的教育价值

“社会”和“建构”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思想核心。维果茨基认为,心理过程不是纯自然的现象,它来源于个体对社会文化的适应。我们分享共同的文化和文化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个体的”思维永远不可能真正地、完全地属于自己,因此建构很难成为纯粹的个体行为。维果茨基是这样理解儿童的建构的,他曾这样说过:“一个3、4岁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所拥有的、由其周围文化所激发的思维之间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可见,维果茨基很早就意识到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成人是大不相同的。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是自己建构的,而不是原样不动地从成人那里照搬过来。儿童的发展不是表现为从成人那里获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表现为他们自己建构了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个体要想成为有效的意义制造者必须与社会他人进行交往,当个体面对他人的思维过程时,吸收和借鉴他人对事物的理解,建构自己的意义和知识才会成为可能。个体转化从社会他人那里接受的帮助,然后运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今后的问题解决行为。

最近发展区理论将“社会”和“建构”两个理论极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同时容纳到发展的范畴里。发展不是发生在个体内部,而是发生在个体与社会的交集之内。其教育价值在于证明了发展是伴随他人力量介入的社会性过程,个体获得的智力能力直接与他在具体的问题解决环境中与社会他人的交往方式相关。个体通过社会性互动来发展思维、建构知识,使自身完成从“不能”到“能”的过程。“最近发展区”是将个体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的框架,是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性心理空间,也是教育最适宜发生的地方。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整体理论的教育价值

“教学先于发展”几乎成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代名词,但混淆也在这里产生,“先于”的意思并不是时间上超越,而是教学在某个点上与发展产生紧密联系。究竟教学与发展的那个联接点在哪里?如何确定这个点?维果茨基并没有给出详细答案。但对教学而言,只有解决这些细节问题,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维果茨基对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实验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进入个体心灵的作用是提供系统化,概念只有成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才能被有意识地控制。换句话说,系统化是个体“有意识性”和“随意性”出现的基础。因此,教学之所以能促进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它为发展提供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更重要的是教学为个体提供了概括性和系统性,提供了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契机。学校教学是去情境化的,要求儿童必须脱离实际情境的限定,借助符号工具发挥想象、再现等心理机能,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具体的环境,是借助更高级的心理机能的抽象表达。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帮助学生在日常概念和以简要精练的书面语言方式呈现的科学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促进概念工具的发展和有效使用。例如,在书面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书面语言的抽象性特征成为儿童学习和运用这一技能的主要困难,书写是去情境化的,儿童必须使自己从言语的感觉方面解脱出来,将声音符号化,用意象的言语取代口语的言语。书面语言发展滞后的原因就在于儿童无法在失去口头语言的情境刺激后,用概括化的抽象思维再现情境。教学的作用于这一刻体现出来,它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诱发和发展新的心理机能的契机,这种机能正是教学工作者工作的方向,诱发并实现这种机能是教师的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一条清晰的教学引导发展的脉络出现在我们面前。学校教学从根本上提升了个体对中介符号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的水平,促使儿童把知觉到的东西概括起来,实现系统化。“系统化”是“有意识性”和“随意性”出现所凭借的基础,教学通过在儿童内心世界建立“系统性”,使儿童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有意识性”和“随意性”的获得促使心理机能成熟,新成熟的机能导致原有机能结构系统的不平衡,改变了原有机能在整个系统中的权重,使得心理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心理结构的变化使个体获得了实质的发展。

教学引导发展的全部过程都发生在最近发展区内。所谓“教学创立最近发展区”,就是指教学对发展的两个作用,一是诱发新机能,二是促使新机能成熟。该机能从出现到成熟,其逐渐变化的过程都发生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先于发展,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教学在时间上走在某个发展过程的前面,而是在这一时刻,教学过程与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相互依存,彼此促进,这一机能已经出现,但尚未完全成熟,教学的介入成为加速个体发展的有效力量。

参考文献

[1] Moll,Luis.C.Introduction of Vygotsky and education [A] Moll,C Luis.Vygotsky and education[C].New York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00.

[2] Robbins,Dorothy Vygotskys and A.A.Leontievs Semiotics and Psycholinguistics  [M].Westport by Praeger ,2003.

[3] [苏联]维果茨基著.思维与语言[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 Valsiner Jaan,Rene Van der Veer The encoding of distance:the concept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an its interpretations[A]Lioyd,Peter and Fernyhough,Charles. Lev Vygotsky Critical Assessments.(Volume Ⅲ)[C].New York by Poutledge,1999.

[5] Carl Ratner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Vygotskys Sociohistorical psychology [J]. http://www.humboldtl.com/cr2/sociohis.htm.

[作者:陈静(1977-),女,山东青岛人,江苏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部讲师,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机能内化符号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符号的由来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