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摘 要:评课作为一项较为常见的教研方式频繁出现在诸多活动之中,评课假如没有基本的标准,评课活动就会显得盲目,甚至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本文主要采用课堂观察、专家访谈、座谈、实践验证等方法,初步从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安全性六个方面对体育评课基本标准进行建构。旨为更规范地评课提供依据,使体育课堂质量提高的方向更加清晰化。
关键词:评课;指标体系;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4-0028-03
评体育课需要标准,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长期以来,人们评课大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对体育课的好与差的判断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结果就会出现,同样一节课,有些人会认为很不错,有些人会认为问题较多,甚至还会有人认为问题很大。究其原因,除了看课水平、评课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外,最为关键的就是缺乏标准的评是盲目的,是不确定的,说到底是不够客观的。为了促进评课的准确性、规划化和客观性,下面主要从评课标准的群体性现象、评课基本标准体系的初步构建两个方面讨论,其目的是要回答为什么评课需要标准?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如何使用标准?等一系列长期被困扰着的问题。
一、评课标准的“群体性”现象
一堂体育课无论评出的结果如何,都需要一个标准,即使没有明确的或统一的显性标准,评课者心中也会有一个隐性标准。基于不同群体的特殊性,这一标准或许会出现同一群体趋同现象。依据大量的观察与讨论,下面以“什么是一节好课”为例,分别对校长、家长、体育老师、专家学者等几类人群心目中的评课标准做进一步分析。
1.校长心目中的好课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心目中对体育课的评判应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然而,一些校长看来,体育课的好与差,主要看有没有出现伤害事故,将安全性作为评判一节课的重要指标。如一位校长在回答什么是好的体育课时说,“只要不出事就好。”由此看来,一节课出不出事被当作最主要的评判指标。这是站在学校发展,确保学生安全的角度对课进行的评判。然而,这并不能体现出体育课最本质属性的判断标准。因为,不出事,只是体育课上的基本要求。假如把不出事作为评判好与差的课的标准的话,课程标准的研制与推行也就失去了意义,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无需再做更多的努力。
2.家长心目中的好课
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中,家长对其学习的情况和效果都可以进行评判。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家长也同样可以参与评价一节课的质量。然而,通过与诸多家长的交流中获悉,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课的认识趋向于“孩子既要能够在体育课上学到东西,学会锻炼身体的本领,还要能够平安无事。”可以看出,在家长的心目中,学本领和安全是希望我们体育老师能够做到的,同时,也可以看作家长心目中的评判课好坏的标准。这显然是站在孩子发展和成长的角度来评判体育课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让学生掌握运动本领,对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能够奠定好的技能基础,这也是符合体育课程改革之明确要求的。然而,仅从技能性和安全性上评判一节课的好坏,依然是不够全面的。
3.体育老师心目中的好课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繁重的每周一二十节体育课的工作任务,还要组织大课间、课外活动,以及各种体育比赛或参与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在这样超负荷工作状态下的老师们对体育课的评判又有着什么样的标准呢?在与诸多一线老师的沟通中发现,一些体育教师心目中好课的标准趋向于: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安全问题尤其关注。从总体上来看,既有从教师角度考虑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又有从学生角度考虑的“学生发展”,还有从课的角度考虑的“安全性”。即同时站在了三个视角来评判课的质量优劣。当然,由于各地教师所处的地方教育环境不同,学习和所倾向的课的教学模式不同,在评判什么是好课的时候,自然或多或少地会带有一定的区域特点。例如,有些地方注重抓运动技能教学的质和量,有些区域又尤为强调体能素质练习的实效性,还有些地方注重课的趣味性,当然,也有些地方更加注重传统意义上组织形式的整齐划一。由此可以看出,规范化的评课也依然需要建立相对统一的基本标准体系。
4.专家学者心目中的好课
这里所指的专家学者,实际上包含两类群体,一类是从一线中来,又经常指导一线工作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研员、特级教师等实践专家;另一类是未在一线工作,但是长期研究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专家或学者。
实践专家心目中的评课标准不仅会比体育教师更加全面和客观,而且还会比理论专家或学者更加切合实际。尽管目前尚未看到某实践专家提出一套完整的评课标准体系,或许尚未及时总结归纳和将成果可视化,但我相信在大多数实践专家们的心目中一定会有一个评判课的最基本标准。从各地开展的公开课观摩展示活动中,实践专家的点评就能够得到很多启发,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标准所在。尤其是各地的体育课评优活动所使用的评分标准,充分说明实践专家们对评课标准已有充分的考虑。这些评分标准,涉及了在备课、上课的诸多要素,其中,备课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重难点的确定等,课堂教学包含着教师的语言、示范、组织、课的密度把握,等等。这些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更倾向于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判。
理论专家或学者与前者相比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往往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结合已有理论基础判断课的优劣。或者有部分专家学者也会走进一线,间接地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之中,即通过看课的方式弥补实践之不足。但建立标准的时候依然容易出现过于理论化的现象,甚至有可能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评判课的质量优劣。
为此,要建立一套客观的、准确的评课标准体系,就要集众群体之合力,既要有实践者的经验所支撑,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单纯从某一方面或站在某一群体的立场上构建是很难让标准达到理想状态的。
二、评课基本标准体系的初步构建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建构相对统一的评课标准体系十分必要,但站在什么角度构建不容忽视,因为角度选择正确,课的评判结果就会更加趋于准确。然而,要想使评课工作更为客观、规范,标准体系中的指标内容的确定则更为关键。下面逐一展开讨论。
1.评课基本标准切入视角的确立
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评课,评课标准视角的确定无外乎有四类情况,一是从教师的角度建立标准;二是从学生的角度;三是从课的角度;四是综合视角。假如没有一个统一的或规定性的视角,很有可能出现,同样是评一节课,由于所占的角度不同,评课结果会大相径庭。例如,一节篮球行进间传接球课,任课教师教学态度比较认真,讲解示范比较正确,时间把握也恰到好处,从教师的角度来评,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当从学生的角度看这节课的时候,却会评出不同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是:观察示范不知道主要看什么,练习环节未掌握更有效的方法,听到教师提出要求“别掉球”,传接球的时候大多数同学还依然连连“掉球”(接不住球)。假如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评这节课,课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这里存在着老师能教但不会教的情况(因为未能很好地关注到学生的学,尤其是未能有效指导学生如何学)。因此,确立准确的评判视角十分必要。本研究在长期的观察和不断地评课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假如从“课”自身的角度,而不单纯站在“教师”或“学生”的角度建立标准,评课会更为客观、准确。
2.评课基本标准一级指标的确立
假如从课的角度建立评课基本标准,其一级指标就要能够尽可能地反映出课的方方面面,诸如要看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是否真实、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是否新颖、是否有效、是否安全,等等。本研究初步从课所能表现出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安全性六个方面设立了评课基本标准的一级指标,并对各一级指标进行了简单地阐释,提出了评课活动中各指标应把握的关键。如表1所示。
表1可以看出,一级指标的六个方面基本上能够对体育课进行较为全面的评判。而且,这些方面还都是从体育课自身角度设定的,既不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也不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为了能够使评课活动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下面进一步将指标细分,并提出各指标权重分配建议。
3.评课基本标准内容体系的确立
评课基本标准一级指标确定以后,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尤其是各级指标下的评课点需要更加明确,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想化的理论层面。结合前期的调研和相关活动中的反复试用,下面对一、二级指标及权重分布情况提出建议,如表2所示。
表2中的一、二级指标体系及权重分配,从课的角度建立评课基本标准,六大方面的权重分配凸显了课的侧重顺序:首先是实效性,占30%,其次是准确性和安全性,各占20%,位居第三的是真实性、完整性和新颖性各占10%。也就是说,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评价一节课,假如按照这样的各指标重要程度区分,不同评课者在评判一节课的时候,其结果差距不会太明显。对于那些十分有经验的评课者,在看评课活动中进行口头评课时,甚至了解一级指标及权重分配以后,就能够很快地对一节课做出综合评判。对于各级评优活动而言,可以细化到二级指标进行评判,尽管看起来复杂些,但是,评课结果会更加客观和准确,因为,二级指标已经细化到课的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环节之中。
通过列举一节小学二年级跪跳起课的评课案例,基本上能够通过课堂上的各要素的具体表现形式,找到更加明确的扣分或得分点,不过该案例只是粗略地展示了基本的评分方法,由于不同的课所呈现的形式、 内容、手段等各异,课堂表现出的评分点会有所不同,因此,评课需要结合课的实际情况做具体的区分,即根据不同的表现和对应指标权重分配情况评定出相应的分值。
4.评课基本标准应把握的关键
评课基本标准的初步构建,不仅经过了在评课活动中的多次验证,也与部分一线教师和专家进行过沟通和交流,为了使该标准更便于使用。下面谈一谈在操作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首先,评课基本标准的建立能够弥补定量评课之不足。依照评课基本标准评课,能减少体育评课中难以量化的困惑。过去,无论是有经验的评课者还是经验不足者的评课,都或大或小地会对评课结果产生难以量化的困惑。评课基本标准体系建立以后,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并尽可能地做到定性与定量综合评课。致使对好课差课的评判提高其客观性和准确性。至于能否评出准确的结果,当然还与能否看出门道有很大关系。
其次,评课基本标准的建立能够促进体育评课活动更加规范。在使用该标准体系的时候,除了一级指标可以基本上确定以外,各二级指标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即评分点仍需进一步细化,如,一级指标“真实性”,对应的二级指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虚假教学”,根据虚假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比较明显的虚假教学、稍微显现出虚假教学、无虚假教学三个层次。本案例中,是“有比较明显的虚假教学”,扣了3分,假如是第二种情况,评课者可以酌情扣2分或1分,假如是无虚假教学,还可以不扣分。其他指标对应的表现评判方式也可以类似划分,这样就能够更为准确地评判出课的等级。从而提高了评课活动的规范性和准确度。
结束语
构建体育课评课基本标准体系,不仅经历了长期的定性摸索,还考虑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体现出客观性、准确性的明确目的。该标准从课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和安全性六大方面进行的初步构建,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加权,能够使评课工作更加清晰,并逐步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该标准也隐含着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优质课堂的发展方向:真实、完整、准确、新颖、有效、安全。当然,体育评课标准的研究并未终结,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