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
摘 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基础已成为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实践知识的学习必须依靠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笔者提出,必须改进这门课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课程主要通过介绍各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引出各种基本电路的作用、应用范围和形式。它的课程内容决定了它的课程性质,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但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由两部分组成:初中生以及社会人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要想完成课程任务,达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要将学生培养成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工人,教师必须做到理论知识过宽、动手实践操作过硬。
平时,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做到熟记于心;多关注社会对现代电工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就业现状,努力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多参加一些中职教师培训,积极参加讲课、说课比赛,多听一些专家讲座,增强与其他教师间的交流,将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融合,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还要多参加一些教师技能大赛,每年定期到企业实习,做到不与社会相脱节,增强我们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将一些最新的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毕业后,进入社会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进去。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学校采用的教材普遍较为滞后,存在着知识陈旧的问题,而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例如教材大多讲解的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模拟电路,而现在大多使用的是集成的数字电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一些典型电路上,在典型电路讲解的过程中插入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初中繁重的理论性知识学习让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重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在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电子技术这门课的理论性较强,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满堂灌”,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很难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二极管的内部结构时,它的内部“是由一个PN结和两个电极”构成的,但“PN结”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是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PN结”到底长什么样,具体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理论性、概念性的知识,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用多媒体机房代替教室,电脑显示屏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将复杂的知识用课件、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更立体、更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我们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PN结”内部电子和空穴的扩散,“有些不能移动的带电粒子集中在P区和N区交界面附近,形成了一个很薄的空间电荷区”,就是PN结。
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职学生结束三年的学习生涯后,有一部分通过对口高考进入大学的校门,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直接就业,成为一名专业技术工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本着“理论辅助实践”的原则尽量减轻理论知识的分量,增加实践动手操作的分量。在实践课上,采取“小课题、小目标”,将课本八个单元的内容分成不同难易程度的课题,分阶段地“逐人过关”。课题中应先确定学习目标,通过任务的引入与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攻克课题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然后提供实习器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训内容,最后由各个小组交流学习,老师总结与巩固。这样,可以直观地使学生看到本课题中理论知识的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习过程中教师的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小结
总之,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中职院校的发展也势在必行。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越来越多实用性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晓辉,杨双对.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N].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报,2004.
(作者单位:灵宝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