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双好 张利华
雷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树立的历时最长、影响最广泛的学习榜样。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将学雷锋活动制度化、常态化,2014年中央文明委下发《关于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把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作为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任务。这都表明在新的历史发展形势下,雷锋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找到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载体,雷锋这个象征性的符号形象将会长期持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注入新的精神内涵。这就进一步突显了雷锋作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偶像价值。
一、雷锋精神的偶像价值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一)雷锋为人们树立起永恒的精神丰碑
雷锋为人们树立的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从时间上来看,共产主义精神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追求,雷锋是践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精神楷模,雷锋精神代表人类精神发展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空间上来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方也把雷锋作为学习的榜样,体现了雷锋精神的跨文化、跨地域的特征。从实践中来看,雷锋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是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相一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相契合的。因此,雷锋精神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不仅是永恒的、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且也是不断变化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雷锋精神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导致雷锋形象也显得丰富多样。有研究者曾以《人民日报》为例,对媒体塑造的雷锋形象进行过系统分析,[1]发现从1963年毛泽东提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后,雷锋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描述”及“报道时间和数量”上各有不同,呈现出“从个人崇拜转向集体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从政治目标向生活目标”的发展趋势。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把新时期雷锋精神概括为5个方面: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这些多元丰富的内涵赋予雷锋新的形象,为雷锋精神赋予新的内涵。
(三)雷锋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榜样
从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后,雷锋已经成为新中国的一个特定的精神符号,一直参与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构建。雷锋这个精神符号出现以后的历次关于雷锋精神的阐释、雷锋精神的讨论、雷锋的发现、雷锋反思,都可以看成是雷锋与时代的对话。
经过50多年与雷锋精神的对话,雷锋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结构的一部分,具有精神偶像的价值。据有的学者在中小学生中调查,[2]雷锋已经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调查显示,青少年心中的偶像按人物出现频率排序,位于前十名的是:周恩来(142票),雷锋(115票),比尔盖茨(75票),毛泽东(57票),迈克尔乔丹(54票),谢霆锋(53票),周杰伦(48票),爱因斯坦(45票),鲁迅(44票),刘德华(38票)。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青年偶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雷锋构成了青少年多元化偶像中的一个精神偶像。
二、偶像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中小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下面我们主要以青少年发展特点来分析中小学生发展特点),是人生发展的一段特殊阶段。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殊心理和人生任务,突显偶像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
(一)青少年具有偶像崇拜心理
在青少年发展阶段,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使得青少年把关注外部世界的热情转化为内部,造成对自我特别关注和敏感,形成青少年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这种自我观念会产生两个特别的自我概念,即,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
假想观众,指的是青少年认为每个人都像他们自己那样,对他们的行为特别关注,这一信念导致青少年的自我认识过高,对他人的想法过分关注,容易在真实的和假想的情景中去预测他人的反应。个人神话,指的是青少年相信他们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3]假设观众和个人神话心理的出现,使青少年容易对自己的行为特别在意,把自己的形象想得十分完美。当现实的自我与想象中的自我发生矛盾时,就容易把对自己的完美形象投射到他人身上,形成对他人的崇拜,即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一种“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即个人在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上的欣赏、接受另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4]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心理。随着青少年自我观念深入发展,他们会逐渐把自我认识重点转向内在品质,对偶像的崇拜会转化为对自我内在品质的探索,偶像崇拜的心理也会随之减弱。当然,青少年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青少年偶像的崇拜心理会持续伴随其一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种客观现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只要不是盲目崇拜,偶像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都是有益的,要正确认识和看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偶像崇拜心理。
(二)偶像对青少年具有整合作用
从人一生的发展来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人生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发展的人生任务,也存在着发展的人生矛盾,成长的过程是个体正确处理和克服成长的矛盾的过程。
在青少年时期,人生发展的最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矛盾。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外在的客观评价与自我认识相同。而角色混乱,是指外在的角色评价与主观的自我感受不同或者混乱。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我同一性、减少角色混乱的压力,而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的首次系统连接时期,这个阶段形成的自我同一性概念对整个一生的影响十分重要。
偶像或“重要他人”是帮助青少年寻找自我同一性的重要途径。由于青少年缺乏人生历练,所以特别需要依靠投射、模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来完成。“重要他人”指对自我建构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里最初的“重要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自我建构的“重要他人”范围会扩大,如朋友、老师、同学、社会公众人物等。偶像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把青少年矛盾的自我形象整合到偶像形象中的作用,促进了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在青少年教育中,都十分注重榜样和偶像教育,大力挖掘本国民族英雄,在青少年中形成英雄崇拜的原因。
(三)当代青少年偶像教育的迫切性
当代社会的最主要特点是多样化和变化频繁,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在多元复杂和变化频繁的社会中,寻找到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
当代社会的变迁增加了青少年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痛苦,特别是在网络和现代多媒体迅猛发展的条件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使得青少年难以树立自己的偶像,造成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另一方面,一些负面和片面的符号形成也容易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有研究者对我国青少年偶像和榜样现状进行调查,[5]发现青少年偶像中近七成是娱乐明星,杰出人物的影响力远远低于明星的影响力。青少年的偶像选择受电视和网络影响最大,榜样选择受教材影响最大。对学校的榜样教育,青少年认为主要问题是“榜样被美化、夸大”(16.1%)、“榜样教育千篇一律,没有个性”(14.1%)、“榜样的缺点被隐藏,不可信”(13.3%)、“对榜样的宣传太死板”(13.3%)、“榜样不是学生选出来的”(13%)。
而另一位研究者的调查显示,[6]近些年日本动漫几乎占据了少年儿童阅读物的半壁江山。在最受当代中小学生喜爱的前10个虚拟形象中,有4个出自日本动漫,分别是:柯南、鸣人、哆啦A梦、蒙其·D·路飞。这些数据表明如果没有正确的偶像榜样教育,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会受到消极负面影响,进而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形成消极影响。
三、将雷锋塑造成中小学生偶像
的有效途径
在当代社会,中小学生偶像是多元和丰富的,应该不断塑造出反映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的中小学生偶像,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这里我们以雷锋为例,来讨论如何将雷锋塑造成新时代青少年偶像。
(一)从偶像意义上对雷锋精神进行重新解读
由于雷锋事迹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之后存在着各个不同时期对雷锋事迹的不同解读,因此,在如何认识雷锋及雷锋精神上,还是存在一些过度解读甚至有意识的曲解。那么,从偶像意义上解读雷锋精神,就需要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心理情结。雷锋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他是生在旧社会长在新社会的一个青年人,由于强烈感受到新旧社会的变化,因此对新中国充满着热爱,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熏陶,逐渐形成了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国家和社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和信念。雷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对工作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热爱社会,积极帮助他人,乐于做社会公益事情;他勤俭节约,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他人乐于奉献和付出。雷锋的这些精神都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同时雷锋所做的事情,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只是雷锋比我们做得更系统、更好、更具有道德的价值。
在雷锋身上,体现了一种平凡的伟大,一种和平发展时期的英雄情怀。当然,雷锋不是完美的,也不是全能的,但是雷锋是值得作为当代青少年成长偶像的。当然青少年是在和平富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使得当代青少年对精神生活形成迫切需要,而雷锋精神正是滋润当代青少年心灵的甘露,雷锋精神与青少年成长存在着精神上的契合,从偶像意义解读雷锋及雷锋精神,为青少年塑造了适合青少年发展的光辉榜样和偶像。
(二)用雷锋精神引导青少年参与志愿活动
志愿活动是一种促进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活动,志愿精神和雷锋精神既有共通性,又存在着层次的差异。雷锋精神是引导志愿服务发展的精神坐标,用雷锋精神引导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开展,在青少年志愿服务中实现思想和精神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雷锋的偶像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志愿精神和雷锋精神都是一种服务于他人的公益精神和利他精神,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精神追求,体现了人类崇高的理想和生活品质。它们都是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社会思想道德发展趋势相一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高尚精神,都值得大力倡导和弘扬。
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也存在着不同:志愿精神是一种有私的奉献精神,它以服务社会,提升自我为理念。雷锋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共产主义精神作为支撑;志愿精神是比较单一的精神,雷锋精神具有综合性特点,雷锋精神并不局限于志愿服务领域,而是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志愿精神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的典范,它产生于新中国成立特定的历史条件,虽然具有永恒的价值,但属于特定的发展阶段。
另外,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活动也有不同,虽然它们都是一种助人活动,但是学雷锋活动没有特定职业要求,志愿服务是一种职业活动;学雷锋活动是一种朴素的助人活动,志愿服务是一种系统活动;学雷锋活动是个体活动,虽然有组织,但主要是个人活动,志愿服务是有组织的;学雷锋活动是无限的,志愿服务是有限的;学雷锋活动是偶然的,志愿服务具有长效机制。
志愿活动虽然是一种高尚的公益活动,但志愿活动与雷锋精神在价值支撑方面还是存在差异。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需要雷锋精神导引,不断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境提升。在青少年志愿服务中进行雷锋精神教育,为志愿服务中国化发展找到了方向。
(三)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后,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被提升到国家治理战略层面,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力量的彰显,是一种制度化、体制化的力量。雷锋作为践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楷模,在雷锋精神中蕴含了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要求。把雷锋作为偶像、发挥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能够使两者交相辉映,互相促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要求,同时,也使得雷锋精神得到制度化、常态化的保障。
在青少年偶像教育中,把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为青少年偶像教育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阳.青年典型人物的建构与嬗变[J].国际新闻界,2008(3):18-22.
[2]闵丽.当代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后现代特征[J].青年研究,2003(3):9-14.
[3]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5.
[4]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9):17-20.
[5]孙宏艳.今天,学校该怎样做榜样教育[J].中小学管理,2012(11):21-24.
[6]赵霞.我国中小学生偶像崇拜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3(3):74-79.
责任编辑/江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