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军
【摘 要】 全面深入的资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经营风险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电网企业这样的典型资产密集型行业。文章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现状、特点、目的入手,分析了目前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电网企业;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9-0104-03
引 言
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资产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比较容易被简单化或忽视的管理工作,在电网企业尤其如此,实际工作中大家都更重视安全生产意义上的设备管理,往往忽视了本应作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重中之重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多人对于资产管理的理解,就仅限于管理资产台账。而事实上全面深入的资产管理才是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经营风险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电网企业这样的典型资产密集型行业,以国网山西电力晋城公司为例,截至2013年末,公司拥有总资产25.1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净值21.59亿元,占总资产的85.91%。资产管理更应该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对于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不断深入,电网企业更应该对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一)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按照国网公司固定资产目录的规定,固定资产划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信线路及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信息设备及仪器仪表、发电及供热设备、生产管理用工器具、运输设备、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房屋、建筑物、土地等大类,多数大类又都细分为多个小类,分类既繁多又复杂。另一方面由于电网企业全地域覆盖的普遍服务行业特征,造成电网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地域广,使用部门多,电网延伸到哪里,固定资产就分布到哪里,分布区域十分广泛。
(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多,涉及人员广
由于特有的行业特征,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分布相对分散。由于不同的职能划分,资产对应的使用管理部门较多,资产运营过程涉及到很多环节、部门和人员,主要涉及基建部门、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使用保管单位等。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各部门、各流程、各员工之间分工协作,以保证固定资产高效运行。例如,财务部门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并根据实际详细填列固定资产核算的相关资料;基建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在购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物资采购、质量验收、仓储配送、安装投运等工作;而生产运行部门则是根据实物管理的需要,对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侧重于生产技术、检修管理和具体用途,建立设备实物台账,详细记录生产厂家、维修记录、规格大小和型号等相关信息。
(三)固定资产变动频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用电量的持续增长,每年都有大量电网工程竣工投产,另一方面电网企业资产属于技术密集型资产,技术更新快,相当数量的设备由于技术进步原因需要更新改造,再加上随着城市化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输配电线路、架空线路入地、原有线路改迁等情况都导致公司实物资产的新增,变动愈加频繁。另外公司每年还有大量固定资产退役、报废,管理上要求能够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这都对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常见问题
(一)管理现状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呈网络分布且点多面广,具有明显的价值高、数量大、更新快的特点,在管理上也显得环节多、层次多,并且涉及生产、农网、营销、信息、后勤等不同种类,专业性较强。长期以来,由于理念、人力、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加之资产目录本身不够简化实用,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不够精细。近年来随着ERP系统的上线应用,许多操作规定和业务流程相继配套出台,资产管理有了很大改观,但相应的检查与考核机制仍在完善中,一些痼疾如业务部门被动管理资产、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责任不明晰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常见问题
1.确认标准把关不严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但日常工作中经办人员对固定资产标准的认识存在偏差,对什么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价值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存在不同的理解,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正确确认和计量。常见的情况有:(1)工程施工中消耗的电缆等安装性材料被单独列为一项固定资产,但实际上类似电缆这些材料并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2)许多日常维修插件因为单价较大,部分单位将其错误确认为固定资产;(3)新准则下固定资产不再规定具体的金额标准,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从便于执行的角度依然僵化执行2 000元标准,而另外一些单位则将金额标准抛之脑后,一味在使用寿命上做文章,这都影响了固定资产的正确确认和计量,给日后的资产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2.后续支出性质不清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修理费用,账务处理上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另外一种属于改良性的支出,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按期分摊。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混淆修理支出与改良支出界线的情况,这会导致会计计量不准确,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了管理考核效果,同时也会形成账外资产,造成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符,或者资产卡片反映的新旧程度与现场实物不一致。
3.实物管理仍待加强
传统的电网企业是按功能划块方式进行资产管理,从工程、运行、维护等方面孤立地考虑满足业务的需求。各部门间管理行为相互独立,都是从本部门职责出发来对资产进行管理。因此,导致工作衔接不紧密,各阶段考核目标不统一,信息无法共享,具体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或冲突。常见的问题有:(1)决算报告所列移交资产型号与实物不符,或是发票本身所列型号就与实物不符,造成资产卡片信息与实际资产不相符。(2)部分工程项目重建不重拆,对原有设备新旧程度、再利用价值、现场拆解还是整体拆卸没有提前控制和安排、造成废旧物资管理脱离控制。(3)基层单位普遍没有配备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即便有也并未将足够精力放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按什么程序进行管理认识不足,考核力度不够,实物管理仍显缺位。(4)资产盘点工作不够扎实。由于电网企业的资产数量规模大,分布地域广,很难做到定期盘点,甚至一年一次的清查盘点也容易流于形式,资产盘点工作质量较低。
4.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ERP系统上线只是搭建好了一个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但信息化背景下的各部门资产管理职责仍不够明晰,缺少微观的、具体的、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办法,既没有规范相关业务流程,也没有实质性地去界定并划分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保管使用等职责。再加上各单位和部门的资产系统日常维护人员临时兼职的居多,业务操作能力相对不高,经常在资产发生变动时出现不能及时上线维护、不按规定维护,或缺乏统筹兼顾意识,各自分头维护的情况,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业务处理或信息维护不及时,产生新的纠结和问题,影响了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效果。
5.权属管理意识不强
电网资产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分布范围广泛,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电网资产来源多样,如:煤矿双电源线路、小区配电设施、随之产生了相关资产的权属不清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管理维护问题,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安全和法律隐患。在以《物权法》为基础的大背景下,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更多考虑与权属管理相关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正确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把好资产入口关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是基建项目完工转入。精准、及时、完整地进行项目暂估核算、决算和转资是实现高效资产管理的良好开端。一是从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着手,规范工程竣工报告编制,统一编制口径,对于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项目要严格检查,附属设备价值要摊入相应设备价值中。二是加快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和审批进度,缩短暂估入账资产时间,减少暂估资产总量,准确反映在建工程实际结转固定资产价值。三是加强对工程、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工程竣工决算编制水平,促进财务、业务知识的互联互通,充分了解每个变电站和每条线路等设备的具体情况,确保准确核算每项新增资产的价值,合理区分设备修理费和改良支出以及附属设备。
(二)重新修订固定资产目录,简化固定资产分类
新准则规定企业可以结合经营内容、经营规模,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依据。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较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但随着近年来设备资产联动水平的不断提升,设备、资产的分类标准急需统一,同时从管理的实用性、效率性上讲,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和标准也需进一步明确归类。一是应适当简化固定资产目录分类细度,就像无论一辆汽车多么复杂都只应作为一项资产,而不应把发动机、刹车系统等都割裂定义为资产项目。相应的设备管理也应从方便管理、维护、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合理归类,减少种类,提高效能。二是适当放松固定资产价值标准限制,本着简洁、简化的理念,适应新的环境,灵活把握处理,适当提高单件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不再拘泥于2 000元的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三是适应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电力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固定资产目录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要注意及时完善和修订,补充技术进步新出现的设备,尽可能详细列出每类资产所包括的资产明细,方便基层单位管理和操作。
(三)细化管理责任,加强资产考核体系建设
联系本单位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及实施细则,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的管理行为,界定部门间固定资产管理职能,解决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使用保管管理三个层面职能缺位问题,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细化并直接写入部门和员工岗位职责。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探索固定资产管理与领导干部业绩考评挂钩,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奖惩机制,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正常运行,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重点关注内容纳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明确单位“一把手”领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严肃追究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责任人员,对随意侵占、挪用甚至毁坏、窃取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全面加强资产实物管理
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的分口分级管理体制,把资产实物管理的责任真正落实到部门、班组、个人。
1.在基层单位配备强有力的固定资产兼职管理员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既专业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必须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因此要在基层部门配备强有力的固定资产兼职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负责对本部门、班组、专业的设备台账建立、保管、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全面掌握本单位各类资产相关信息,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报废、调拨手续。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切实保证账实相符。
2.加强技改与大修工程项目计划的管理
业务部门提出技改、基建、大修工程可研、概预算前,必须落实固定资产是否清查盘点,并提供清查报告。对于拟报废资产提出合理处置意见,经各级财务部门审核后,明确处置方案,同时还应认真研究项目性质,严格区分是资本化支出还是费用化支出,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变动,为公司正常经营决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扎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固定资产始终是动态变化的。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各单位应至少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管好固定资产从摸清“家底”做起。盘点时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成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人员参与的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并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以及问题的协调、上报和处理机制,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落实责任。在有效盘点的基础上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闲置浪费、全面盘活存量资产。在做好每年年度资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各单位对重点固定资产和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保证账、卡、物动态相符。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发生变动时,要组织离职资产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五)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步伐
资产管理信息化是电网企业摆脱资产管理困境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下一步要继续从四个方面努力加快电网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步伐。
1.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和监控。通过跨部门流程处理,加强资产监控,实现资产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与传递,确保信息及时共享,达到数据规范准确的目的,并对全公司资产的分布提供及时的掌控、分析与统计,强化对资产的统一调度和配置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2.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通过建立一整套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位资产使用者,实施严密的资产控制与监管,防止资产流失,杜绝产生账外资产,从而有效地控制资产的使用成本,提高资产保值增值能力。
3.强化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通过一体化的流程设计,使企业资产管理不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部门间通过信息系统的流程固化厘清职责,再倒逼企业健全完善资产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确保资产管理与信息的及时、完整、有效,为企业决策提供高质量、多维度的资产信息。
4.加强ERP系统资产最终用户的培训。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操作也较之原有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加强ERP系统资产最终用户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成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六)加强资产权属管理,推进用户资产接收工作
制定电网企业资产权属管理制度,规范电网企业资产权属类别、各部门管理职责、资产建设或接收过程中权属证明收集,建立资产权属日常管理机制,确保各单位资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对现有资产进行清理分析,对于权属登记资料齐全或收集难度较小的不动产应尽早进行登记,对于用户投资形成资产应尽早与用户签订相关资产权属、管理协议,明晰资产产权和运行管理职责,维护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高海波. 资产全寿命管理在电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1(36):83-85.
[2] 林友谅,廖大华. 论ERP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 现代商贸工业,2012(1):173.
[3] 魏新杰,徐茂文,唐欣.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生产工作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