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艺术家

2015-05-09 12:59任蕾蕾
青年文学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社会认同动物性

摘 要:饥饿艺术家想通过自己的饥饿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但遭到观众的摈弃,并未能证明自己的艺术家身份,最终在无人关注下默默的死去。作品中的铁笼、屠夫、马戏团和小豹不断地加深艺术家的动物性。这篇论文探讨了艺术家身上的动物性特征。艺术家越关注自己的身体,与社会越分离,越体现了他的非社会性。

关键词:饥饿艺术家;动物性;社会认同

作者简介:任蕾蕾(1981.3.17-),女,籍贯:陕西省蓝田县,学位:在读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德国文学,2012于兰州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02

《饥饿艺术家》这篇小说是卡夫卡最满意的作品并愿意将其出版,当他拿着自己完成的作品时,泪流满面。“1924年,卡夫卡肺结核恶化到喉咙,导致他不能吃喝。但在极度的饥饿和消瘦中,他依然坚持校对《饥饿艺术家》。在弥留的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他几乎是饿死的。在临死时,原本虚弱、消瘦的他不足一百英镑,皮包骨头,犹如作品中的饥饿艺术家。”1卡夫卡的这篇小说的开放性,使这篇小说的理解和阐释有无限可能性。学者们大多从三个角度来理解这部作品。从宗教的视角出发,饥饿艺术家就像一个犹太教的圣徒。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这个篇小说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腐化关系的主题。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饥饿艺术家所从事的艺术并不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遭受了冷漠和排斥。饥饿艺术家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并非真正的艺术,而是一种社会艺术。所谓的社会艺术是指:只有这门艺术被社会认可以及具有社会功能,这类艺术家才能存在。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想通过身体的饥饿在社会上获得艺术上的认可,却被大家抛弃和否定。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体现了社会化,而艺术家却像动物一样被对待体现了非社会化。本文将从艺术家和动物的关系出发来探讨这部作品。

一、铁笼体现艺术家的动物性

饥饿艺术家为什么会要选择铁笼作为表演场所呢?艺术表演一般会选择开放式舞台,但饥饿艺术家偏偏选了铁笼作为自己艺术表演的舞台。“笼子隐喻着现存的文明,代表世界和社会总体对个人的规定。它是异己的,又是人自身的构成。它其实是卡夫卡一向迷恋地描写的不可知力量的一个譬喻”2。铁笼对饥饿艺术家来说就是自我表演真实性的体现。铁笼向观众表明,饥饿艺术家不可能拿到食物。饥饿艺术家认为一个封闭的铁笼是一个最佳的表演场所,不会受到大家对艺术的怀疑,但事与愿违,饥饿艺术家在铁笼的表演过程中仍然常常遭到怀疑,无论是一般的观众、看守还是演出经理都不能完全信任他,认为他总是可以搞到一些吃的维持自己的表演。所以铁笼并不能使艺术家的饥饿艺术更加真实。而这个铁笼却让艺术家如同动物一样被参观,那些参观者并未把他当人去看待。“他们已经不把饥饿艺术家当成和他们同类的人来看,而是当成一种物,一种娱乐消遣的玩物;通过鉴赏饥饿艺术家忍受饥饿的痛苦过程,使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致遗忘,或达到心理上的快感”。3 成年人看饥饿艺术家只为赶个时髦,取个乐,孩子们看到他惊得目瞪口呆。在饥饿艺术家表演结束之后,艺术家仍然不愿意走出铁笼,认为自己还可以坚持得更长久。艺术家们都是通过展示自己的技艺和才华来赢得观众的赞赏和喝彩,而饥饿艺术家通过对身体的摧残来满足观众的胃口。在演出经理的眼里,饥饿艺术家不是艺术家,而更像让人参观的动物。这位艺术家全身瘦骨嶙峋,在表演的过程中还让观众摸摸他,让观众来感受他表演的真实性。看到观众惊叹的目光时,艺术家得到一丝丝的满足感。当艺术家表演完了之后,演出经理也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取悦观众。“演出经理两手箍住饥饿艺术家的细腰,动作非常小心翼翼,以便让人感到他抱住的是一件极易损坏的物品;这时,经理很可能暗中将他微微一撼,以致饥饿艺术家的双腿和上身不由自主地摆荡起来”4。

二、看守“屠夫”加速了艺术家的动物化

为什么会选择屠夫作为看守呢?在现实中,屠夫是最冷血最无情的人,面对被屠宰的动物丝毫没有怜悯之情。“屠夫在文本里就喻为异化社会中最没人性和本真,人性异化最厉害的人”5。屠夫和动物在现实中是有直接关系的。屠夫靠宰杀动物来维持自己的生计,文本中屠夫对艺术家精神上的宰杀使艺术家痛苦万分。屠夫看守分为两类人,一类恪尽职守,夜以继日的履行看守职责,绝不让艺术家有任何进食的机会。“他们紧挨着笼子坐下来,嫌厅堂里的灯光昏暗,还用演出经理发给他们使用的手电筒照射着他” 6。另一类,玩忽职守,故意给他机会进食,他们远远聚在一个角落打牌。他们认为他会从某个地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物。这两类看守都是对他表示深深的怀疑。恪尽职守的守卫只是对观众的安慰,因为饥饿艺术家在表演的时候,即使别人强迫他也不会进食,他的艺术荣誉感高于一切。这类看守的不信任让艺术家感到痛苦,可另他感到更痛苦的是玩忽职守的看守,他们使他的饥饿表演更加艰难。当了证明自己并没有机会吃东西,艺术家强打精神唱歌,仍然没有取得看守的信任,却被看守称赞他的技艺高超。 “所以饥饿艺术家竭力想证明的艺术荣誉感,在监视者眼里都是些饥饿艺术家想摆脱饥饿的小伎俩。他们从来都不理解饥饿艺术家对饥饿艺术的执着和对食物的抵触”。7 “看守不像一般的成年观众那样,单纯地从饥饿艺术家忍受饥饿的痛苦中获得心理快感,而是从精神上给饥饿艺术家制造痛苦,从而达到满足自己的目的”。8屠夫看守使艺术家失去了人的尊严,像个动物一样遭受屠夫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屠夫看守深化了艺术家的动物性特征。

三、艺术家在马戏团的动物形象

如果说饥饿艺术家在饥饿艺术风靡全城的时候像个动物一样被展示,那么在马戏团的表演让他完全成了动物。由于突如其来的巨变,饥饿艺术家被爱看热闹的人抛弃了,人们已经厌倦饥饿艺术,饥饿艺术家因年纪大了以及热爱饥饿艺术不愿改弦更张,于是告别经理,应招到一个马戏团。马戏团并没有重视他的节目,没有把他放在马戏场的中心位置,而是安置在离兽场很近的交通要道口,为了吸引观众看那些动物们的表演。艺术家在马戏团的地位还不如那些活蹦乱跳的动物。从这个铁笼的摆放位置来看,艺术家已经被边缘化,不再受到人们的瞩目。人们对野兽的热性远远大于对艺术家的,观众涌向兽场时,要经过艺术家的笼子,但无人瞥他一眼。但在饥饿艺术家认为是通道太过狭窄,使人们无法从容地停下来观看。那些姗姗来迟的人让他明白,大家对饥饿艺术已经完全丧失兴趣。但每当看到蜂拥而至的人群时,艺术家的内心还是为此震颤。“于是他的处境变得很尴尬,与动物棚前的拥挤相比,他的铁笼前比较冷落。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他成了人们观看动物道路上的一个障碍。”9饥饿艺术家希望换个地方从操就业,但在马戏团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没有发现有观众喜欢他的饥饿艺术。有些观众是出于心血来潮以及与后面的观众赌气,悠闲自得地把他观赏一番。有些人根本是为看野兽来的,根本不会瞥他一眼。而艺术家把观众不欣赏饥饿艺术归结于他的笼子离兽笼太近。虽然艺术家经常受到野兽们的干扰,但他又不得不感谢这些野兽招徕了那么多观众,又怕被别人发现自己就只是一个障碍,把自己塞到一个角落去。“饥饿艺术家饥饿的时间越久,他得到的关注就越少,越使他变成动物”。10饥饿艺术家的表演期限为什么是40天呢?据调查,观众的兴趣就只有40天,往后观众就兴味索然了。饿得越久,越不能激发观众的乐趣和好奇心。在马戏团的表演无人关注,慢慢的大家遗忘了这位艺术家,无人更换数字,艺术家和别人都忘记到底到多少天了,他就这样无限期的饿下去。后来,管事在一堆腐草堆里发现了他。他认为这样一个笼子不能闲置,于是艺术家被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豹代替。艺术家的死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震动,人们把他像个物品一样被清理了出去。艺术家已经不再像人一样被周围的人对待,人的尊严已经丧失殆尽。

四、小豹是艺术家动物化的替身

艺术家的身体的艺术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这只小豹好像体现了艺术家所不具备的东西,是艺术家存在的继续” 11。小豹的形象和艺术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豹与生俱来拥有自由和快乐“它那高贵的身躯,应有尽有,不仅具备着利爪,好像连自由也随身带着。它的自由好像就藏在牙齿中的某个地方。”12当小豹关进艺术家曾经待过的那个笼子时,观众欣喜若狂,不愿离去。小豹以它的身体让观众像着了魔一样被吸引而来。为什么小豹和艺术家都是在展示自己的身体,却会有如此不同的境遇呢? 艺术家是社会化的代表。人的社会化特征只有融入这个社会中才能体现出来,人如果脱离社会,社会化特征就会退化,动物性特征就越显著。饥饿艺术家把所有的精力全部关注在自己的身体上,用一个笼子把自己和社会隔离开来。他饥饿的越久,在笼子里待的时间越长,他的社会化特征就越少,动物性特征就越多。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没有人愿意看他身上的动物性。但小豹作为一个非社会性的动物,观众更愿意欣赏它身上与生俱来的野性。“一个艺术家在社会上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就不可能存在并且必然按照社会的基本规则被判消失。”13艺术家想通过自己的饥饿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但遭到观众的摈弃,并未能证明自己的艺术家身份,最终在无人关注下默默的死去。这最终的消失意味着所有尝试的失败。“艺术家的消失表明现实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社会的现实。”14任何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认同。

饥饿艺术家走了一条不被社会认同的艺术之路,那么他的艺术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在观众的眼中,他也并不是一位艺术家,而是一个像动物一样被观赏的对象。饥饿艺术家的一生都在从事身体艺术,却最终无法实现和证明自己的艺术家身份。艺术家越关注自己的身体,从这个社会中分离出来得越彻底。饥饿象征着瓦解,当这种瓦解发生在身体层面上时,个人在身体和社会层面上也消失了。

注释:

[1]康剑娜:一种艺术的绝望——对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的解读,现代语文,2009

[2]候相琪:艺术家的生存困境——论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河池学院学报,2010

[3]孟智慧:《饥饿艺术家》中“看”与“被看”所构筑的二元世界,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

[4]http://www.docin.com/p-585779910.html

[5]孟智慧:《饥饿艺术家》中“看”与“被看”所构筑的二元世界,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

[6]http://www.docin.com/p-585779910.html

[7]康剑娜:一种艺术的绝望——对卡夫卡《饥饿艺术家》的解读,现代语文,2009

[8]孟智慧:《饥饿艺术家》中“看”与“被看”所构筑的二元世界,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

[9]候相琪:艺术家的生存困境——论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河池学院学报,2010

[10]ahraus, Oliver: Kafka Leben, Schreiben, Machtapparate, Philipp Reclam jun. Stuttgart, 2006

[11]Jahraus, Oliver: Kafka Leben, Schreiben, Machtapparate, Philipp Reclam jun. Stuttgart, 2006

[12]http://www.docin.com/p-585779910.html

[13]Jahraus, Oliver: Kafka Leben, Schreiben, Machtapparate, Philipp Reclam jun. Stuttgart, 2006

[14]ahraus, Oliver: Kafka Leben, Schreiben, Machtapparate, Philipp Reclam jun. Stuttgart, 2006

猜你喜欢
社会认同动物性
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彩虹艳尽半边天》对黑人女性的社会认同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探讨
核心价值观:重构微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与根本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危害与控制
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加工操作规范的制定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