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中“毛”、“发”的认知对比

2015-05-09 02:48:06莫萦竹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转喻成因隐喻

莫萦竹

摘  要:随着隐喻和转喻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词的研究,我们从中探索其规律和产生的原因,了解语言的发展历程和机制。而“发”和“毛”在英汉语中使用普遍,极大增添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趣味性。特殊的含义和悠久的历史,成为“发”和“毛”在语言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关键词:毛;发;隐喻;转喻;成因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2

引言

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利用已知的具体的事物来认识和表示抽象概念的过程,使语言的表达力非常丰富,这也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而对于隐喻和转喻,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Lackoff和Johnson(1999)提出“体验哲学”,并且说到隐喻是建立在人的身体经验上的,是通过身体经验来认识和建构抽象的概念。

在探索出人类认知过程,规律和机制的同时,对人体部位的隐喻、转喻研究为将来人们进一步进行认知活动的情况提供理据和推测。而将其进行中英语的对比,也为两种语言的转换和两种文化的交流提供条件。

一、“毛”、“發”的英汉对比分析

1.1“发”、“毛”、“hair”、“feather”在认知中的相同点分析

1.1.1转喻

1、以突出特征喻指年迈,老年人

因“发”在头这个最突显的部位,因此当一个人年老后,最突出醒目的特征是头发稀少斑白,因此在汉语中常常会以“发短,黄发,鹤发”等的形式与其他词搭配,代指“年迈,年老,老年人”义。如 “发短心长”(形容年老智谋高);“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在古代是长寿的标志,往往代指老年人); “白发丹心”(年纪虽老,仍然一片赤诚的心)等等。

有些词单用不一定表示年老之义,只有与其他表示年老义的词搭配,才表示年老义。例如“蓬头垢面”指人不整洁,无年老义。而“蓬头厉齿”中的“蓬头”与“厉齿”搭配,构成固定熟语,才表示年老义。这里的“头”所指代的是“头发”,因此,我们认为,将类似的语句归入“发”的转喻较为合适。

而英语中往往以“grey hair”来代指年老,与汉语中的“白发”是异曲同工的,例如:Care brings grey hair.

2、以“发”代指身体

“发”、“hair”是身体一部分,常用来转喻成身体。“结发妻子”是指第一任妻子,古代在第一次结婚时,新人要将头发结在一起,表示两人以后便夫妻共为一体,同享福,共患难。这里的“发”便代指身体。《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削发代刑”体现出古代“发”可代替身体。

3、以特殊情况代指普遍情况

在英汉语中,还存在以特殊情况代指普遍情况,有时带有夸张意味。汉语中的“鸡毛蒜皮”,“鸡毛”极细小的个别事物,与“蒜皮”连用代替普遍细小、不重要的事情。而英语中,最典型的就是“not have a hair out of place”(非常整洁),从字面意义上看,是指一根头发丝都不能有,但是却代指所有的垃圾。我们发现,这些语句常带有明显的夸张色彩,力求达到特殊交际效果。

4、代指身体健康

通过观察动物的毛色,即可知动物的身体状况。因此,可代指身体健康。“麻雀飞进烟囱里,有命也没毛(喻指经历大变故,身体会受到严重损害)”,“in good/high/fine feather(身强体壮,精神焕发)”等,当然,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常经过转喻、隐喻交替作用,最后得到实意。

5、以外在行为表现来代指内在情绪

许多语例是通过外在行为表现,来代指内在情绪。汉语中如“发指眦裂”,“怒发冲冠”表示愤怒到极点。英语中也有“tear(out)one's hair(愤怒到极点)”,“make someones hair stand on end(使某人害怕,恐惧;毛骨悚然)”等,常表示愤怒、激动、恐惧或放松、平静的情绪。

6、代指外表

“毛”、“发”是人或动物的外部特征,都会以其作为装扮自己的一种手段,在一些欧洲国家,女子都是以头戴羽毛为美和高贵的,因此“feather”可指外表,且常表示美好的外表。汉语中有“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赞扬勤劳的美德)”,“鸟贵在羽,人贵在智(形容才智的重要性)”。英语中“Fine feather make fine birds.(人靠衣装马靠鞍)”,“in full feather(盛装,穿戴整齐)”。这里也存在先转喻后隐喻的情况。

1.1.2隐喻

1、喻指形状、空间细小,轻薄

在英汉语中, “毛”、“发”喻指事物、空间细小,承受力小,重量轻薄的情况是最普遍的。这与 “毛”、“发”细微、轻薄的特征有关。如汉语中有“千钧一发(千斤重的东西用极细小的头发悬起,形容事情的紧急关头)”,“鸡毛支炕席,顶不住劲(形容无力承担)”,“间不容发(形容间距微小,情势危机紧迫)”, “一根头发破八瓣,细得厉害(非常细小,形容太过仔细或吝啬)”。英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甚至相同的表达,“hang by oneshair(千钧一发)”,“a hairs breadth(间不容发)”, “to a hair/to a hairs breadth(丝毫不差地,精确地)”等。

2、喻指人的缺点,错误或弱点

“毛”和“发”也常用来指缺点,错误,弱点和把柄,且前常加“小”或“短”。例如“(抓)揪小辫子(抓住别人的错误作为威胁的把柄)”, “头发上贴膏药,毛病(喻指人的缺点,事物的故障和工作失误)”。英语中则有 “hair splitting(吹毛求疵)”,“(have)get a person by the short hair(任意摆布,控制某人)”等。

3、喻指价值

“毛”,“发”常表示价值小。例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虽不贵重,但是传递了深厚情谊)”,“轻于鸿毛(指毫无价值,不重要)”, “be not worth a hair(一文不值)”等。

4、喻指名誉

“毛”,“发”还多表示名誉的含义。例如“爱惜羽毛(爱惜自己的名声)”,“虚造声誉,妄生羽毛(过分夸扬和粉饰品德和学问)”,“singe ones feathers(败坏自己的名誉)”等。我们发现,“羽毛”首先隐喻成外表,再进一步隐喻成虚化的名誉。

5、喻指某些行为、事物(件)和事情发生的条件

首先,“毛”,“发”可以表示某种行为,如:“鸡毛做毽子,闹着玩儿的(指不甚严肃郑重的行为)”,“a feather in your cap(引以为自豪的行为)”,“feather your(own) nest(中饱私囊)”。

其次,可以表示不太好的事物或者事件。如:“年三十晚剃头,三刀两刮(喻指仓促做的事情,非常粗糙)”,“温水烫鸡毛,难扯(喻指事情难于扯清和解决)”,“make the feather fly(引起骚动)”,“hair of the dog that bit one(以毒攻毒)”。

6、喻指事物特性或人的脾性

这种情况较特殊,语例不多,如:“鸡毛脾气,见风就起,粘火就着(喻指人脾气不好)”,“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一丘之貉)”等。

1.2“发”、“毛”、“hair”、“feather”在认知中的不同点分析

1.2.1汉语中独有的情况

1、喻指夫妻之情

在中国古代,常有士兵出征前,爱人送一缕“青丝”,一方面表示以身相许,另一方面表达其相思之情,“青丝”谐音“情思”。

2、指代人

“毛”和“发”在汉语中还能特指女人,“巾帼不让须眉(代指英雄女人)”,“群公缟带遗吴锦,幕府青丝唱《渭城》。”中的“青丝”代指妙龄女子等。除此以外,“垂髫”指代的是孩童;“鸡毛打鸡蛋,各自打散”喻指的是不能配合的人,“属鸡毛的,凑掸(胆)子(喻指胆小的人)”等等。

3、喻指势力,利益

在喻指势力的情况下常与凤凰有关,凤凰在古时象征掌权者,其羽毛常被人们隐喻成了“势力,权势”,如:“拔了毛/落了帔的凤凰不如鸡(喻指富贵之人失势还不如普通人)”等。而“鸡毛”常用来指利益,如:“狐狸看不见鸡毛,怎能往陷坑里跳(喻指诱以小利才能使坏人上钩)”等。

4、喻指数量和形状大

在汉语中,“毛”和“发”可表示数量和形状大两种含义,如:“毫发不差(指一点儿都不差)”,“茧丝牛毛(形容细密,多)”,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学的人多,成功的人少)”等等。在表示“少”的含义时,常与较大物体连用形成鲜明对比,如“一根牛毛”。

5、喻指一个人的能力、经验、优点

“掌心上出毛,一把老手(喻指经验丰富,计谋多)”,“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别人头发长(喻指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羽毛未丰(喻指还未成熟,力量和能力还不够)”等。

6、喻指某种目的、结果、状态

“被发缨冠(喻指急于救人)”,“被发左衽(喻指沦陷为他族统治)”,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喻指十分杂乱,没有条理)”等。

7、谐音代指法律

“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这个熟语里的“发”以语音为媒介,达到了转喻的效果。

1.2.2英语中独有的情况

英语中,“发”,“毛”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们可以表示“私人空间”,“小而长久的努力”和“理智”等意义,如“get in someones hair(骚扰某人,闯进某人的私人空间)”,“ Hair by hair you will pull out the horses tail.(水滴石穿)”,“keep one's hair on(克制,冷静不发火)”等。

二、“毛”、“发”在英汉中认知过程异同的原因探析

“毛”,“发”在英汉语中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原因在于,人体的机体是基本一致,人们认知的客观事物相同,而在人脑认知过程也会死大同小异的。因此,有些语例会非常相似,说明人类的认知是有理据性的。

但是,由于不同民族、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同,具體认知结果有差异。例如,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畜养“鸡”、“牛”,而凤凰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鸟,因此,多用 “鸡毛”,“牛毛”,“凤凰羽毛”来作本体。而西方文化中“鸟”非常重要,内涵丰富,因此常用“鸟的羽毛”作本体。从此可以看出不同语言的认知过程又存在民族性,深受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天.“手”的英汉语义对比[J].语言文字,2009,(11)

[2]李红、余兰.从认知角度看英汉人体词“手”的隐喻特点异同[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闵娜.汉语“足”词群的语义范畴与隐喻认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彭小南.汉语成语中“手”的概念隐喻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4).

[5]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石亚辉.汉语词群的意义成因机理分析[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沈卓、朱叶丹.英汉语中与“hand/手”相关的习语之因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猜你喜欢
转喻成因隐喻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9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7:31:06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45:28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4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