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郦道元《三峡》景物描写艺术

2015-05-09 10:18张洁心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2期
关键词:描写景色三峡

摘  要:郦道元的《三峡》出自《水经注》,虽篇幅短小,但因作者郦道元纯熟的景物描写手法,被世人称作山水大作,该文细致深刻地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独特自然风光,带给广大读者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笔者通过反复体悟郦道元对三峡美景的描绘艺术,仿若置身于三峡山水的幽美意境,也想通过对郦道元《三峡》景物描写艺术的分析,让广大读者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再次重温山水画卷带给我们的满足和愉悦。

关键词:三峡;山水;景色;描写

作者简介:张洁心(1987.7-),女,河北省唐山市人,本科、学士学位,唐山体校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1

一、《三峡》在谋篇布局上独具匠心

《三峡》全文仅有155个字,在如此有限的篇幅里如果想将风景描写到位首先需要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做文章。作者郦道元深知三峡最具特色的可谓是山,如果将山描写到位,好的开头就能大大吸引读者。作者郦道元一句“自三峡七百里中”,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既交代了描写对象是“山”,又告诉读者它的总体长度是多少,然后,作者 对山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刻画,为写山的眼睛--“水”做好了铺垫。紧接着,郦道元对文章的主体结构进行安排布置,他为了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打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描写顺序,而是先写山的险峻、陡峭,为水流湍急、凶险充分铺垫,再笔锋一转描写夏水迅疾,使得读者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体会到行文的紧凑和连贯、自然合理。[1]由于郦道元对水做了极其细致的观察,对不同季节的水势情况了如指掌,为了避开俗套的时间顺序,因而依据水势情况构建文章的脉络,写完夏水之后写春动,再写冬景,最后将秋天的悲寂与三峡两岸民众的悲惨生活相映衬,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可谓安排独具匠心、笔法新奇曼妙。郦道元在描写夏、冬、春时又与秋的萧条构成了对比,这也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秋的特点,将不同的画面展示在我们面前,这种极富有新意和心意的结构布局是少有的大家之风,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反思的。

二、《三峡》景物描写所体现的艺术特征

一是通过“山、水”的描写将三峡的壮美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作者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开头,用“略无”写出了七百里山脉连绵不绝,完全没有缺口的气势。“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又生动逼真地写出了山高的程度和陡峭险峻的特点,“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又从侧面烘托,用简短的33个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壮美风貌,将三峡的凶险气势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继续读下去的欲望。然而,作者远远不满足对三峡凶险的上述描写,他用三峡水的凶险和迅疾来衬托三峡的壮美。“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作者将夏季三峡水暴涨后水流湍急、水势之大描写的十分逼真,夏天的水漫上山陵,阻断航行,形成滔天之势,大有吞噬一切的惊天气概和万丈豪气。[2] “或王命急宣”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假设的手法,让读者不禁遐想如果没有王命急宣,又有谁会在水漫山陵且阻断航行的情况下冒着如此的风险走湍急的水路呢?这也恰恰与上文的描写相呼应,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二是通过对特殊景物的描绘刻画出三峡的斑斓多姿。“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对比夏季和春冬三峡水水势的变化,更加突出前面所描写的夏水水流湍急的特点。再用“素湍”“绿潭”,突出色彩和情态的变化,有动有静,动静交织。用”回清倒影”也描绘出了山石林木在三峡水中的倒影,水清的特点不言则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刻画了壮丽挺拔高耸的群山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令人回味无穷。

三是以情传情,突出三峡景色的凄美,表达作者的内心之情。作者將秋季的景色描写放在最后就是想利用三峡秋季景色的特点烘托作者的情怀。作者在对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的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秋季的三峡没有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也没有层林尽染、尽收眼底的斑斓。在这一部分,作者没有用一个秋字,而是利用“霜”字暗示秋的到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由前边写整个季节的浑然之笔,转向写“晴初霜旦”这种特定之时,极尽变化之能事。有了“霜”字的暗示,再加以“林寒涧肃”,“寒”由“霜”起,“肃”由“寒”来,视听之区,无不有“寒”。[2]有此不难看出三峡秋季的景色无不透露着清寒,这种清寒给人们带来的自然也是无限凄凉的感觉。作者在描写这一部分时,没有描写山、水、树木,而是突出了“高猿长啸”,这一方面为了避免与文章开头部分的山、水描写重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认真观察生活,将自己游记过程的所观、所感生动再现出来,这十分符合三峡地区秋季萧瑟的凄寒和悲凉的景物特点,也能让读者在体悟其他诗人“听猿直下三声泪”时产生共鸣。

作为一篇山水之作,写出错落有致的山水美景往往需要长篇大论。然而郦道元却惜墨如金,仅仅用一百五十余字就达到了著名的山水之作的效果。行文不仅构思新奇,句式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意境。这恰恰体现出了作者词约意丰的语言功底和惟妙惟肖的描写功力。在这篇山水之作中,最最难得的当属作者在对三峡景色进行生动刻画的基础上,寓情于景,缘情入景,实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带来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黄华南.《水经注》山水景物描写的特点.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7月第27卷第7期:16.

[2]孙贵.赏“三峡”之景,品《三峡》之美.教育新干线:52.

猜你喜欢
描写景色三峡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金仁顺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春到三峡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尤袤诗作遴选赏析
关注细节,成就语文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