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謇计划”为例

2015-05-09 06:05蒋丽华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张謇技能型计划

蒋丽华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謇计划”为例

蒋丽华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有责任也有能力参与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文章在分析高职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内涵与类型的基础上,阐述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拔尖人才培养即“张謇计划”的具体思路,并从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专业领域的交叉复合、专业课程的个性化定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学与管理机制的灵活设置、激励保障措施的明确跟进等方面,探索和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职教育;拔尖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一、 高职院校开展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从规模数量扩张到质量内涵提升的转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发展战略期,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时期,这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应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仅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员,更需要有一大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和服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同时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

另一方面,我国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急需一大批在生产一线、基层管理具有创新能力、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高端技能型复合人才,如懂工艺的机电设备维修师、懂设计的面料工艺师等。而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型复合人才在企业人力需求中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创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有责任也有能力参与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养。

二、 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内涵和类型

所谓拔尖人才,是指在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既可以是通才,也可以是专才;既可以是复合型人才,也可以是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要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组织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条件[1]。

教育部于2009至2010年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9所部属重点大学实施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这类人才一般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改革创新精神,以及在促进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主要属于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这类人才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在科学领域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2]:

1. 技术革新型人才

现行的以理论考试型为主体的高考选拔制度并未能显示出高职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根据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高职学生可能在学习能力和习惯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或许不擅长逻辑思维,但他们擅长感性思维;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勤于思考,善于钻研,遇到问题总会不断探究。这些学生如果得到一定的科学训练和指导,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极有可能在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形式的变革等方面有新的开拓和创新,进而成为岗位技术革新方面的行家里手。

2. 生产管理型人才

有些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表现积极、思维活跃,拥有较高的情商,他们大多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或学生会社团负责人,在同学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组织同学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潜质。这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一线岗位锻炼,很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优秀生产管理人才。

3. 创新创业型人才

目前,国家正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着最好的创业创新氛围,是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辈出的最好时代。对于一些具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很强的策划和创意能力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敢于挑战书本、挑战老师、挑战权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进行思辩,努力于新的创造。学校对这些学生加以重点关照和特色培养,发掘他们的创业潜能,给予他们一定的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引导其走创新创业之路,日后很有可能成为杰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三、 开展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的思路

实施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试验田”。我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其前身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我国著名教育家、爱国实业家张謇先生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多年来,一直担当起为我国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百年育人,薪火相传。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名言已成为我校全体师生始终不渝的坚定信仰,也成为我校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校秉承传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高职教育改革实际,决定在全校各二级学院实施以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命名的“张謇计划”,即“技术技能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培养一批复合式、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彰显高职特色、适应改革需要、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四、 实施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性要素分析

从2013年开始,我校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陆续从各二级学院中遴选出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身心健康、品学兼优、有一定潜质的优秀学生组建“张謇计划”班。

1. 人才培养理念的革新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跨专业培养为平台,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研究方法、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推进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一批专业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职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 专业领域的交叉复合

以学生目前所读专业为主干专业,以全校其他专业作为拓展专业(方向),形成复合型专业学习平台。拓展专业要科学设计内涵,做到核心要求明确,内容简化易学。拓展专业分两种:一是院内限定,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学院内的不同专业限定组合,供学生选择。如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专业复合,促进艺术类学生与工科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培养懂艺术的工艺师和懂工艺的设计师。二是院际限定,在二级学院之间将不同专业限定组合,供学生选择。如将机电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与纺织学院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找到了行业应用的载体,纺织专业的学生能了解设备的核心控制原理与技术,对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灵活开发都有很大的帮助,培养懂工艺的设备师和懂设备的工艺师[3]。

3. 专业课程的个性化定制

课程是实施“张謇计划”的主要载体之一。专业交叉复合后,拓展层面的课程教学计划与安排须由各二级学院试点专业参照教务处拟定的《“张謇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补充指导意见》单独设计。入选“张謇计划”的学生在完成原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选修、必修课程,以达到“张謇计划”的培养目标。

学校层面统一组织并设计提供除专业课程以外的通识课程、校本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科学素养与研究训练类课程,共12门,统称“张謇计划”课程(见表1),供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生须修满其中的4门课程(计4学分),即可转换为原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公共选修课学分。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至第五学期各专业常规教学时间之外(也可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避免与正常的行政班级教学活动发生冲突。

表1 “张謇计划”学校层面课程的设置

在强化学校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突出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个性化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制订相应的补充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要求、修读指南、修读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课程学分转换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和教学计划,对学生从入班到毕业进行全程的个性化培养指导。

4. 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由学业导师团队对“张謇计划”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通过高水平的专家学术报告、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鼓励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集合思维相结合的品质和能力;建立学生实验创新平台,强化方法技能训练;注重启迪智慧、传授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科发展与研究的兴趣;掌握好本专业研究的思维方法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同时与北京超星尔雅教育集团公司合作,试行开设超星尔雅通识教育网络选修课。面向“张謇计划”的学生开设了“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等在线选修课,内容涉及社会与文化、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自我与人生、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创新与创业教育等类别。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线上学习后,线下组织相关讨论,促成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与相互学习。

5. 教学与管理机制的灵活设置

列入“张謇计划”的学生不独立编班,按照“实+虚”模式,其学籍和日常的学习、管理、思想教育、学生活动仍在原行政班级。同时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制度和学分认定与转化制度。对学生的学业考核,突出创新目标和能力要求,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每学期学习结束时,由各试点学院组织考核并报教务处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奖励学分可代替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修、选修课学分。入选“张謇计划”的学生经课程学分置换后取得本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学分,方准予毕业。学校的重点实验实训室(基地)、生产性实训中心、工程中心、图书馆、文博馆等教学科研资源向“张謇计划”学生免费开放,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持。另外,各种科技展、文化活动也对“张謇计划”学生优先开放。学校辟有独立、专用的学习场所,供“张謇计划”学生课余时间集中学习、交流、讨论,也便于加强导师与学生的沟通。

6. 激励保障措施的跟进

入选“张謇计划”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在评定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先进(优秀)、顶岗实习、就业单位推荐时优先考虑,优先承担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优先推荐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优先吸收加入教师工作室或者参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项目,优先推荐参加校际交流项目。

拔尖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校作为省属地方高职院校,这就要求学校自己解决资金问题。学校每年从教学教改经费预算中划拔20余万元作为专项经费,按每届每生2 000元分批下拨各试点学院,由试点学院项目负责人(学业导师)按学校相关规定使用。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要求大部分用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支,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使用、报销并接受审计监督。

五、 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实施与保障条件

1. 学生遴选

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后或第一学年后进行遴选。遴选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确保将特长显著、素质全面、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选拔出来。年度招生规模为40~50人,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每学年调整一次,具体为:“张謇计划”学生如未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连续两个学期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张謇计划”资格;空出的名额可面向同年级未入选的本专业学生择优增补。各二级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参照上述选拔条件制定相应的考核及补选办法。调整时间为每学年第二学期末。

学生在申请、选拔考试过程中弄虚作假,在学习期间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学校处分,缺勤(含旷课和事假)累计超过20学时,将取消其“张謇计划”资格;因身体原因或其他原因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由本人提出,经导师同意,报请所在学院、学校批准,可退出“张謇计划”班。所有“张謇计划”学生必须与学校教务处、学工处签订培养协议书和任务书。

2. 师资配备

“张謇计划”实行学业导师负责制,并给予导师相应的职权和待遇。从严、从优、科学合理地配备学业导师团队,导师团队教师的构成应注重教学科研兼备、理论实践并重。参与“张謇计划”的导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一般须副教授以上职称,还应有在研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或项目)和独立的教师工作室,有校级以上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有指导学生技能大赛的经历。同时,有计划地从相关企业引入精英作为兼职导师,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出台相关政策,在导师团队的建设要求、成员选拔、工作量计算及考核评聘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导师团队教师在职称评聘、进修培养、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支持导师团队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教学合作研究。导师团队对入选“张謇计划”班的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详细记载学习情况,并提供个性化指导。

六、 结语

高职院校实施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是对高职学生因材施教、分层分类教学的重要举措。在高职学生生源减少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必须坚持高起点、严要求,吸纳最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基本规律,注重因材施教, 强调真才实学,突出能力素质,强化复合创新, 在教育理念、 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开拓创新、大胆实践,走出一条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小班化教学新路子。同时也要加强校际合作,借鉴本科院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充分整合与利用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行开放式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积极稳妥的原则,坚持理论探讨与改革实践并举,全面推进与分步实施结合,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理论和实践经验,使改革在探索中完善,在完善中实现改革。

[1] 杨光明.遵循规律 以改革试点促拔尖人才脱颖而出[J].中国高等教育,2013(Z3):27-29.

[2] 蒋和平,赵凤玉.关于我国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8):32-34.

[3] 仲岑然.关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5,30(1):31-34.

江苏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JSJG377)

蒋丽华(1979—),女,江苏如东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高职教育管理。E-mail:jlh1790_cn@sina.com

G710

A

2095-3860(2015)05-0366-04

猜你喜欢
张謇技能型计划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论张謇的日本观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联墨双馨六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