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建设

2015-05-09 06:05杜文琴王晓梅巫莹柱黄美林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纺织材料

杜文琴,王晓梅,巫莹柱,黄美林,文 珊

(五邑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建设

杜文琴,王晓梅,巫莹柱,黄美林,文 珊

(五邑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江门 529020)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纺织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五邑大学“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几年努力,进行课程建设,内容包括构建学缘不同、知识互补的课程教学团队,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学团队实力,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改革,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重点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纺织材料学;精品开放课程;课程建设

我校(五邑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始建于1985年,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为广东省纺织工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纺织材料学”在2013年被学校评为精品开放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近五年来,“纺织材料学”课程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依据“培养适应纺织工业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的设计、课程知识的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实践。

一、 构建学缘不同、知识互补的课程教学团队

“纺织材料学”是一门知识面很广的课程,内容涉及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纺织工程、染整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讲好这门课程,我们组建了一支学缘不同、知识互补的课程教学团队。

1. 学缘结构

目前我校“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团队共有8人,他们来自于不同大学的纺织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在教学和科研中体现出不同学科的互补性。教学团队学缘结构见表1。

表1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团队学缘结构

2. 学历结构

教学团队成员以博士为主,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7.5%。学历结构见表2。

表2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团队学历结构

3. 职称与年龄结构

教学团队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4人。50岁以上1人,41~50岁1人,30~40岁5人, 30岁以下1人,教学团队平均年龄为40.5岁。

二、 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学团队实力

我校“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团队以青年教师为主,博士占大多数,但他们都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因此课程教学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学团队实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近几年,按照《五邑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要求,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给每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导师,以2年为一期,帮助青年教师过教学关。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已有3名青年教师在导师制考核中获得优良成绩,有1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校优秀教师。

2. 实行青年教师辅导制

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第一年一律不准讲课,只能作为老教师的辅导教师,一年到期后,组织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讲课评价,合格者才能讲课。

3. 实行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制

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必须先承担1~2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工作,例如指导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以及指导部分实验课。而且课程教学团队要求他们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目的是养成重视实践环节的习惯,同时了解当地纺织企业的情况,为将来承担教学任务打下基础。已有3名青年教师先后到新会冠华针织厂有限公司、 开平奔达纺织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

4. 实行集体备课制

为了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团队一直实行集体备课制和互相听课制,每次活动由一名青年教师讲一段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总结。

5. 吸收青年教师参加科研项目

针对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立项难的情况,老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时,特别注意吸纳青年教师参加,通过科研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并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参加老教师的科研项目,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也促进了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6. 有计划地提升青年教师的学历和职称

为了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和教改,帮助青年教师晋升职称,支持青年教师攻读更高学位。经过5年多的培养,已有1名青年教师获得博士学位,2名青年教师晋升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的主力军。

7. 提高青年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的水平和能力

青年教师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做出质量更好的教学课件,根据学校的要求对38岁以下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全部参加了培训,包括动画制作、PPT制作、Photoshop处理照片、网络平台的使用、微课制作等,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用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授课过程中。

三、 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改革

我校地处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地方性大学,办学定位是“面向地方、服务社会”,为珠三角地区培养实用型人才[1]。“纺织材料学”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对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作用,要求学生掌握纺织材料基本结构、性能,对纺织材料和测试仪器有全面了解,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课程理论体系改革

“纺织材料学”课程从1987年开设时的126学时逐步减少为目前的64学时,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由于学时数不足,必须适当压缩部分内容,压缩的内容在网上提供课件、动画、参考资料等供学生自学。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知识模块,按照纤维、纱线、织物的顺序安排教学。

纤维部分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既有常用的纤维材料,又有新型纤维材料。教学中采用归类法,把具有相同或相近性能的纤维归为一类,如把罗布麻纤维、菠萝叶纤维等归为麻纤维一类,抓材料的共性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样,在纱线、织物及材料性能知识讲解时也抓主线,以此构建详略得当、骨架清晰的知识结构。

2. 建立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纺织材料学”课程建立了由认识性试验到专项试验再到综合试验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认识性试验结合企业生产的纱线和织物,认识纤维对纱线质量的影响及纤维的应用,安排1周时间,主要在企业进行。通过拆纱分析织物,认识不同纤维原料对织物质量的影响,尤其是服用性能的影响。

专项试验是对纺织材料的性能进行专项测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纺织材料实验的有关基本原理,了解纺织材料及其测试技术,以及主要的现行纺织标准;熟悉纺织材料的常规测试仪器及相关测试条件;掌握纤维及其制品的结构与其理化性能的测定方法;培养解决实际纺织品测试与评价的能力、纺织品实验综合设计能力,以及从事纺织材料实验研究的能力。内容包括纺织材料切片制作与成分定量分析,纱线线密度、条干均匀度和强伸度的测定,织物透气性、透湿导湿性测定等。安排2周时间,主要在学校实验室进行。

综合试验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材料,依据设计任务,通过利用不同的设备仪器完成。例如,纺制纱线的学生可以依据产品最终要求选择纤维,测试试纺纱线的有关性能指标。综合试验项目包括试纺纱线、设计织物、对未知原料成分的织物鉴别等。安排1周时间,可以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企业完成。

3. 教学方法改革

(1) 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纺织品测试。我校纺织工程专业80%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且20%左右的毕业生从事纺织品检测工作。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要求所有的纺织品都要按照国家标准测试。为此,实验室购置了一整套纺织国家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国家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2) 我们很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有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2];有时将有关知识点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图片和实物相结合;一般知识运用演绎法、归纳法进行教学,重点知识则讲解与讨论相配合,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

(3) 教学与科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名教师挑选几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其中成绩突出的,推荐他们参加校级和省级“挑战杯”大赛,鼓励他们发表科研论文,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重点进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06年我们建立了“纺织材料学”课程网站,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当年申请成功为校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校优质课程,2013年被评为校精品开放课程。该课程网站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参考文献与资料、习题与测试,还有仿真模拟试验及试验设备,以及大量织物实物图片等内容。

2. 无纸化作业和全天候答疑

“纺织材料学”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有不同的作业设置,有章节在线测试,也有综合作业,学生可以安排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无纸化作业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因此受到普遍欢迎。当学生有困惑和难点时,网络答疑可使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既巩固了学习知识,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五、 课程建设成效

“纺织材料学”课程建设,一方面激励教师的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并重,把科研成果带进课堂,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也服务于企业,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学生自学的内容多了,参与教师科研及课外知识探究、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也多了。具体表现在:

(1) 教学团队成员参与承担了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建设项目“纺织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现代纺织实验室建设”,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纺织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同时还承担了其他的省级、校级、横向科研项目。2014年教学团队教师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完成的“基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每年举办的“五邑大学纺织品检测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二、大三学生踊跃参加,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五邑大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种形式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已有多个项目获批。

(3) 教师指导学生研发了有关教学辅助软件,如常用纺织纤维材料快速检测软件、纺织材料专项试验软件。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互动的教学关系,共同探索研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校“纺织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受到纺织界同行及社会企业的好评,2015年“纺织材料学”被学校推荐为广东省资源共享课程。

[1] 于晖.纺织专业“三创”型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探索[J].中国科技人才,2014(12):24-26.

[2] 胡飞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7):90-94.

五邑大学精品开放课程项目(JK2013008)

杜文琴(1958—),女,天津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纺织功能材料。E-mail:wyudwq@163.com

G642.0

A

2095-3860(2015)05-0397-03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纺织材料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