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2015-05-09 01:31:23涂新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针灸

涂新生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涂新生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综合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且其不良反应率仅为6.2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 两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 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进行性炎性疾病, 其主要侵犯部位为脊柱, 且患者的骶髂骨及周围关节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1], 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较严重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AS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肝、肾疾病或严重消化系统疾病;②有药物过敏史;③入组前1个月内有糖皮质激素服用史[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2例, 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5例, 患者年龄24~67岁, 平均年龄(46.2±3.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4例, 患者年龄26~70岁, 平均年龄(47.3±3.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符合伦理学原则。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口服5.0 mg美洛昔康(苏州威尔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61231)+0.5 g柳氮磺胺吡啶(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1020840)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进行治疗:①患者取俯卧体位, 取大椎、肾俞、环跳、承扶、腰阳关、气穴、横骨、风市, 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进行针灸治疗, 大椎穴处使用针尖斜刺法, 刺入深度为1.0~1.3寸, 肾俞穴采取捻转补法, 其他穴位均采取提插泻法进行针灸治疗, 所有穴位的留针时间为30~40 min, 针灸1次/d。②同时选取药物进行药物灸法治疗,药方组成为:熟地10 g、白芍12 g、狗脊15 g、没药12 g、桂枝及杜仲各15 g, 将上述药剂研磨成粉, 取适量药粉与艾绒均匀混合, 并选取相同穴位进行药物灸法治疗, 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1个月评定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3]显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脊柱及周围关节部位无疼痛感, 且患者的血沉检查结果均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及血沉检查结果有一定程度好转, 且脊柱等关节处疼痛感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沉检查结果及关节疼痛感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中有1例出现皮肤红肿.1例由于穴位选取失误而出现穿刺出血症状, 不良反应率为6.25%;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表现出恶心、呕吐等反应, 转氨酶异常升高2例, 不良反应率为18.7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3, 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分析[n (%), %]

3 讨论

3.1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理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往往缺乏早期症状, 容易导致最佳治疗时机的延误, 其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影响软骨、滑膜等部位的关节活动, 甚至会对患者的心血管及眼部功能造成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推测其可能与肾功能缺损有关。中医理论中认为, AS的根本病因是由于“本虚标实”, 肾脏亏虚是引起AS的主要内在原因, 外邪入侵则是导致AS的外在病因。患者由于“肾督亏虚”, 导致腰脊部位失养, 机体容易受到外邪入侵,若患者长期处于这一状态, 则将导致外邪“内传入里”, 引起患者体内的血瘀气滞而加重病情[4]。“内外合邪”将使风寒湿热邪深入到人体的脊髓及经络中, 导致经络阻塞, 筋脉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养分供给而发病。因此, 补肾填精、通络祛邪, 是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

3.2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的优势分析 针灸疗法及药物灸法均能通过刺激相关穴位, 使机体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从而达到通经活络、益肾填精的治疗功效。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艾灸, 则能够对穴位产生药物刺激, 更显著地改善局部经络受阻的问题, 进一步促进静脉畅通。应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AS的选穴要点是:以督脉穴和足太阳经为主,足少阴肾经穴为辅。本组研究中选取大椎、肾俞、环跳、承扶、腰阳关、风市等穴位, 其中大椎为督脉主穴位, 通过穴位刺激能够达到补阳益肾之功效, 有效缓解患者由于病症而导致的“僵卧不能久立”症状;肾俞之功效与大椎类似, 能够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质量;刺激环跳穴则具有祛湿邪之功。气穴、横骨属肾经穴位, 对其进行刺激能够促进肾经畅通, 更好发挥补肾之功效。对多个穴位进行刺激, 可共奏通经活络、补肾益气、祛邪止痛之功, 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已有多名学者就中医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进行研究, 并证实了中医针灸疗法对AS的治疗优势。董兵[5]在相关研究中指出, 接受中药针灸综合治疗的观察组, 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4%, 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1%。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 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组研究具有较高可信度。

综上所述,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提高预后质量及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张海雁, 马忠.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90-91, 94.

[2] 刘晓亚, 刘维, 杨晓砚, 等.中医辨证配合针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40例.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66-1368.

[3] 张宝霞.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的机理及疗效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4(5):61-62.

[4] 霍凯玲, 黄庆忠.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疗效观察.亚太传统医药.2012, 8(2):58-59.

[5] 董兵.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4(15):80-8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145

2014-10-16]

523770 广东东莞市大朗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2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8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中医研究(2013年10期)2013-03-11 20: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