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丁军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105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70岁组患者59例, ≥70岁组患者46例;其中主动脉瓣膜病38例, 二尖瓣置换43例, 二尖瓣成形10例, 三尖瓣置换或成形术8例, 主动脉置换联合二尖瓣成形术6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6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70岁组患者与≥70岁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少于≥70岁组患者(P<0.05),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严格手术操作能够促进患者康复, 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监护, 实现良好的手术效果。
老年人;心脏瓣膜病;外科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 老年心脏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心脏外科围术期各类技术不断发展, 患者手术禁忌证逐渐放宽, 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然而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较差, 同时患者机体较弱, 手术承受力较差, 因此手术风险较大[1]。为对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0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 其中男51例, 女54例, 年龄60~78岁, 其中<70岁组患者59例, ≥70岁组患者46例, 平均年龄(68.01±5.33)岁, 风湿性瓣膜病55例,非风湿性瓣膜病50例, 患者术前心功能均为Ⅲ~Ⅳ级;合并症:心房血栓25例, 心房颤动18例, 冠心病11例, 原发性高血压10例, 慢性肾炎8例, 糖尿病5例, 均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做好充分准备, 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使用膜式氧合器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血含钾心脏停搏液, 其中主动脉瓣膜病38例, 二尖瓣置换43例, 二尖瓣成形10例, 三尖瓣置换或成形术8例, 主动脉置换联合二尖瓣成形术6例;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6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血压、脉搏等体征、左室收缩功能、心功能分级、术前诊断情况、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及体外循环时间等进行观察,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总时间, 对其术后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总时间进行统计, 并观察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70岁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91.52.38.65)min、(158.56±89.65)min, ≥70组岁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60.47±29.65)min、(80.11±46.35)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2.3 <70岁组患者治疗后成功54例, 死亡5例, ≥70岁组患者治疗成功25例, 死亡21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ICU住院时间(h)呼吸机使用时间(h)住院总时间(d)<70岁组5941.55±15.2223.26±11.0218.69±8.52≥70岁组4663.71±16.7941.82±18.52.26.02±18.55
老年患者主动脉瓣钙化狭窄、乳头肌功能等出现障碍、二尖瓣退行性病变等, 导致患者多存在瓣膜疾病, 而国内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为最为常见的病症, 疾病病程较长, 同时患者自身心功能较差, 机体功能退化, 脏器储备不足, 这就导致手术难度较大, 同时患者术后常出现系列并发症, 患者术后心脏瓣膜手术死亡率较高[2]。国内外报道显示老年瓣膜病患者病死率在5.4%~14.5%,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提高, 病死率已经下降5%以下, 然而老年患者手术仍有较大的风险。
有文献报道显示高龄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几率在30%、糖尿病25%、高血压为60%、脑血管病为17%, 慢性肺部疾病18%、肾功能不全19%[3], 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相似,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总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70岁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70岁患者,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中, 尤其是高龄患者,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手术操作, 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
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器官耐受情况进行评估, 准确判断的手术高危因素及禁忌证, 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处理等做好基础准备, 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要将各项指标控制在可允许范围内。同时对于合并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患者, 需要进行头颅CT、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术前指导患者接受肺功能锻炼, 术前给予营养心肌药物及低流量吸氧等治疗, 从而减少术后心肌缺氧等现象的发生。全面检查患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对其出现的电解质、酸碱等紊乱现象进行纠正;术前充分控制患者出现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在手术治疗时, 加强保护心肌, 左心引流充分减压, 可结合血管桥、逆行、顺行性灌注三种方式;术中严格控制心脏停搏液注射剂量注射部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手术中需要同时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的直灌[4];术中加强对患者红细胞压积、心肌电活动快慢等观察, 患者起搏后采用冠状动脉移植远端吻合治疗时, 可根据冠脉造影病变血管, 将病变冠脉再血管化, 对于远端狭窄血管, 尽量放弃移植。在手术操作中, 需要注意对二尖瓣、主动脉瓣等保护, 避免术中损伤。在人工心脏瓣膜的选择上,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康复时间、预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年龄≥70岁患者死亡率明显较高, 因此在手术操作前, 医护人员要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并尽量调整其心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术中维持血流稳定, 尽量减少体外循环的时间, 术中严格操作, 术后加强监护,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1] 邹本峰.老年人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91-193.
[2] 姜胜利, 高长青, 李伯君, 等. 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心脏瓣膜手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3):146-148.
[3] 乇晓明, 王亮, 韩志伟, 等.老年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体会.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 9(5):343-345.
[4] 魏薪, 唐红.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前的综合影像学评估.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4):356-35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074
2014-09-16]
450000 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