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峰
时下的校本教研,大部分假大空。假,研究的是假问题,如就一节课研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话题宽泛,摸不着边际,如讨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空,泛泛而谈,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如听课后的评课,你一言我一语,优点一二三陈列,缺点蜻蜓点水式剖析。这样的校本教研,完全是为了完成教研活动的“量”,而缺少对教育教学有效的指导。
微教研,顾名思义,围绕着某个细小的具体的易解决的问题,重在面对实际教学中发现的真实的并带有普遍性的教学问题,剖析问题根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案例呈现、网络探究、同伴互动,着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显然,这样的教研形式,虽“微”却“真”——发现的是真问题,做的是真研究,形成的是真成果,这对改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快教师专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崔永漷教授提出的“课堂观察”,提倡“带着话题走进课堂”,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中某一问题进行跟踪观察,将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剖析。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的“课堂诊断”,提倡“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或者优点进行深刻剖析,寻找问题的解决和经验的推广,可以是自我发现,也可是他人发现。这两种方式,大都是对课堂教学“某一问题”的研究,其实质都是“微教研”的一种形式。如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画面定格、反复呈现、远程交互以及大信息量等功能,完全可以将“课堂观察”“课堂诊断”做成系列化的“微教研”范式,为一线教师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微教研”之路。
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丰富的课堂教学微视频(亦可以称为微课)资源库。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执教者需要克服“面对听课教师”的紧张状态或者亢奋状态来实施课堂教学,因此,呈现的课堂难免有不实之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利用“听课室”的独特功能,既可以实现“听课”“评课”的同步进行,又可以记录并截取课堂教学中的真实片断。这些真实的教学片断,可以为执教者和观课者提供大量的实境信息,也可以为不在场的教师提供在场的观察。将这些片断进行归类汇总,建立相应的微课库,为微教研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可以随时查看的研修资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微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以解决某一知识点而实施的微课教学,不仅仅是对教师如何教、知识点如何突破的呈现,更是将真实的课堂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切割整合。
二是聚焦真问题,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真研究。力求将观察聚焦于真实的教学现场,在教学现场中发现教育教学的“微问题”,让教研“见微知著”,并从中生成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微问题”应该是影响课堂教学质效的问题,常常隐藏在某一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观课者敏锐的观察来发现并阐释。例如,在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如何做到适切、适时、适度,既能提高课堂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又能为学生的学科素养甚至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我们可以对课堂教学媒体使用的情况进行专项研究,在课例中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拿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准确地借用影像、图片、声音等媒介来解读文本,做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不降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我们可以通过“微课例”的收集、整理与观察,将研究的视角直抵PPT等课件中的“影像、图片、声音”等,在“取舍、纠偏、正误”中明晰如何将这些媒介引进课堂。
三是形成微型的研究团队,实现小团队的全发展。微教研提倡小团队研究,让每一名参与其中的教师都有发言的机会,并能够在分享观点、学理争辩中达成共识,促成问题的明晰,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提升参与者的教育智慧。笔者参与了江苏省课题《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研究工作,在对宿迁、南通、苏州三个市的初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能够在教研活动中主动发言的仅占52.3%,被发言的占28.7%,偶尔发言的甚至不发言的占了19%。究其原因,一是受制于当前校级教研平板化的趋势,说了等于没有说,二是教研活动中点名说、挨个儿说的现象冲淡了教师的发言欲,能不说就不说。因此,微教研提倡小团队研究,让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鼓励当场说,说透彻;当场说不了的,可以场后说,通过网络平台、QQ、微信等方式,充分发表看法和建议。人人参与,主动交流,实现小团队的全发展。
四是注重成果的推广运用,将“微教研”做成“大学问”。传统意义上的校本研修活动,因为着眼于全员,很少能够形成具体的、易操作的策略,即使有,也是校级行政层面的硬性灌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自然地被“稀释”或“排斥”。因为是微教研,成果中都含有每一个参与者的智慧因子;因为是“自己的”成果,所以其在推广运用上易于被教师吸纳。而且,因为关注的是“自己”的真实课堂,“自己”的真实想法,“自己”的教学建议,其研究成果的推广更具有一种内生性的特点,不仅仅是接收,更多的还会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实现一种“静悄悄”的大变化。这样的“微教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问”。
当然,在当前的教育宏观改革中,于校本教研中实现微教研的态势,必须借助于教育内部的认同,只有想做了,才能够发挥其在改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速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