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创生

2015-05-08 18:24王爱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环节诗歌作文

王爱玲

《秋天》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写景单元的名篇。诗人融情于景,表达了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笔者以这首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探究—创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习助跑

这是整节课的准备阶段,相当于影视作品的序幕,起到酝酿气氛、铺路搭桥的作用,具体包括激趣导入——明确目标——知识链接三个步骤。

激趣导入,即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天画面,再让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这样做旨在营造绝美的氛围,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诗歌意境。

明确目标,即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让教学有明确的方向。这首诗歌内容浅显,学生可以自能读懂,不需要在疏通诗意上着力;朗读是理解的基础,但前面已做过细致指导,也不需要着力;本文语言凝练,画面优美,教师选定了品读语言、描绘画面两个核心目标,并将品读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将描绘画面作为教学难点。

知识链接,即引导学生回忆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方法与情感,通过温故的方式为知新做铺垫。教学时,教师链接了作者简介、字词检测两方面内容,为诗歌朗诵和语言品析做准备。

二、快乐探究——引导创生

这是健康课堂的核心环节,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推进,并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灵活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等学习形式。这一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情境,主动地探究所学内容。

结合班情和文本实际,教师设计了朗诵诗歌——品读语言——描绘画面三个环节,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逐层推进,循序渐进地进行诗歌品析。

探究—创生(一):朗诵诗歌

这是初步感知环节,探究的问题应该是粗线条的,不宜过难。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欣赏视频朗诵,并独立完成学案:①从哪些词语可见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②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独学后,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其自由表达。随后,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朗读。朗读前,教师先范读,然后要求学生采用组内互助的方式相互纠正读音,共同揣摩语气、语调,切磋朗读技巧。接着,组间展示,六人小组或齐读,或分角色读,或个人读,既让学生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又让他们反观独学的效果。教师或聆听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或走入小组与学生共同探讨诗句的重音、节奏,或与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堂中书声琅琅,没有教师居高临下的讲解,也没有学生孤独无助的眼神。充分的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探究—创生(二):品析语言

这一环节仍根据学情灵活地选用独学、对学、群学等学习方式。教师预设了以下两个步骤:

①默读诗歌,给诗中的三幅图画配上富有诗意的名字。这一环节稍有难度,教师进行了温馨提示:先找出每幅画面的中心句,看看这幅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她)在干什么,再提炼成一个短语。学生先根据提示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择优展示。同桌合作时,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交流展示时,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关键词,力求找到最精炼、最准确的答案。

②自由诵读,从修辞(或写法)、炼字、氛围、情感等角度赏析诗歌。诗中值得交流、碰撞的点很多,为避免品析的盲目性,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品析诗歌语言的方法,并设计了不同层面的问题(如,我认为诗中最妙的词语是 ,妙在 ;我认为诗中最美的句子是 ,美在 ;最能引发我联想的句子是 ,它让我联想起 ;我不能理解的词语是 ),供不同学力的学生选择。在自主寻美的基础上,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美点。他们或抠住一个词多层面解读,或撷取一个场景细细品味,或在沉思后会心一笑,每个孩子都享受着主动学习的快乐。美点分享后,进入“质疑问难、答疑解惑”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模糊点等,或直接点拨,或引导学生研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并水到渠成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描绘秋天。

探究—创生(三):描绘秋天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选取三幅图景中最喜欢的一幅,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此环节对七年级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教师精心设计了“策略点睛”:先抓住诗中最能体现乡村秋天特色的场景,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其组成一幅图画,想象每幅画面中的环境以及人物的身份、活动、表情、心情等,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进行描绘。这样的点拨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组内描绘之后是精彩的组间展示,各小组相互比拼,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野图画鲜活地展现在师生眼前,让大家充分享受到了课堂中合作竞争的快乐。展示后的相互点评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平台,让他们在互评中发现并修正自己的不足。

“快乐探究——引导创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又螺旋上升,将课堂学习不断推向深入。整个课堂,教师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交流、合作、展示、质疑等方式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新体验,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

三、轻松练测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有效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在反馈的基础上诊断调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备学生、备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检测题。

教学中,教师在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后,鼓励他们像作者那样歌咏自己眼中的秋天。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采用了灵活的选作形式,要求学生既可以写小诗,也可以写片段。这样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恩施市舞阳中学)

互动链接

课堂上,从预习课文到梳理字词,从把握内容到赏析语言,从主题分析到生活感悟……小组成员依托助学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学内容,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总结归纳。每一次的小组讨论、活动探究,他们都努力将自己的理解提出来与其他成员分享,学习越来越积极、主动,成绩越来越优异。

如果问“探究—创生”课堂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我想除了成绩以外,更多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恩施市舞阳中学 陈瑜玲)

一次检查作业,我发现女儿的作文本上写着“自己修改”四个字,很显然是老师的字迹。“老师不改作文吗?”“不改——呃,也改……”女儿含糊地回答引起了我的担心:语文老师肯定对女儿的作文很失望,不然怎么会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呢?

第二次翻看女儿的作文本时,我发现了许多不同颜色的笔迹。“这是老师修改的吗?”“不是啊!红色是小组长改的,蓝色是副组长改的,紫色是我改的。”这到底玩的什么把戏?我更加担心了。

第三次翻开女儿的作文本,我看到了老师的字迹:“能不能让小组成员从语言的角度再帮你揣摩一下?”我彻底地蒙了——作文中,怎么就不见老师的修改呢?

最后一次见到女儿的这篇作文,是在报纸上。女儿告诉我,这篇作文经过了另外五个小组成员的修改,自己根据小组的意见形成定稿,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向编辑部投稿,没想到被编辑选中了。

现在,孩子对写作文越来越感兴趣,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了。

(恩施市舞阳中学906班向文灿家长 王冬菊)

上课了,我们静静地等着老师讲课,不料他板书下课题后,丢掉粉笔,拍拍手,说:“今天我是来做学生的。”

老师当学生,难道让我们去当老师?大家一头雾水。接下来,我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开始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向小组成员寻求帮助,实在想不出办法了,就找老师讨论。慢慢地,我们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

“现在,谁来做老师?帮我解答这道题?”老师问。这下子,班上炸开了锅,每个人都想上去体验一把做老师的感觉。老师最终选定了四名同学上前板演,并讲解解题思路,我是其中之一。

“其他同学请注意,现在你们既是监考老师,又是改卷老师。”老师微笑着说。我明白了,这是要其他同学给我们找错啊!演练中,我的两处错误被其他小组成员无情地揪了出来,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这样的错误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居然再也没有出现过。

以后的数学课,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做起了小老师。我打心底里喜欢这样的课堂。

(恩施市舞阳中学906班 皮世宇)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环节诗歌作文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诗歌岛·八面来风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