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贵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主体,也应该是研究主体。教师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是教育的理想状态,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一线教师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中小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不是高屋建瓴的大理论,而是着眼于教学的小问题,如:备、教、改、导、讲、考、评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均可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以“备”这一环节为例,有效备课策略、导学案的制作、导学案的使用效度、教学案的制作、教学案的使用效度、教学设计研究、二次备课的有效策略研究等均可能是教师感兴趣的内容。当研究者确定了选题,所希望研究的问题已聚焦,此时只需要通过文献学习,在确定其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拟订一个合适的课题名称。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还可以从热门的教育话题中找灵感。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平板教学等,在学校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开展针对学科教学的课题研究。有研究价值、尚未解决且待解决、具有普遍意义且有明确集中的范围和研究任务的问题,才有转化为课题的可能。
正确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研究之所以有别于常规教学,在于其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辨。不同类型的课题,需选择适合研究推进的方法。研究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类。定量研究如调查法、实验法等;定性研究如经验总结法、访谈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中小学教师擅长叙事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定量研究是一个弱项。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是课题研究方法的理想搭配。如:《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教师首先要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三年级学生口算的方法、速度、正确率等,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统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其次,需运用文献法总结提高数学口算能力的对策;最后,需要用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实践研究。如果研究者带了两个数学水平相当的班级,则可采用实验法,将一个班设为实验班,施加某一实验条件,另一班作为对照,不作任何处理,将两班实验前后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正确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能使课题研究的结论更趋于合理。
总结提炼课题成果的能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之所想,力之所行,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呈现。中小学教师每天参与教学实践,更关注经验性、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备、教、改、导、考、评等教学环节中的现成经验有较好的包容性,易于将现成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正因如此,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易受实用主义影响,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轻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与提炼;重教学常规落实,轻研究内容的体系构建,最终导致结题报告中研究成果提炼、理念升华落入虚处,呈现出研究理论薄弱,成效等同于成果的现象。在课题的总结提炼过程中,首先要以事实为依据,对平时积累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案、学生发展材料、教育日志、访谈录音、调查报告等进行有效总结,提炼研究亮点。并通过文献研究,建立可靠的理论支撑点,以抓住研究重点,揭示实施策略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今天的教育,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研究,给教师以使命感,激活了一线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行动研究能力。但这远远不够。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研究与实践是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不是口号,而是教师工作的境界。当教师在遇到教学问题时,能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资料、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处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时,就已达到这层境界了。
(作者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科规划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