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时运用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片段,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初中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不容易深入,注意力容易转移,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一段视频,就比枯燥的语言讲述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5课《科举制的创立》时,课前我就播放了《探索发现——跨越时空的文明》的第十集《科举考试》。通过节选的视频,学生了解到在隋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都是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两年后隋文帝就下诏书废除了。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选官制度呢?科举制度经历了什么的发展历程呢……随着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
二、课中选播,如临其境。
历史的过去性特点给历史教学增加了难度,这也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教师在上课时播放恰当的影视资料,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落实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为讲授法国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我选播了电影《我的1919》里面顾维钧拒签《凡尔赛和约》时的演讲片段。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但会议被英、法、美等国操纵,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被他们拒绝了……学生们看到这里,个个义愤填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深刻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还有一些网上的小视频,也可以有选择地运用于教学,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讲到火烧圆明园时,我选择了网上搜到的有关圆明园3D复原图景的小视频,跟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进行对比,让学生们对圆明园前后的变化有更加直观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以及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伤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影视材料,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极大地促发他们的思考力。
三、课后巩固,丰富储备。
在教学完一节课的所有的知识点后,学生已经对本课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播放相关影视作品,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发的社会》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时,我播放了《千秋史话 鉴真东渡》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以及中日友好交往,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的巨大推动。学生通过当时的一些图片、视频资料,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视听材料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进一步扩大了眼界。
当然,影视作品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适合于课堂的教学运用。以历史改编的电影为例,可能因为政治因素、商业因素、个人因素等,会对历史事件加以改动,与真实的历史有一定差距,教师在给学生播放的时候就应该加以说明,让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艺术化处理的细节。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教育集团物探学校)
责任编辑 严 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