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为犁

2015-05-08 19:24余向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锤子态度

余向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儿童”,收录了四篇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引导学生学习这组课文前,我一直在想,要帮助学生建立怎样的世界观?之前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习这类课文后,大多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会有这样的认知——一是仇恨敌人,二是有自己也能成为战斗小英雄的憧憬。我一直觉得这有问题:所有战争,对于生命和人类文明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不值得后人以兴奋的心情去膜拜和向往,因此,对战争本身的批判态度和有所畏惧,才是孩子们学习这组课文后,应该建立的判断与认知。

基于这样的教育预期,学习这组课文前的导学短文时,我让学生观察这段文字后面淡淡的背景图案——一尊塑像,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阵沉默和交头接耳后,很快就有孩子举手。

第一个孩子说:这是一座雕像,雕的是一个人一只手拿着一把刀,另一只手拿着锤子,他要用锤子把刀打得更快些,这样就可以杀死更多的敌人。

很多孩子点头,个别孩子在小声纠结那到底是刀还是剑。我问:“还有别的想法吗?”

另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觉得这好像不是刀而是剑,这个人拿着锤子也不是为了把剑打得更快,而是为了把剑砸断。(说到这儿,他停了一下,看看我。我没有打断他,用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我觉得剑是武器,也就是代表战争,这个人把剑给砸了,就是希望不要有战争的意思。

我几乎忍不住要为这个孩子鼓掌,只是四年级的小孩啊,尽然有这样的认识!但我没有对两人的说法作出任何评价,甚至没有用表情给任何倾向性的暗示,而是问全班学生的想法。让我欣慰的是,全班学生几乎一致认为第二名同学的说法更有道理,大家甚至自发地给予了他掌声,连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改弦易辙,赞同这名学生的观点。

我返身在黑板上写下“铸剑为犁”四个字,问大家从字面看知不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纷纷举手,清楚、准确地诠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其实,你们对这座雕塑的理解无所谓对错,但老师希望你们对战争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战争不是造就英雄的盛事,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盛会,不是借机宣扬胜利与英勇的平台,也不是民族振兴、国家强大的证明……所有战争,不管胜利与否正义与否,其结果都是相同的——破坏、死亡与灾难。所以,我们学习这组课文,是要让大家了解战争的残酷,尽量避免战争的发生。”——这段话是我说的,在学习这组课文之前,我想要给孩子们垫这样一个底。也许因此会让他们在学习时少了情绪上的激昂,少了同仇敌忾的情感……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我们了解战争、学习英雄,不是为了迎接下一场战争,而是为了阻止下一场战争。我们不能因那些在战争的刀尖上幸运地走过来了、活下来了的小英雄,就漠视了更多在战争中失去生命、失去亲人、失去笑容的孩子。

把苦难深重的战争打扮得花里胡哨是可耻的,正如那些抗日神剧。

老师直接向学生灌输某种价值观是不好的,但在这件事上,我愿意用最直接的语言、最坚定的态度告诉我的学生:在战争中,确实会出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但对战争本身,我们不应该有任何的赞美与幻想。

(作者单位:红安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锤子态度
锤子门铃
吝啬
复肥市场 就差一锤子
植物界的小锤子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太阳生病了
My class,My home
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