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芳,邹 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事业的日臻完善,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五六十岁还算是中年人,却又要面临退休这一人生巨大转折。据报道,因离退休引起的情绪失落者占60%[1]。人体不良的情绪反应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一系列中介机制,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而引起组织器官的器质性病理改变[2]。如何使他们快速、顺利、健康地度过这一时期是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以来院疗养的离退休干部为对象,通过相关测试对其心理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来院疗养的750例无慢性疾病军队离退休干部作为调查对象,年龄大于55岁,离退休≤3年的人员375例,离退休 >3年的375例。
1.2 方法 利用制订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量表》为调查量表对人员施测。该量表涵盖生活满意度、人际交往、适应性、忧郁、孤独感、焦虑、偏执7个方面[3]。并且已经过信度、效度分析,证明稳定性强、结构合理。量表共有50道题目,所包含的题目全部为多选题,采取5级计分法。“完全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不好回答”计3分,“不太符合”计2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负性题目反向记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度越高。
1.3 统计学处理 以离退休3年以下(含3年)与3年以上人员得分平均值进行分组对比。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得分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退休≤3年的人在生活满意度、人际交往、适应性、忧郁、孤感、焦虑、偏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离退休>3年的人。见表1。
表1 离退休3年以下(含3年)和3年以上人员得分平均值对比表(分)
笔者通过交谈得知测试者退休前均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普遍感觉退休后忽然从繁忙到无所事事,对突然改变的生活节奏不能接受,不知所措。从有着社会地位的国家功臣变成一个“没用”的闲暇老人,对社会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找不到自我,生理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产生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身心健康。
3.1 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特点及原因 (1)紧张、焦虑、恐惧:有的人过度依赖工作,对离退休产生很大的不安与恐惧;有的是怕离开工作岗位后在子女中失去家长威望,从而内心产生紧张焦虑,常表现为心悸、多梦、失眠、手心沁汗。(2)孤独、空虚:由于退休后一下没了精神寄托,没有了以前的前拥后簇,没了“朋友圈”,内心变得孤独空虚,具体可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有时还会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3)失落、悲观:退休后没了他人对自己成绩、能力、权威、知识技能的认可,会失落也会悲观地认为自己没用了。常会叹气、沉默忍让,消极。(4)敏感、无奈:很多刚退休的人会变得很敏感,觉得同事或下属没有以前热情了,有“人走茶凉”的悲凉无奈。或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平素颇有修养的当事者,有时也会一反常态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5]。(5)易怒:有些人在退休后因不适应现状而产生怀旧发牢骚,脾气暴躁或内心失落绝望,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做错事;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一点小事也会生气,有的人还会做一些任性古怪反常的亊,来宣泄情绪或想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
3.2 心理护理干预对策 离退休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前后,心理变化大致可分为4期:期待期、离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6]。从期待期过渡到稳定期一般需要1~3年,经过≥3年的心理调整适应,心理健康水平逐渐提高并趋于稳定。了解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心理防御机制 :否认—压抑—反向—退化—转移—合理化—升华—幽默,进行调试矫正,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尽早到达“幽默”[7]。根据本次测试结果,结合原因笔者对他们进行了以下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帮助他们认清现状接受现实,缓解焦虑紧张:指导帮助他们改变认知,接受新老更换的自然规律;指导他们上网和境况相同的人群聊天谈心,互相安慰开导;平时多陪他们聊天,及时掌握心理动态;教会他们放松的方法,如冥想(自己躺在暖暖软软的沙滩上,阳光照在身上,海浪轻轻的拍打着海岸……)或让他们学着和自己的内心交谈从而减缓焦虑紧张。(2)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感:尊重他们,更加细心热情的为他们服务;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哪怕是牢骚也要让他们发泄,使他们获得“一吐为快”的轻松感,并且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多肯定他们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的贡献,肯定时要有尊敬崇拜的姿态;平时有意多向他们“请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3)和他们一起筹划以后的生活,培养新的兴趣:转移退休后孤独、忧郁、失落的情绪,是避免患“退休综合征"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当事者自身情况每天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内啡肽假设理论认为,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分泌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内啡肽会引起某种欣快感,可以降低焦虑、抑郁、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一两项技艺,诸如书法、摄影、种花、旅游、社会公益活动等,用以调节情绪,充实精神,稳定生理节奏,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充满朝气;利用自身拥有的知识专长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爱。(4)优化家庭关系:退休后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由工作单位转为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子女对老人的态度、代沟产生的矛盾等,都会对老人产生影响,笔者通过和随员(配偶、子女)多沟通,让他们在老人刚退休这个特殊时期,多关心包容他们,尽量多陪伴并一起制定年规划月安排,调节和谐的家庭气氛,使他们在精神上提高应急能力。
[1] 刘淑丽.退休老人消极的心理状态及预防对策[J].实用新医学,2004,4(4):370.
[2] 侯惠如.老年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3] 杨清华.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6,13(6):687-689.
[4] 万萍,刘华承.离退休时限对军队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93-94.
[5] 王立娜,唐丹,许晶晶,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抑郁影响的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70-72.
[6] 韩凯,王晓华.西安地区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2008,7(1):56-57.
[7]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