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水囊床联合俯卧位对早产儿消化系统的影响

2015-05-07 09:54李桂云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3期
关键词:奶量水囊反流

李桂云

早产儿在临床上的定义为胎龄在26周以上,37周以下分娩且存活的婴儿[1]。因为早产儿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和结构的发育不完善;胃肠道功能发育亦不完全,开奶后极易引发相关胃肠道反应,如胃潴留、腹胀、呕吐、排便等对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经口喂养,婴儿能够从胃肠道吸收丰富的营养物质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相关研究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患儿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成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几率高[2-3]。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具有严重影响,延迟生长发育,并可能导致病情严重,导致早产儿的死亡率上升。因此临床上对早产儿的护理方式不断探索更新,笔者采用自制水囊床联合俯卧位对43例早产儿进行护理干预并与43例俯卧位护理的早产儿进行比较,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市某医院新生儿住院病房的86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胎龄在32~35周,平均(33.7±0.8)周;体重在 1 700~2 000 g,平均体重(1 865.8± 59.6)g;日龄在 3~ 9 d,平均(5.5± 2.5)d,无呼吸系统及其他疾病。对照组胎龄在32~35周,平均(33.3± 0.6)周;体重在 1 800~ 2 000 g,平均体重(1 889.2± 63.5)g;日龄在 3~ 9 d,平均(5.3± 2.4)d,无呼吸系统及其他疾病。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接受新生儿俯卧位护理,早产儿均保持裸体放置于保暖箱内,所有的治疗、处置及护理均在保暖箱内完成。早产儿均进行早产奶喂养,每3 h喂养1次,并对喂养的奶量进行记录,对24 h喂养的总奶量进行统计;吮吸能力较差的早产儿采用吮吸和鼻饲的方式交叉进行喂养,先进行吮吸,不足后采用鼻饲补充[4]。观察组早产儿置于自制水囊床中,并进行俯卧位护理,喂养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但喂养后早产儿置于俯卧位约20 min,将头部稍微抬高保持约15°的倾斜,四肢摆放为蛙状,头部偏向一侧,交替偏向左侧或偏向右侧;喂奶、治疗及皮肤护理等,其余时间段内每2~3 h交替更换一次仰卧位,保证每天俯卧位的时间保证达到16~20 h。

三、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出生时、出生1周后、出生2周后)、进奶量(第1天、出生1周后、出生2周后)以及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四、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纳入2011版EXCEL通过校对后经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为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

结 果

一、体重增长分析

两组出生时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出生1周及出生2周后观察组早产儿体重增长较对照组快,组间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s,g)

表1 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s,g)

n 出生体重 出生1周后体重 出生2周后体重观察组 43 1865.8±59.6 1924.7±60.7 2238.2±73.8对照组 43 1889.2±63.5 1873.4±58.4 2086.5±68.5 t 1.76 3.99 9.87 P值 0.0817 0.0001 0.0000

二、进奶量分析

第1天两组进奶量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1周及2周后两组早产儿进奶量均增加,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组间差异明显(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早产儿进奶量比较 (±s,mL)

表2 两组早产儿进奶量比较 (±s,mL)

n 第1天 出生1周后进奶量 出生2周进奶量观察组 43 32.6±16.7 182.7±38.7 416.9±45.3对照组 43 33.7±15.8 150.5±39.1 362.7±49.2 t值 0.31 3.83 5.31 P值 0.7545 0.0002 0.0000

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及死亡情况分析

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消化系统反应,主要包含呕吐、腹胀、腹泻等,观察组总发生5例,死亡3例;对照组总发生14例,死亡12例;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讨 论

早产儿发育未完善,生理各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因此,采用适宜护理方法加大早产儿的存活可能性,成为临床护理中的关键问题所在[5]。仰卧位是传统护理方法,相较于俯卧位护理法,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俯卧位更贴近子宫内的体位,有利于促进早产生健康成长,被许多发达国家采用。

早产儿心肺功能发育欠佳,其肠胃发育也存在相似问题。护理早产儿过程中,喂养是要严格把控的一个环节。肠胃功能不完善,如果喂养不当可引发不良后果。严重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致后果严重,使早产儿的护理产生困难,给早产儿的生命带来威胁[6]。因此必须重视早产儿喂养问题。早产儿因为机体的特殊性其体内的消化酶及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对于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差,同时胃肠道发育迟缓,胃肠蠕动相对较慢,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较高,进一步降低胃肠道的协调能力,因此在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消化系统的变化,以保证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7]。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 (自制水囊床联合俯卧位护理)体重在出生2周后平均增长至2 238.2 g,进奶量增加至416.9 mL均高于对照组的 2 086.5 g、362.7 mL(常规护理)(P < 0.05),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3%,死亡率为6.98%,与对照组的32.56%、27.91%相比均较低 (P<0.05)。提示自制水囊创联合俯卧位护理具有显著效果,保证早产儿的喂养,增加进奶量,保证营养的供应,促进生长发育;同时降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死亡率。主要是因为仰卧位护理过程中,早产儿发生胃扭转的可能很高,容易导致胃容量变小造成胃食管反流等严重后果,给早产儿带来生命危险[8]。俯卧位充分利用重力关系,使食物远离食管,胃反流发生的现象得到明显控制。如果早产儿出现呕吐现象,那么反流的食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不会大量进入早产儿的食管,也就没有机会进入早产儿气管,对呼吸系统不会造成影响;有利于母乳进入胃内,加快肠胃的蠕动功能,早产儿吸收营养速度加快,可促进身体健康发育。消耗胃内食物,从而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俯卧位为早产儿喂养问题提供了可行性方案。采用俯卧位护理早产儿,自身重力能增大早产儿腹压,自制水囊床床垫的支持作用同样可增加腹压,且其模拟了母体子宫的内环境,为早产儿提供安全感,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进小儿食欲。早产儿胃部处于水平位,容量小,机体稚嫩,贲门括约肌松弛,肠道的缓慢蠕动,喂养时保持头高脚低位能够有效减少溢乳的发生。且胃内的消化速度开始加快,呕吐现象减少发生。俯卧位令早产儿四肢自然弯曲,时刻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消化功能良好,哭闹现象减少发生,并能以最快速度适应进入胃内的食物,加速身体健康发育,促进生长[9-10]。

综上所述,自制水囊床联合俯卧位可有效增强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减少小儿死亡;同时保证进奶量的增加,促进早产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临床积极意义。

1 耿惠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报告.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2,7(1):56-57.

2 韩雪婷,袁野,李洁,等.俯卧位结合水床干预对早产儿频发呼吸暂停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760-2761.

3 王雪松,潘家华.俯卧位对早产儿呼吸喂养的影响.安徽医学,2012,33(6):712-713.

4 王芬,付秀虹,李燕晖,等.俯卧位联合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270-271.5 汪昌玉,谢桂月.俯卧位对早产儿消化道功能及神经行为影响的观察.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8(2):235-235.

6 Phillips TM,Wellner E.Detection of cerebral spinal fluid-associated chemokines in birth traumatized premature babies by chip-based immunoaffinity CE.Electrophoresis,2013,34(11):1530-1538.

7 杨燕玲,蒋裕蕊,崔兆芳,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2(6):610-614.

8 汪运鹏,吕永慧,姜萌,等.小儿慢性胃炎48例的误诊分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5):343-344.

9 任方.头高俯卧位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6-37.

10 Sungur M,Karakurt C,Ozbarlas N,et al.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children,small infants,and premature babies with Amplatzer duct occluder II additional sizes:Multicenter study.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3,82(2):245-252.

猜你喜欢
奶量水囊反流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足月妊娠不同规格水囊引产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分析
纱布填塞与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