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探究

2015-05-06 08:50:12马亚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掌握情况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马亚玲

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探究

马亚玲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心肌梗死患者, 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一般性护理、心理护理等。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得分情况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SAQ各项指标中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和治疗满意程度(TS)同护理前比较明显改善, 且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较护理干预前人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有助于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心肌梗死恢复期;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AMI)的致病原因是患者心肌急性血液供应缺失导致出现缺血性坏死, 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会出现焦虑、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水平及预后[1,2]。因此, 对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复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对提高该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就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52例,女48例, 年龄32~86岁, 平均年龄(58.2±12.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其中患者有腹部疼痛、恶心症状的23例, 胸闷、气喘的25例, 心血管异常的16例, 暂时性休克、血压水平较低的23例, 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的13例。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在疾病治疗前后大多会出现紧张、焦虑、绝望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前应做好充足的术前护理工作, 及时与患者亲切、耐心地沟通交流, 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等, 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时让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医疗知识, 多鼓励、支持患者学会掌控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解释, 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害怕、焦虑等心理表现。

1.2.2 一般护理 患者接受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 患者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时, 及时对其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的相关检查, 并通知主治医师进一步治疗。

1.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交流等工作, 嘱咐患者避免摄取过多的高胆固醇与动物脂肪含量较高的一类食物, 进食宜清淡为主, 多摄取富含维生素、钾盐等食物, 同时禁烟禁酒, 少喝浓茶、咖啡、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控制食盐摄入量在3~5 g/d, 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SAQ得分情况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SAQ得分对比 护理干预后心肌梗死患者的PL、TS得分与护理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心肌梗死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与护理前比较显著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护理干预前后10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SAQ得分对比(, 分)

表1 护理干预前后10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SAQ得分对比(,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bP>0.05;AF: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

?

表2 护理干预前后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n)

3 小结

心肌梗死的致病原因是患者心肌急性血液供应缺失导致出现缺血性坏死, 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会出现焦虑、害怕等不良心理状态,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水平及预后。近年来, 随着患者对就医观念的变化以及对治疗质量要求的提升, 传统的护理质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这就要求相关医护人员在保证好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 提高护理质量, 加大对患者早期诊断的关注度与敏感度[3,4]。

本次研究中发现, 对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恢复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 SAQ各项指标中的PL和TS同护理前比较明显改善, 且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人数较护理干预前人数显著增多(P<0.05)。

综上所述, 说明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有助于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1] 唐小美.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护理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3 (9):362.

[2] 卢晓恋.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药, 2014, 9(5):754-756.

[3] 刘鲲, 王立芹, 李艳秋, 等.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研究.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11): 91-97.

[4] 宋丽红, 苏艳萍.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63例护理措施分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9, 16(8):33-3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85

2015-05-15]

721006 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内二科

猜你喜欢
掌握情况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菏泽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篮球规则掌握情况及对策分析
体育时空(2017年5期)2017-06-17 16:22:18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反馈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论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