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我国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吗

2015-05-06 18:11周四军付卫红
经济数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周四军 付卫红

摘要 以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构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2007-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测算结果表明2012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4.9%.与此同时,利用一次线性预测模型、对数曲线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构建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对2013-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将在2019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 F110.2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dex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in China made by statistical science institute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d by using variation coefficient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this paper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n building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ization degree in 2012 was 84.9%. In order to study the futur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used three kinds of single forecasting model: trend extrapolation prediction model of a linear prediction method and logarithmic curve prediction model, the grey prediction model GM (1, 1) to build a new model, i.e., variable weight combination forecast model. The predictions suggest that our country can fully realize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in 2019.

Key words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realization degree;variable weight combination forecasting model

1引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在近30年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在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和资源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社会.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小康社会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理念,国外并没有对小康社会的研究.然而,国内学者将对小康社会的研究和热门的现代化社会研究对比发现,现代化是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因此国内学者在研究小康社会时,广泛借鉴国外学者在测评现代化社会实现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1974年美国学者A·英克尔斯(Alex Inkeles)结合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研究,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成果: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因素是人,现代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也是人.英克尔斯从以人为本及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数据易得、标准简明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发达国家众多现代化研究者的青睐,并被视为经典的现代化社会经济指标体系[1].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出的人类发展指数,统一了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至今仍被各个国家广泛应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改革开放后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国内学者们对小康社会的概念、指标、特征、发展阶段以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体上,对小康社会相关方面的研究包括两部分:理论研究和实现研究.

理论研究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小康社会发展途径、方向的探索和小康水平的综述.冯景源(2003)通过对不同发展规律的比较研究,揭示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具有阶梯发展特征,并提出我国的小康水平与发达国家所说小康水平不同,前者的小康水平没有社会进步的梯度特征,而我国小康社会的特征是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2].王新杰(2005)以四大文明建设为宏观前景,按照新发展观的新要求,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被中国化了的现代化特殊阶段[3].张胜军(2011)结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是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形成的科学理论,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4].

关于对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指标评价标准的研究,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和农业部1995年共同制定了《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校准》,该指标体系由宏观经济条件、生活效果和生活质量3个方面组合,共包含12个具体指标,具体研究又分为全国、城市和农村3方面,之后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提出一套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社会结构指数、经济与科教发展指数、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环保、法制及治安5个大类共28个指标.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召集各方面专家组成课题组,开始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发布了相关课题研究报告.200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十一五”计划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4个方面共16项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统计局(2007)会同发改委制定了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方面23个指标组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以下简称监测体系).该套指标体系囊括6个方面,更全面具体地反映了新时期小康社会的内涵,受到学者们的推崇,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权威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2009)在此监测体系基础上,对全国及各省2007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作了详尽报告,并根据近1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十八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制定了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5].韦艳群(2013)引用此套监测体系,以玉林市为例,测算了玉林市201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进度,并与全国进行了对比分析,凸显了监测体系的重要性[6].

小康社会实证研究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引入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其典型模式是利用适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统计软件,建立适宜的统计模型,对已有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杜心灵和赵彦云(2007)在我国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统计监测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地区小康社会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呈现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区域内的不协调性[7].毛春元和张月(2009)将模糊物元理论与熵值理论相结合,构建基于熵权值的小康社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江苏省10多个城市2007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进度进行实证分析,并与传统综合评价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8].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也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对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白先春(2008)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小康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6个方面共60个指标,系统地对我国2002-2003年各省市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测算值进行区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地区差异性较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任务还非常艰巨[9].宋林飞(2010)将监测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5大方面共36个指标,并对全国各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测算,得出各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排名[10].

综合而言,目前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非常多,但指标、权重以及实证方法差异较大,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预测研究较少.本文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指标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构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对2007-2012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测算,利用一次线性预测模型、对数曲线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构建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对2013-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预测.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

体系构建及指标赋权

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构建

随着十八报告会议大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下的新目标,为反映我国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对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大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并包含23个二级指标.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完善,指标涵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本文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开展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测度和预测研究.

2.2指标赋权及目标值确定

指标确定之后,本文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变异系数法是根据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由表2可得在2007-2012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顺利,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相比,仍存在一定距离.总体看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趋于稳步上升,6年间共上升了12.1%,表明我国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全面小康建成速度较快.在6个一级指标中,社会和谐、生活质量和民主法制的全面建成小康实现程度均超过了总体实现程度(84.9%).社会和谐实现程度提升最快,6年内增加了14.9%,表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成果显著.生活质量(90.2%)和民主法制(94.6%)的实现程度均超过了90%.民主法制在6年间只增加了4.7%,表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较为健全,人民对自身权益满意度较高.相对而言,经济发展(78%)和文化教育(73.6%)的实现程度较低,远低于总体实现程度(84.9%),低于80%,但经济发展指标实现程度在6年间增加了11.4%,表明我国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仍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而文化教育实现程度较低,增长速度最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难点.

4201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实现程度统计预测

4.1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原理

为了解我国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情况,本文采用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对总体实现程度进行预测.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的本质是找到某种合适的方法,重新组合不同预测方法,取长补短,合理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达到提高预测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目的.

4.2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构成

预测模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一次线性预测模型、对数曲线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等.一次线性预测模型假设事物以线性趋势发展,对数曲线预测模型假设事物以非线性趋势发展,灰色预测模型则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3种模型侧重点不同,各有优势.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极其复杂,不是简单的线性变化或非线性变化,其受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若只使用其中一种模型进行预测,效果必然不佳.故将3种模型组合构成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理论上预测准确性将大大提高.3种模型形式如下:

由表3可得,一次线性预测模型、对数曲线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的残差平方和依此为9.449 7、9.565 6、3.546 0和2.970 3,呈递减趋势.可见使用一次线性预测模型、对数曲线预测模型或灰色预测模型单独预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误差较大,将3种模型组合构成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可有效降低预测误差,与理论推断一致,故本文使用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预测201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将更加精准客观.

4.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测结果

本文在2000-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的数据基础上,使用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预测201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如表4所示.

可见,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合理提取3种单一预测模型中有价值的信息,考虑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使201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预测结果更加可信.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主要结论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统计测度和统计预测,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07-2012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稳步提升.实现程度由2007年的72.8%上升至2012年的84.9%,短短6年就上升了12.1%.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6大方面具体分析,发现民主法制、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实现程度较高,分别为94.6%、90.2%和87.0%,而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实现程度较低,分别为82.3%、78.0%和73.6%,在未来发展中应着重关注这3方面.

第二,我国将在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本文使用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对201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预测,2013-2020年的实现程度依次为86.83%、89.30%、91.75%、94.11%、96.62%、99.17%、101.77%和104.49%.可见,到2019年实现程度高于100%,此时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第三,使用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预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效果最佳.本文采用一次线性预测模型、对数曲线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和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分别预测2000-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预测残差平方和分别为9.449 7、9.565 6、3.546 0和2.970 3,可见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预测误差最小.

5.2政策建议

为保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在未来工作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不仅要提高人均GDP水平,还要合理规划经济结构,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要加大R&D经费投入,加快技术革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在推广文化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居民进行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扩大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另一方面要优化教育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得以全面实施,提供良好教育环境,提升国民整体受教育年限.

第三,保护资源环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促进经济增长,应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脆弱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PM2.5成为热门词汇,表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关注,全国各地也开始进行实时监控,据目前PM2.5空气质量指数来看,全国大部都处于污染状态,提高环境质量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T SATTY. Modeling unstructured decision Problems: a theory of analytical. hierarchies [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1977(5):69-77.

[2]冯景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特色社会主义梯度发展规律研究[J].新视野,2003,42(6):17-20.

[3]王新杰.论小康社会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D].上海:复旦大学传播系,2005.

[4]张胜军.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

[5]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J].统计研究,2009(1):5-10.

[6]韦艳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的实证分析——以玉林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52(4):71-74.

[7]杜心灵,赵彦云.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257(6):61-64.

[8]毛春元,张月,黄萍.基于模糊物元理论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69(12):16-24.

[9]白先春.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区域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63(11):122-124.

[10]宋林飞.中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其评估[J].南京社会科学,2010,109(1):6-14.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坚持绿色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