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内容摘要】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重要影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几乎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下的教师职责是引导或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因而教师课堂提问始终要从引导者或指导者角度出发,以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开启思维、激活思维,有效引导学生搜集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要能够诱发学生生疑,产生和提出问题。那么,如何优化教师课堂提问,避免形式主义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形式 提问 时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老师们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培训、学习等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理念,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很多教育研究单位或个人研究推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能力。我们现在的课堂,表面上看,教师的提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小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给出各自的答案,但很多时候教师把“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你还有什么想法”之类的话语当作常用模式,并不考虑学科特点,也不分时间和场合,不考虑学情,盲目使用,可想而知学生的回答要么千篇一律,要么不着边际,教师如果再不能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就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笔者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和自身的体会,对关于改变课堂提问的形式化作一定的说明。
一、提问的形式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案例
1.将全部问题,不管是知识性的、理解性的,还是应用性的,都以一种模式发问。
例:蛋白质有关的内容:
问题一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知识)
问题二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判断是不是氨基酸分子的依据是什么?(知识、理解)
问题三氨基酸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氨基酸的种类如何?(理解)
问题四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什么?分子式怎么写?(理解)
问题五血红蛋白和肌球蛋白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理解、应用)
2.针对特例的简单问题拼命发问。
例:问题一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吗?
问题二所有细胞分裂都能看到染色体出现吗?
问题三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吗?
问题四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
3.不看准机会,但凡遇到学生不理解的就随意发问。
4.不给学生留有余地,接二连三发问,甚至先叫学生站起来而后再问。
上述几种提问方式是我们教学中用的较为频繁的方式,与其说这是提出问题,不如说是故弄玄虚,提问的首要目的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最终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知识和难以理解的问题。
二、如何优化问题设计,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关系到课程标准,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学进程,可见,优化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关键环节。因此,问题设计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如能否激发学生思维、能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能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能否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碰撞等。设计的问题着力于改变学习方式。基于这样的观念,优化问题的设计必须要受到一定的约束。
1.提问要有目的性: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和价值,既要考虑为何提这个问题又该怎样提,又要考虑完成哪些目标、达到哪些标准等。
2.要有启迪性:即所提的问题能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具有实质性教育意义的提问能针对学生实际学情,对学生的言行有潜在的影响。
3.具有开放性:我们已经认识到用简单的“是”或“否”、“对”或“错”的回答方式,容易引导学生猜测答案,或使学生养成人云亦云的习惯,降低学生思维品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4.掌握难易度:课堂提问设计必须科学合理,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梯度,否则不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失去问题本身的价值。
5.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促中间。即问题要有层次,既要有一定浅显易答的问题,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又要有一定数量较难的问题,让优秀学生有施展才能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并推进中间学生发展。
6.灵活变通,举一反三:这种方式一般用在处理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层面上的理解。例如,在伴性遗传的学习中可设问:女性色盲,其父亲和其所生全部儿子均为色盲吗?(是);母亲色盲,其所生儿子有正常的吗?(否)女儿色盲,其父色盲吗?(肯定);儿子色盲,其父色盲吗?(否)男性色盲,其女儿色盲吗?(不一定);男孩色盲,其兄弟色盲吗?(不一定)。同样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提问方法进行巩固练习和思维引导,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提高学生的区分能力。
三、如何把握提问契机
课堂提问不是以数量取胜,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抓住机遇、恰到好处。要根据学科教学规律,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新的认知需求发生碰撞,产生火花时,提问的效果最佳。
1.利用提问温故知新、引入新课。一般教师在上新课前会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检测,可以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从而“温故而知新”。
2.课中善于利用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理论知识、案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某个知识点学完后,教师对一些重点内容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及时巩固。
3.学生讨论中可利用提问质疑。生物学中探究性问题很多,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讨论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困惑,这时教师可适当通过一些问题进行质疑,用问题促问题,达到最佳效果。
四、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必须要互动,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教师随意性的提问造成师生互动的民主假象,限制了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说,就是民主教学。因而常用毫无意义的提问牵制学生的思路,造成“满堂问”的局面。其实是教师忽略了提问的有效性,也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忙于应付教师提问,经常被提问的学生感觉疲惫,而另一些不曾有有机会回答的学生,就很容易养成思维的惰性。教学中总要提出一些问题,但提问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前者以回忆的内容为主,而后者可以是理解式的、分析式的、评价式的、综合拓展的等等。
五、反思自身提问的效率,加强有效性研究
1.提问前必须充分备教材、备学生。教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加学习的动力。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都要心中有数。
2.提问必须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很其实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职责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耐心倾听、分享。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3.提问有利于教师成长。在教学层面上,如果教师教学经验匮乏,一些教学活动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特别是刚接触新教材时,一遇到“合作学习”就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其实,不少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提出并独立思考,或者与同桌之间讨论便可解决。
作为生物教师,老一套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适用于新课改中。我们不能将自己看成“教书匠”,而是要以学者的姿态面对教学,及时关注新课程的动态,不断充电,与时俱进,做到厚积薄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积极地开展教科研,用一种进取的心来做研究,深化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尤其是与课题研究结合密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