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苑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丽娜
笔者试就下面一则材料作文的写法说说作文。
“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儿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小孩儿内疚地把它捧回草地……”“根据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针对材料与要求,就如何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作如下提示与点拨。
细读材料,它包含两个写作题肢:一是蝴蝶,一是孩子。将两个题肢具体剖析一下,得:“题肢①,(蝴蝶)欲出蛹壳→咬破蛹壳→挣扎卡住。题肢②,(小孩)于心不忍→剪开蛹壳→捧回草地。如若把以上两个题肢结合起来思考就构成这样一个事实:(蝴蝶)欲出蛹壳,卡住,(小孩帮助)脱蛹而出→身躯臃肿,翅膀干瘪(小孩儿捧回草地)→飞不起来。
以上是粗读材料所获得的感知认识。那么,材料的旨意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材料的外层往里层作些分析。蝴蝶从蛹壳里出来,只见它“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为什么呢?是因为蝴蝶缺乏必要的磨炼过程,蝴蝶的翅膀坚强不起来,自然也就飞不起来。由此看来,任何事物的成长不可能逾越必要的过程。常言道:“瓜熟”才会“蒂落”,“水到”才是“渠成”。如果不遵循事物自身的生存规律,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或事与愿违。这就是材料隐含的旨意。
当然,蝴蝶的悲剧,不是蝴蝶自身造成的,而是小孩子一手酿成的。道理很简单:小孩子眼看蝴蝶挣扎痛苦,于是帮它剪破蛹壳,让它提前从蛹壳里出来,是小孩违背了蝴蝶的生存规律以导致蝴蝶的夭折。正如母鸡孵小鸡,日子未足,你想敲破蛋壳让小鸡出来,结果只会留下一个笑柄。这样说来,写作的重心应放在小孩(人)身上,立论的中心也应从小孩(人)身上去开掘。为了克服认识上的偏颇和肤浅,不致停在就事论事上,我们可以由因及果作进一步地挖掘。假如把“不按规律办事”视为果,那么它的成因是什么?是无知,是不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像主观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往往会作出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如果把“不按规律办事”当作因,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显而易见,政治家,只会制定错误的方针、路线;军事家,只会作出错误的判断,贻误战机;普通人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只会闹出笑话,甚至犯错误。因此,作为社会的每一个人,能否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包括生存规律),是立论的主导方向。
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我们从材料过渡到现实生活中来,找出类似的现象,针对现实情况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与当今社会中选择最典型、最鲜明、最生动的例据。对自己的基本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比如:
1.古代那位宋国人,嫌自己地里的禾苗长得慢,于是下田地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结果给后人留下“揠苗助长”的教训。
2.中国革命史上,左倾机会主义者王明看不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照搬他人的经验,盲目指挥搞“城市暴动”,结果白区的党组织破坏殆尽,红区的党的力量也损失90%以上,其教训也是惨痛的。
3.1958 年,由于我们一些人头脑发热,过早过大地估计共产主义因素,在广大农村搞公共食堂化,割资本主义尾巴,其结果是越割越穷。
4.开始推广双季稻那阵子,有人盲目要求高寒地区也双季稻化,到头来下种一斗,收一斗……
5.在今天的改革开放中,搞重复建设,盲目上马,导致大型企业受冲击,小型企业不景气。
6.我们今天的一些年轻父母,对自己的儿女宠呀、惯呀,本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也全由父母包办起来,结果孩子们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
凡此种种,皆如材料中的小孩,出自好心,帮了倒忙。当然,为使自己的说理更有信度,宜正面、反面结合起来分析推理。
一篇文章是否收束有力,写好结尾很重要。对于议论文来说,可以再回到自己的论点上,予以强化。材料作文在结束时可以再回应一下材料。比如,当今的年轻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磨炼,过分地迁就、溺爱,使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从小缺乏艰苦的磨炼,影响成才。父母们这样对待自己的子女,正像材料中的小孩,不但没有帮助蝴蝶,反而害了蝴蝶。所以,人们一旦违背了事物的生存规律,哪怕是好心人,做蠢事,犯错误,都是不可姑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