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玲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主旋律就是探究式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上学会自主探究,做到举一反三。现针对该探究式教学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明确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标,并且要做到“教一篇知一类”。这就要求老师转变观念,逐步采用新型的现代文阅读探究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老师几乎承担了教学的全部责任,而且几乎每一个老师都是按照一个标准来讲解,譬如,中心思想就是这样,人物的性格就是这样,因为最后考试的标准答案就是这样,容不得学生有异议。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他们不需质疑,不需思考,只需被动接受,结果,最后学生享受不到阅读的乐趣,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但真让他们分析一篇课本外的文章,却又无从下手,显得一脸茫然。
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学生阅读时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享受的,这样他们才会去独立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分析文章情节,解析人物特性,提出他们的个人见解。
现代文阅读探究式教学,就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梦。这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者。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老师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加以点拨和补充,而且要做到公平,不能凭个人喜好一票否定。这样,学生才会提起阅读兴趣,积极参与,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新型的现代文阅读探究式教学,更重视的是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视觉,老师不能轻易去否定批判,因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代文阅读探究式教学要的就是这种神奇的和多元化的阅读效果。
(一) 以基本篇目为主
现代文阅读探究式教学应该以教材中的基本篇目为主,因为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现代文基本阅读篇目都是经过编委精心挑选的,不论是文体特征还是文学思想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先做好教材内部的探究然后延伸到课外的探究,才能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该如何利用基本篇目进行探究式阅读教学呢?
首先,老师应该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事先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记下通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个人见解;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抛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和讨论,并鼓励学生把预习时记录的问题和见解拿出来进行讨论和分享;最后,老师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补充。教师在总结时要注意方法的点拨,让学生真正地实现知识的积累。
比如在教《最后的常青藤叶》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老贝尔曼还是琼珊”“以最后的常青藤叶为题有何意义”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探究激发学生对文本研究的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以课外阅读为辅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上有较广的涉猎面和较深厚的语文功底,但单单靠课本上的基本篇目,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课堂上的阅读内容比作知识海洋中的一瓢水,课外阅读则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一瓢水是微小的,如果不及时吸取更多的知识进行补充,就很容易被蒸发,了无痕迹,所以,进行扩展的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外扩展阅读,绝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让他们自己胡乱挑选文章阅读,毕竟学生的甄别能力还不够,而是应该由老师制定专题,划分好范围,再让学生们自行去搜查。譬如可以纵横挑选,纵向挑选与基本篇目同一个作者的文章,横向可以挑选与基本篇目同一体裁同一时代但不同作者的文章。这样,无形中也就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篇目的了解。
(三)从答案推求探究的角度与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笔者一般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进行认真选题,做到“教一篇知一类”。在进行高考题《溜索》最后的探究题“本文写了驼队飞渡怒江的故事,试探究其意蕴与情感”教学时,我鼓励学生从答案中捕捉探究的角度,比如“从整个故事出发进行探究”“从故事中涉及的每个人物进行探究”“从小说中相同类型的人或物的角度进行探究”“从故事发生的环境进行探究”,同时做相同类型的探究题《厂子》中“本文写坝坝村毁田建厂,探究其包含的意蕴和情感”。因为两道题问法的相似性,所以学生可以从以往的答案中得知探究的角度,从而学会靠船下篙,不至于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