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芬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南 宣威 655400)
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杜秋芬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南 宣威 655400)
目的 观察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RED)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组予中药清热和胃理气降逆联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疗程为8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各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1)治疗后主要综合症状改善积分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3%和70.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2)2组均能降低主要单项症状积分(P<0.01或P<0.05),治疗组缓解反流症状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PPI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临床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 (GRED)是一个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抗反流防御机制的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的攻击作用增强。此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均对本病发病有重要作用。2013年美国最新发表的诊疗指南将具体反流部位加入定义中,强调了包括食管、口腔、咽喉及肺的组织损伤,新指南较前者定义更为完善、准确。烧心、反酸、非心源性胸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1]。近年关于GERD发病机制的研究更深入至细胞分子学水平及基因水平,进一步推动了本病的研究进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研究病例均从2014年—2015年期间于宣威市中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共筛选出60例符合条件的GERD肝胃郁热证受试者入组。符合条件的入组病例共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例,性别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年龄(53.50±12.008)岁,治疗组年龄(51.57±8.955)岁,对照组平均病程(15.83±17.349)d,治疗组(17.23±17.368)d,年龄病程经Wilcoxon 秩和检验,P>0.05,表明2组病例的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本研究参考2013年美国《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管理指南》及我国2006年三亚制定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确定GERD的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①食管症状:包括反流症状(反酸、反食、反胃、嗳气)及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烧心和反流是特征性症状。②食管外症状:咳嗽、慢性喉炎、哮喘。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苏州)》、《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制定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诊断标准如下:(1)主症:反酸,烧心或嘈杂,胸骨后灼痛,两肋胀满。(2)次症:胃脘灼痛,嗳气反流,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3)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滑。同时满足主症中的2项和次症中的2项及以上,符合舌苔脉象,则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GERD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肝胃郁热证型的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8~75岁之间,性别不限。(3)2周内未服用治疗GERD的相关药物(停药2周后可准予参与)。(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2组方:法半夏10 g,苏梗12 g,川朴10 g,旋覆花10 g(布包煎)、生石膏30 g(先煎)、生地黄12 g,丹皮10 g,黄连6 g,党参12 g,白芍15 g,随主症加减。治疗方法每日1 剂,水煎2次合取300 mL汤药,于早晚饭后30 min分服,并配合西药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每日晨服20 mg(饭前),8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每日晨服20 mg(饭前),8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1.5 观察项目 (1)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2)诊断指标:病史,病程,舌脉。(3)疗效指标:①主要症状观察指标:参考附表中RDQ量表的评分标准,观察并记录烧心、胸痛、反酸、反流4个主要单项症状及主要综合症状积分,每个主要单项症状积分为症状发作的频率与程度积分之和,最高为10分;主要综合症状总积分是4个主要单项症状积分之和,最高为40分。
1.6 疗效评定标准 (1)主要综合症状疗效评定(RDQ积分评定):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主要综合症状总积分—治疗后主要综合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主要综合症状总积分×100%。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2)主要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根据RDQ积分标准,统计各单项症状总积分,进行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
1.7 统计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以百分率描述;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
2.1 2组病例治疗前主要综合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20.97±4.507),分对照组(21.13±3.674)分,经t检验,P>0.05,表明2组治疗前基线数据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2组主要综合症状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图1
表1 2组治疗后主要综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图1 2组治疗后主要综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2.3 2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各主要单项症状总积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祖国医学在《素问》中最早描述本病,认为火热之邪为其致病的主要因素,当代学者通过研究统计亦发现肝胃郁热证为GERD最常见的证型。本病病位在食管下段,食管经过贲门与胃相续,为胃气所主。胃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其通降功能的正常,而肝脾肺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胃的通降功能无常、胃气上逆,而呈现嗳腐、吐酸诸证。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此方中的半夏可降低胃液总酸含量和游离酸含量、抗溃疡、保护胃黏膜以及促进损伤黏膜修复,还可促进肠蠕动和胆汁排泄,抑制呕吐中枢以止吐以及抗炎抗真菌抗肿瘤等作用[2-3]。苏梗有解热、止呕、镇静、抗炎、抗真菌、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4]。厚朴有抑制应激刺激的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作用,对胃肠动力亦有显著影响,可增加胃底平滑肌张力以促进近端胃排空,增加胆汁排泄,双向调节肠管蠕动,即小剂量主要促进肠蠕动而大剂量则抑制肠蠕动,此外还有广谱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焦虑等作用[5-6]。旋覆花可起到抗炎、抗菌及保肝等作用[7]。生石膏中主要组成是含水硫酸钙,其中钙盐能中和盐酸,升高胃内的pH值,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黏膜愈合;生石膏的退热作用显著,目前药理研究认为生石膏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发汗中枢,起到退热却不伤津的功效,其中的钙离子和其他微量元素或杂质是退热的主要活性成分,且各微量元素协同可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作用[8-9]。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内外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学者统计发现肝胃郁热证是本病最常见证型,治疗组给予中药清热和胃理气降逆联合PPI,可通过同时削弱酸碱攻击因子、抗炎、抗溃疡、调节上消化道动力作用而缓解反酸、嗳气、反流症状以及烧心、胸痛等反流物刺激症状,同时,该复方还可调节精神心理、调节变应反应、抗肿瘤,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全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服用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1]Philip O,Lauren B,Marcelo F.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 ux disease[J].Am J Gastroenterol,2013,108:308-328.
[2]王志强,李炳超.半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65-67.
[3]刘亚平,邢素芳.半夏的药理作用研究[J].基础医学论坛,2014,18(32):4446-4447.
[4]王玉萍,杨峻山,赵杨景,等.紫苏类中药化学和药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4):250-253.
[5]张林,王洪.厚朴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105-107.
[6]张永太,吴 皓.厚朴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96-98.
[7]张馨予,王喆星,单俊杰.旋覆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6):433-440.
[8]孙姝.石膏的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的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170.
[9]王凤霞,郭劲松,罗立平.从石膏地质成因新的角度探讨其中药疗效与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3,8(7):798-800.
杜秋芬(1969.8-),女,云南宣威,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内科疾病的诊治。
R256.3
B
1007-2349(2015)12-0029-02
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