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雷
(长春理工大学军体部,吉林 长春 130022)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直接构成体育课程的素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教师的知识、技能、教学经验、方法和组织形式,也包括实施体育课程的场地、器材以及与体育课程相关的外部环境条件[1]。在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教学纲要》中也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描述,指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总和[2],并针对体育课程资源与教学改革实践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了能够使更多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师清晰的理解体育课程资源与教育指导观念的关联,以及体育课程资源如何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在新一轮的《全国普通学校体育课程指导教学纲要》中进行细致的解读,着重指出: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3]。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一年当中多半处于寒冷中,对体育教学的实施及其不利。基于此,本研究对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的状况进行调查,以此来了解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再结合个案研究体育课程资源的开放策略,为吉林省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为吉林省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研究以吉林省冬季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主要以吉林省的21 所普通高校,按照国家985、211 重点大学、省重点、一般大学数量比例抽取,共调查人数819 人,其中学校领导23 人,教师96 人,学生700 人。以上所调查的学校和所调查的对象能够较为全面的覆盖吉林省高校。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冬季”、“体育教学”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219 篇,以“体育课程资源”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898 篇,以“冬季”和“体育课程资源”为并列的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文献13 条,选择其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相关文献,以全面论证本研究的前沿性。
1.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保障问卷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中的问卷发放和回收由课题组成员采用当面填写,当面回收的形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领导问卷发放23 份,回收23 份,有效问卷23 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教师问卷发放96 份,回收96 份,有效问卷90 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3.75%,学生问卷发放700 份,回收665 份,有效问卷629 份,有效率89.86%。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吉林省多年从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等进行访谈,访谈教授、副教授、专家、研究员人数共计22 人,访谈通过专访面对面、电话、Email 等通讯设施进行联系。访谈教授、副教授、专家、研究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访谈教授、副教授、专家、研究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1.2.4 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Excel和SPSS15.0 进行处理和统计。
对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开设项目进行调查发现(见表2):吉林省普通高校的开设内容共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速滑、滑雪、游泳,从开设项目的数量看,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开设项目涵盖面较为狭窄,基本上集中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研究表明[4]: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不仅有助于对民俗体育价值的推广,更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拓展课程资源,组织学习相关民俗体育理论和技术,提高学生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等。在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的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从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开设课程的数量和分布看,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的开设项目未能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与其他省市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项目较少,基本只能局限在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体育课程的开设面较为狭窄,应广泛的开设体育课程,不单单是为了拓展体育课程资源而开发,更多的是通过较多的体育项目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研究指出[5]:不同运动项目对于不同个体的感知觉存在明显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觉能力。而知觉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个体的社会化能力的提高[6]。虽然吉林省普通高校开设了其他地区未开设的滑冰和滑雪,但是笔者通过对吉林省高校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吉林省地区的气温令人无法精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冰冷的寒流超越了内心兴趣动机的所需。对辽宁省地区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辽宁省高校冬季开设体育运动项目与吉林省大相径庭,为了发展区域特色运动项目,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学生参与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但是效果却微乎其微。但与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开设的研究结果也一致,也处于我们所描述的现象。
表2 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2.2.1 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性别结构现状
对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性别比例进行调查发现(见表3):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男女比例失调,体育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健美操、瑜伽等一些女性运动项目不适宜男教师进行,相反,一些男性运动项目则更需要男性教师来主导体育课堂,男性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将男性运动项目中刚强的一面表现出来。但是,在其他男性运动项目也有大部分的女性学生报名参与,但是由于男教师与异性学生交流仍然一定的隔阂,很容易造成体育课上对女同学的遗弃现象,所以对于体育教师的性别比例要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要求,男女教师比例要均衡,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女教师来教授体育课程,有利于女性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技能和知识,对体育课程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7]:随着社会性别理论及多学科交叉合作,女生体育课程的实践越来越多,女教师比例逐渐增加,不仅提高了女生体育课程的学术内涵,而且加强了女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激发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活力,提升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和地位。有研究者指出[8]: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男、女教师比例应达到5:4,只有男女比例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
表3 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性别比例情况一览表
2.2.2 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现状
年龄能够体现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和对工作的热情的投入情况,年龄越大工作经验越为丰富,对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应急困难,但是对于工作的热情度较低,总是存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年龄较小则工作经验较少,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困难不能自如的面对,但是对理想抱有极大的幻想和冲击,能够以最大热情来接受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从表4 中能够看出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26-35 岁的教师比例在10%以下,而56 岁以上的教师比例基本在20%以上,从总体的年龄结构比例看,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呈大龄化趋势。另外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36-55 岁的教师比例仍然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力军,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无论从教学经验和教学工作热情态度处于均衡的状态,并且呈上升的趋势,对吉林省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发展极其有利,但是仍然要注重年轻和年老教师的结构比例,尽可能得使比例达到平衡。黄东亚指出[9]: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各年龄段教师的数量应均匀,不能出现集中的现象,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过于年轻化、中年化或老年化,最终出现“扎堆”现象。
表4 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情况一览表
2.2.3 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学历结构现状
对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的学历结构进行调查发现(见表5):4.44%的体育教师学历为博士,68.89%的教师为硕士学历,17.78%的教师为本科学历,还有8.89%的教师为专科学历。说明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主要由硕士组成。对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进行研究发现[10]:体育教师中21.42%的体育教师为博士学历,63.84%的体育教师为硕士学历,14.74%的体育教师为本科学历。对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学历进行调查发现[11]:23.41%的体育教师为博士学历,67.48%的体育教师为硕士学历,9.11%的体育教师为本科学历。相关研究也报道称[12]:教师学历结构的层次对教学的效果影响较大,学历层次越高对教学越为有利,但是目前我国处于学位少,教师多的现象,不能完全达到最高的学历结构层次,而实践证明高校中较为理想的学历结构为:博士、硕士、本科的学历比例为1:7:2。而吉林省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比例远远小于理想的比例。笔者通过对吉林省普通高校的相关领导进行调查认为:目前吉林省普通高校都在鼓励教师不断的进修,来提升学历水平。
表5 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学历情况一览表
2.2.4 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程人力资源职称结构现状
对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进行调查发现(见表6):教授的比例为6.52%,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为39.13%,讲师职称的教师比例为45.65%,助教职称的教师比例为8.70%。从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看:副教授和讲师是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要职称结构。研究表明[13]:高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该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其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百分比大致为:12%、35%、40%、13%。本研究对吉林省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的调查结果与该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与达到高素质教师的职称结构差距较大。
表6 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称情况一览表
2.3.1 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现状
对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调查发现(见表7):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场地较为齐全,课题组成员对各个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实地调查发现: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地除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馆具备上课的要求,其他体育场馆基本不能达到上课的要求,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除外,其他学校的网球场、羽毛球场仅仅只有3 片场地,是专门用来供教工健身用的,不提供学生上课使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和北华大学由于体育学院学生的学习需要,羽毛球、网球、轮滑场地能够达到学生上课的要求。但是教育部在2004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相关要求中指出:高校应该具备综合体育场馆或多功能体育训练场馆,另外根据学生上课的需要要求高校室外体育场地人均面积达到4.7 平方米,室内场地面积人均要达到0.3 平方米,另外还要求具备游泳池以及游泳相关的器材设施。而吉林省普通高校中只有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能够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所要求的,其他学校则与相关要求相差深远。
表7 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场地情况一览表
2.3.2 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现状
2002 年8 月,由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能参加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等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
通过对吉林省高校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3.81%的学校经常利用,61.90%的学校偶尔利用,12.28%的学校从来不用。说明,吉林省高校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率不高,对周边自然资源不能很好的利用。
1)吉林省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开设不容乐观,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开设项目基本还停留在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上,对东北特色文化运动项目和民族传统文化项目的开发较少。
2)吉林省冬季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年龄结构偏大和偏小;性别结构为男多女少;学历结构以硕士和本科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以副教授和讲师居多;科研水平层次较低;教师专业分布较为集中。
3)吉林省冬季体育课程物力资源匮乏,体育场馆、器材的缺乏一直困扰冬季体育课程的实施,高校缺乏对体育场馆、器材以及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张学忠,钟全宏,王琪,等.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78-82.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4]胡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舞蹈艺术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60-163.
[5]肖坤鹏.运动信息模式结构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基于排球发球落点判断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73-76.
[6]肖坤鹏,孙建华.排球运动员接发球过程中视觉搜索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9):67-75.
[7]陈玮君.社会性别理论视域下的女生体育课程实践[J].体育学刊,2013,20(6):78-80.
[8]王晖.体育课程内容对普通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黄东亚.江苏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张振明,胡晓琛.北京市高中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118-121.
[11]郭仁强.上海市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See Rapoport,R.Three Dilemmas in Action Research[J].Human Relations,2002,23(6):22-28.
[13]刘兴.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结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