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2015-05-05 04:02汪光胜王东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教后备篮球

汪光胜 王东亮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61)

篮球后备人才作为篮球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篮球可持续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保障。现阶段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不能与时代进程相适应。为促进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及健康发展,本文就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瓶颈,与美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借鉴美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通过比较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合理化建议,并为体育主管部门制定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1 现阶段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指在我国运动训练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并为实现奥运争光目标的运动训练体系和网络,即各类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学校、各级少儿体校和业余体育运动学校[1]。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这种“举国体制”发挥了独特的自身优势,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大国。回顾我国竞技篮球发展历程可知,在这种传统培养渠道下,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篮球运动员,像姚明、王治郅和易建联等NBA 级别的篮球运动员就是在举国体制的模式下培养的成功典范。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篮球职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传统单一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也逐渐显现出其步履蹒跚和力不能及。

1.1 培养模式的问题

1.1.1 传统体校的不断凋零

职业化和市场化对传统培养模式的冲击导致了我国体育后备人才数量的不断减少,训练规模不断萎缩。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全国各地的体校数量在持续减少,少儿业余体校数量减少的尤为明显。从1990 年的3687 所减少到2000 年的2679 所,10 年间减少了27.34%;到2010 年减少至2112 所,减少了19.41%;到2012 年又减少至1107 所,减少了47.59%[2]。从体育运动学校发展项目分布来看,涉及面广、投入高、产出低和周期长的体育项目萎缩十分严重,其中田径项目在2001—2010 年的10 年时间里,体育运动学校训练人数减少将近50%。而篮球项目萎缩更为严重,全国业余体校篮球运动员在训人数明显减少,1980 年全国3 线队伍为50529人,到1993 年为30196 人;2004 年全国业余体校篮球运动员(3 线队伍)在训运动人数还不到20000 人(截止到2013 年各级体校在训人数35480 人,相比较2004 年,人数有所回升[3]。中国篮协注册的1、2、3 线队员分别为672、1551、323(女队没有3 线队员)[4]。

1.1.2 体教结合的有名无实

体教结合提出已有三十多年了,“体”指的是体育,由体育部门负责;“教”是指教育,属于教育部门负责,体教结合就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结合,其宗旨为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以及退役后的再次创业障碍,但二者都是独立的行政部门,体育部门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围绕全运会、省市运动会选拨、培养优秀运动员,没有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进而将学校作为优秀运动员培养的主阵地,给予教育系统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教育部门在应试教育的指导下,其发展体育运动的欲望低迷,始终把文化课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1.1.3 培养渠道的衔接不畅

目前,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呈现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这也是我国篮球职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各种培养模式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衔接,致使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效率不高。原有的举国体制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运行的,培养出来的篮球后备人才存在缺少文化教育等痼弊。计划经济时期,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是依靠体育系统,“运动专业队”是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5]。时下转型时期的体教结合、社会化培养模式以及职业化模式等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后备人才数量的猛增,但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管理方式,各行其是、孤立发展,没有形成优劣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美好蓝图,缺乏形成各种培养模式之间良性的互动机制,以至于在实际运行中人才培养的衔接出现浪费和低效。

1.2 现有培养模式下的运动成绩

1.2.1 国际大赛成绩明显下滑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匮乏,致使这几年国际比赛成绩不尽如人意。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世界大赛成绩持续下滑且有继续下滑的趋势,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取得了第八名的历史最好成绩;2013 年第27 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仅获得第5 名,这是男篮参加亚锦赛的最差战绩;2014 年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获得第5 名,这是男篮参加亚运会40 年以来最差战绩。纵观这一系列国际比赛,中国男篮近年来的比赛可谓一次次下滑,跌入谷底。

1.2.2 大学篮球的水平一般

目前,我国大学生篮球赛主要是指CUBA 和CUBS 两个联赛。CUBA 有明显的局限性,其规定:参加CUBA 的运动员必须是经过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参赛年龄为17 至25 周岁的大学生,参加过全国青年联赛及职业性的全国联赛的运动员不能参加CUBA 比赛,这就决定了CUBA 的技、战术水平、身体对抗等方面存在着不足。而CUBS(大学生超级联赛),联赛的水平比较高,但通过十年的发展,到2014 年也只有20 支队伍参与其中,导致CUBS 在全国覆盖面积不大,参与的高校少,影响力不够。总体上,大学篮球水平一般,从近几年向职业俱乐部输送的队员来看,几乎是寥寥无几,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俱乐部很难从CUBA 和CUBS 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篮球后备人才。

1.2.3 球员更新的速度缓慢

查阅中美两国男子篮球队1996-2012 年五届奥运会的参赛队员,通过对比可知,我国参加奥运会男篮的队员更新速度慢,从侧面可以看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出现了严重的断层。1995 年我国篮球职业联赛正式开始,按一般篮球发展规律来说,我国篮球联赛职业化应该培养更多的篮球后备人才,然而结果恰恰相反,五届奥运会我国只有区区30 人代表国家出战,像王治郅、李楠都参加了近五届奥运会中的四届,姚明、易建联、巴特尔和刘炜也参加了三届奥运会。2008 年北京奥运会男篮阵容中7 名队员参加了2012 年伦敦奥运会,首发5 人也全是北京奥运会的老将,尤其是王治郅从1996 年就开始参加奥运会。而美国男篮五届奥运会共有46 名队员参加,参加次数最多的詹姆斯和安东尼也只参加了三次奥运会。这说明我国在篮球职业化、市场化之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总体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美国篮球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独领风骚,牢牢占据着世界篮球的霸主地位,寻根究源,是因为美国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合理的篮球体系,它以学校为培养主阵地,形成了从小学-中学-NCAA-NBA 的“一条龙”篮球人才培养模式,而该体系中的美国NCAA 大学生篮球联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存在使NBA 长盛不衰,球星辈出。

2.1 NCAA 成为美国篮球的储蓄库

美国作为世界篮球头号强国,后备人才培养最显著的特点是:整个国家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本上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教育管理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机构规定统一教育标准,严格实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NCAA 球员成为NBA 的主要产出地,从表1 可以看出,NBA 每年参加选秀的球员主要来自于大学生篮球联赛NCAA,NCAA 出身的球员是美国职业联赛真正的主力军,起主要支撑作用,每年稳定地为其输送相当数量的新鲜血液,是其人才储备库。

表1 NBA 近三年选秀球员的构成

2.2 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

美国篮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也占据着较高的地位,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都有各自的训练要求和联赛,每一级别都会按照年龄特征和运动能力制定不同的竞赛规则和竞赛办法,各个阶段相互衔接,互相联系。体育与教育制度的完美结合是美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学校之间的运动交流;中学阶段要求篮球队员跟普通学生一样,按照相同的内容和学习进度学习文化课,在考大学方面没有任何的优惠政策,但中学队员始终把进入NCAA 作为追逐的梦想。因其规定:运动员高中阶段各科平均成绩必须达到C,在SAT(学术倾向测试)中获得700 分,才能被NCAA 成员学校招收;大学阶段学业成绩平均必须维持在2.0 以上,只要有一门不及格,马上就不能参加NCAA 比赛。体育与教育制度有机结合使NCAA 成为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制度基础和保障。

2.3 以政府扶持为基础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二战后美国就实行12 年义务教育,而美国高校作为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在教育政策上的支持和大量的财政投入。财政资助主要包括政府的直接拨款、贷款与通过立法获得联邦以外的资金,而税收转移资助主要是政府对资助或捐赠教育事业的企业或者个人免征相应的企业税、个人所得税[6]。对大多数州来讲,资助公立大学主要是州政府的职责,州政府的资助经费主要包括: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广泛的常规税和教育税,政府对1964 年建立起来的州政府资金体系—彩票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财政投入为高校提供完善的场地器械和高额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贷款等项目,而且联邦政府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为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体来说,美国政府的财政扶持为主、教育政策调控为辅的战略是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2.4 以法制化为保障

美国学生运动员培养机制最突出的特征是法制化。法制化是指国家和社会基本关系和主要活动由法律制度确认、规范、调整和保护(纳入法律轨道),使之按合理高效的现代原则运行[7]。在立法层面,美国法院通过明确体育竞赛和训练活动中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规范了学生运动员在校合理化法律程序,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下,NCAA 针对学生运动员制定了文化教育、训练竞赛、奖学金发放和学籍管理等相关内容,建立了严格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这不仅规范了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的各项活动和具体程序,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运动员、家长及学校参与篮球的积极性。美国运动员培养体系对违法事件处理公正、严格,如不能达到标准,不仅是个人,所在学校也将遭到严厉的处罚,例如,对于违反规定参加NCAA 比赛的选手将取消以后参加NCAA 比赛的资格,对于所在学校也予以取消参加比赛的资格或取消NCAA 成员的资格等。

3 比较视域下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整体发展层次。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集中调配社会的各方面资源,提高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8]。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牵涉到很多相关职能部门,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各部门,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不断加大政府部门对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教育保障和经费保障给予大力支持。(2)强化教练员队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定期组织国内教练员赴欧美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教练员质与量全面提升对于篮球优秀后备人才培养是根本保障。(3)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引领作用。由于篮球项目投入大、成功率小的特点,因此很多省市体育部门为了眼前政绩,取消了篮球项目转向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为了调动各省市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2013 年首次在辽宁全运会上将篮球项目设置成男女成人组及青少年4 个组别,前三名的金牌分别为3、2、1,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对篮球的重视程度。

3.2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体教结合

我国体教结合在特定时期发挥了有益作用,但没有解决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本质问题,体教结合不仅仅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简单结合,也不仅仅是两种赛事的简单结合(图1)。美国职业篮球在世界上保持霸主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体教结合使其拥有源源不断地篮球后备人才资源。据统计,美国仅高中的篮球运动员数量就是中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15.5 倍[9]。在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即体教融合。体育融合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或适当的方式把两个对象或多种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或系统,以最大限度发挥各个方面的功能的过程[10]。实现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它有利于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有利于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篮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体教融合把各个部门充分调动起来,从地方到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通过组织更加规范、更多的比赛把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一个体系。

图1 我国体育融合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3.3 加强学校篮球人才培养的法制化

美国大学联赛之所以有条不紊,重要影响因素是所有校际体育运动都严格遵守NCAA 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通过规范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为我国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构建一个严格规范的制度平台势在必行。一方面,国家从规章制度的制定上给予学校有效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体育部门自身内部行业的建设和完善,例如,通过法律加强对后备人才的监管。篮协作为我国竞技篮球行政管理部门,同时还是CBA 联赛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中国篮协有必要对CBA 俱乐部和大学生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监管,从而保障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有序进行。

3.4 充分发挥大学生联赛的效能

中国大学生联赛(CUBA 和CUBS)最初的定位是中国篮球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近几年对职业联赛运动员的输送来说,显然没有实现最初的愿望。美国依托高校NCAA 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篮球人才培养机制,为NBA 输送源源不断的篮球后备人才,在世界大学生比赛中长期保持篮球霸主地位。借鉴美国NCAA 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我们应重视我们自己的大学生篮球联赛,首先进一步明确中国大学生联赛的作用和地位,它的目的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技、战术能力,作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的主力军;其次,在经费投入和政策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为大学生篮球的健康、持续运转提供保障。

[1]梁晓龙,鲍明晓,张林.举国体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

[2]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34):1-9.

[3]刘玉林,白喜林.从篮球后备力量看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J].中国体育科技,1998,12(8):30.

[4]黄优强,周武.对中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4):133-139.

[5]侯德红.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75.

[6]刘肖芹.美国政府在高校财政投入中的作用及特点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0,(4):45-48.

[7]邹月辉,马颖竹.美国大学运动队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99-103.

[8]李卫东.我国“三大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政府职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47):73-76.

[9]柴立森,张勇.我国中部地区竞技篮球发展的前景预期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6):129.

[10]陈宁,卢文云.完善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教结合”模式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6):8-16.

猜你喜欢
体教后备篮球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肘后备急方》——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