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智慧”下的历史课堂高效之思考

2015-05-05 01:03方志俭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高效课堂

方志俭

【内容摘要】高效课堂一直以来是每位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研究及论文涉及颇多。笔者在此尝试从《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寻找灵感,找寻历史规律,探求初中历史课堂高效之法。笔者认为,历史高效课堂可以从有备、同欲、重节、顺势、得法几个方面去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  孙子兵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每位历史教师理应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共识,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二者达到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笔者就《孙子兵法》中折射出的智慧来谈谈自己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粗浅看法:

一、有备

孙子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有危险。“以虞待不虞者胜”意思是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因此,要实现历史课堂高效,就必须“知己知彼”,做好充分的准备。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著名史学家郑天挺先生说过:“在中学教书必须有扎实的准备,学生在他教的过程中前进了,他自己也在备课过程中前进了,这就是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要“有备”,要了解课标,努力做到熟知课程标准,并能够把课标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有机统一起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要对新课标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使教学内容更适于学生的学习;要“知生”,了解学情,重在学法指导,实践证明,历史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越多,教学内容就越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当然,教师还要准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保证历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师要在教法上下功夫,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有备”,那就是课前预习。课堂时间的是有限的,如果留足时间给学生阅读文本,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如果不留足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自主探究,文本的生疏课堂学习不仅节奏放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也会停滞,如此以来课堂势必低效,无效。让学生做有效预习,才能确保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二、同欲

孙子曰:“故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意思是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全国上下,意志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办法。课堂教学,顾名思义,离不开“教”与“学”。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打造和谐的“教”“学”关系,即“上下同欲”,师生同欲。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历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做了如下要求: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师欲教而子不学,或子欲学而法不当,诸如此类都是由于课堂教学中没有实现“上下同欲”而导致课堂教学低效。营造“上下同欲”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责任。其一: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点,如此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二:历史课程的重心由“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和“教师教了些什么”,转向更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生之欲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师之欲的高度和深度。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而且纯粹的历史知识的传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教师应该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史观去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规律,从中培养分析历史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才是历史课堂的本质所在和历史课堂高效的所在。

三、重节

孙子曰:“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以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从历史课堂教学而言,也是如此,必须“重节”。笔者认为,“节”一方面指的是节奏。课堂节奏的松紧缓急,也决定了课堂的高效于否的关键所在。节奏过于松散,则学生容易乏味,思想不容易集中;节奏过紧,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也容易疲乏,而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可能也显的不足。这些都会影响课堂的高效。另一方面,“节”指的是节点。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生动性,很多老师都会设置情境、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历史小电影等进行教学,但这些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都需要用,因此就必须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呈现,把握好情境、视频等呈现的节点,才能让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

四、顺势

孙子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的流水十多亿能够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够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笔者认为,善教者,求之于学生“势”,不责于学生,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浑然天成,老师教的舒服,学生学的愉快,课堂有效性提高不少。笔者反思,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是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去教,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思路去学,问题也是按照老师想要的答案去找,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学习能力的提高,又怎么能有创新精神,更何谈人格塑造和培养。这样的课堂只能是低效的课堂。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接受学生的质疑。古人云:师不比贤于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师。教师永远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力,生也许就是那“激水”,我们不能只强调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而忽视甚至抹杀课堂教学的生成。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真正意义的构建。教师要因“势”利导,借“生成”的“势”来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历史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构建知识,探寻结论,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课堂的高效性。

五、得法

孙子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是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叫用兵如神。历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育改革经历了从传统到有效再到高效,与之而来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也层出不穷。有传统的讲授,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的,还有现在探讨较多的“翻转课堂”,这些变化其实反映了社会在发展,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单一的课堂模式理念再先进,在教学中始终应用,也不能取得最高效的结果。因为学生猎奇的心里特点决定了长期使用一种模式教学,最终还是会厌烦的。而且每一节课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学生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只有灵活多变的、契合学生实际的、充满时代特色的课堂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

总之,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远非上述的几点,值得我们去不断去探究,去反思。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在《天朝技术与思想》一书中感慨地说:“中国的科学之王既不是神学,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历史。”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因此,历史课程的本质决定了高效课堂绝不仅仅是历史知识乃至能力提高的课堂,它是一种人文课堂,是一种智慧课堂。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孙子兵法》十三篇.

[3]《新编历史教学论》.

[4]《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高效课堂
《孙子兵法》组歌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