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宏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能一股脑儿的教学,还需要善于反思,转变观念与滞后模式,不再灌输与强牵,而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逐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师生相互配合,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让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既收获知识,也得到自学能力锻炼。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性教学 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是重要目标,它的实现需要突破传统滞后模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由灌输变为诱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收获与发展。对此,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思考如下。
一、转变教学模式,由灌输变为诱导
优秀教师会认识到教学在于引导与诱导,给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使其积极思索,乐于学习,而不是直接灌输现成知识与结论,强牵着学生,抑制了其进取与探索精神。诚如《学记》所云:“故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注入式”教学模式,能够“变教为诱”,让学生积极参与,不再出现老师滔滔讲、学生漠然以对的僵局。
如教学《社戏》时,采用启发式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的结合,逐步诱导,在师生、生生、生本对话中达成预期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课前以歌曲《童年》来渲染氛围,引发学生感性思维更为活跃。接着,问题导引:童年是值得回忆与珍藏的美好时光。同学们,你们童年时期,最喜欢的地方是?最喜欢做什么?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又描绘了哪些有趣的童年生活图画?运用充满启发性语言,引起同学们的认同感与学习兴趣,将其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自然的融入文体本身,为探寻相同的感情触点埋好伏笔。分析课文时,循循善诱,带领学生领悟文本内容。比如当学生细读课文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情节内容,要求学生正确排序,并说说哪些内容详些,哪些略写。对于有分歧的地方,教师有针对性的分析,避免大讲特讲。
二、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灌输式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很难真正融入思维,课堂上看似把握了教师“注入”的知识,但走出教室后,真正记住的内容却所剩无几,又如能达到有效教学目标。实际上,学习应该是学生以现有知识、经验与方法为基础而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就更透彻,自然延缓知识遗忘。而且语文是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语文,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相信他们有着巨大的智慧潜能,注重学法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老师指导引领下,参与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讨论交流、阅读查阅、游戏竞赛等活动,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的精神乐园中快乐地栖居,推进有效高效教学。
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运用探究性学习、自主阅读法、表演法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发挥灵性,得到体验的满足。首先引导同学们小组合作,相互交流与分享课前所收集的材料,课堂上教师投影显示其中有价值意义的图文资料,并酌情补充有关资料,以资料助读,了解作者与剧情。在课文阅读环节,学生先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试着简述剧情,教师点评与总结。而后精读研究,认识戏剧冲突。这时,可以请几位同学运用自己的话语来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出场,说讲清各环节主要人物的活动情况,把握矛盾冲突。其他同学则做好评价与答问准备。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时,让学生们自愿的分角色朗读夏洛克、安东尼奥等角色,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再分组讨论,解读人物形象,强化情感体验。
三、注意学习指导,由散乱变为有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有了明显变化,但有的教师未正确理解新课标,又陷入其他错误之中。如过于追求学生主体地位,不敢多讲,过多放手,缺乏指导,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事实上,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不管不问,需要教师引导与点拨。而且语文学习本身也有一定难度,而初中生学识与能力有限,缺乏引导的自学,学生学习会比较盲目,死啃知识,或者比较散漫,出现混乱局面,教学结果反而低效。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灵活引领为前提的,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及时参与,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机智指导,灵活调控,让语文课堂走向高效。
以诗词与诗歌教学为例,虽然重在学生自主朗读与体会,教师不宜多讲,但有些诗词与诗歌哲理性强,诵读绝非形式朗读,要逐步深入诗歌(诗词),想象诗句画面,理解内涵,准确倾注感情,“梯形式”与“品析式”朗读。因此,在学生自读与自学时,就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与启发,尤其是针对难点、疑点进行点拨,将学生的思维打开,更准确的体悟,而不是盲目摸索,却不得其法,反而徒费时间。如教学《泰戈尔诗三首》时,在学生自主朗读与独立思考时,有些同学会显得惘然,此时,教师可灵活变动,引导学生对话交流,在碰撞中产生思想、生成知识。倘若有冷场现象,语文老师可适时加入朗读活动中,予以引导。比如怎么理解“坏”?担忧、嗔怪、欣喜与焦虑交织着,假装生气。没有看到孩子,妈妈非常着急,当她看到孩子后,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略带惊喜的语气。这样,稍加指导,学生会更好的理解诗歌,课堂会更有效有序。
【参考文献】
[1] 闫荣生. 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2(17).
[2] 孙仁喜. 对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思考[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5).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集团城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