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荔月
任何知识的理解、运用都有它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即情境),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就应该为他们创设相应的认知情境。有效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
一、“建构知识”是情境创设的目的
情境创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建构起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在设计情境时,我们应首先思考:设计的这个情境能否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能否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起数学知识。
例,教学“体积单位”一课。笔者为让学生建构升和毫升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准备一些以升和毫升为单位的实物(如矿泉水、大瓶可乐、食用油、牛奶、滴管等),在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基础上,提示升和毫升的名称,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接着,笔者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活动———①用滴管测量1毫升的水大约有几滴?②把1升的水倒入学生常用的杯子或普通纸杯中,看能倒满几个纸杯,从而体会1升的多少。③将学生每天喝的学生奶(200毫升)倒在杯子里,再次感受200毫升的多少。④做滴水实验———1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水多少。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这一系列的情境活动中,找到测量单位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做到了心中有“数”。学生们的容积观念便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
二、“触境生思”是情境创设的核心
当前,教学倡导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这类数学教学旨在逐渐建立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渐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是蕴含有一定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的情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触境生思”。也就是说,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情境在具有“数学韵味”的同时成为学生思维的“脚手架”,能诱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校长要从三位校园篮球明星教师中选派一位参加定点投篮比赛。教师出示相关数据,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当有的学生说出投篮命中率时,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投篮命中率”,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有的学生想到“假设都投篮100次”,有的学生想到了“求进球次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还有的学生想到“百分数”时,教师继续追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得模糊的理解逐渐清晰,学生最终理解什么是投篮命中率。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发学生不断思考,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并且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问题情境能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出示范。
三、“情境交融”是情境创设的灵魂
“情境交融”中,情境能促使学生从关注数学到产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积极态度倾向,继而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情不自禁地用“心眼”去学习数学,它是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催化剂。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某超市招聘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4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名。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去应聘。超市管理人员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如下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管理人员说“月平均工资4000元”,是否符合实际呢?
②你有什么想法?
生:月平均工资是4000元,不错。但我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4000元。
教师提出的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引出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必要性。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揭发招聘公告上的欺骗行为,创造了灵动的课堂,这也是我们数学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情境衍生”是情境创设的追求
即使在某一环节创设的情境本身是完整的,也确实很好地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但如果没有整体的主线,就给人以跳跃性过大的感觉,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彻底地发挥。因此,预设情境时应确立一个主题,然后教学过程围绕主题创设一个个小情境,并比较自然地串成一个情境串,组成一个连贯、完整的大情境。在这样的大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活动才会是连贯的、持续的、流畅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成长的脚印———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时,创设了以“校园美丽的一角”为主线的教学情境来贯穿整个课堂。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校园中美丽的一角,感受校园中这些美丽的景点蕴藏许多不规则图形。接着以计算学校的标志———学校标志性雕塑的占地面积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绘图,最终计算出面积,学生探索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依托“校园美丽的一角”这个情境,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在这些熟悉、完整、连续的情境中,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还应该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数学问题,以此展开教学。
数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能为学生搭起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有效的数学情境的创设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在“趣”与“思”之间寻求结合点,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考,亲历把现实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只有创设了有效的数学情境,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充满活力,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才会有质的提升,这是我们对高效课堂的应有追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隅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