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荣
【关键词】建构 游戏 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13-01
长期以来,对于众多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是一门让人头疼的学科,不仅仅在于数学学科的深奥难懂,更主要在于数学内容的抽象。教师们也试图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增加数学学科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在这种背景下,在建构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如何在建构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呢?笔者有如下教学体会。
一、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儿童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按儿童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进行建筑、构造,能够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儿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建构知识。
要在建构游戏中渗透数学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建构游戏过程中进行深层次的感受和领悟。例如,在一年级《数一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数数,掌握最基本的数字。此时,教师可以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具体地说,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积木建构心中美丽的图形,并尽可能多地使用积木,同时保证图形的完整性与美观。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不同的图形。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数一数每一种积木的数量,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学习数学。
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材料构造房屋,并努力将其构造得最高。此时,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兴趣不断增加建筑的高度,并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在学生娱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各自完成作品的高度,让学生在快乐的建构游戏中完成《比一比》的学习。
总的来说,在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能够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考数学。当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时,相应的数学意识也就形成了。以数学意识作为基础,教师后续的教学任务才会得到学生的主动配合,才能够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大量的讲解,力求通过详细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但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从主观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以及小学生受到阅历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因而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较低。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建构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换言之,教师通过建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是立足于建构知识理论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积木、模型等工具进行建构游戏,如要求学生利用相同长度的材料建构出不同的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哪一种图形的面积最大。
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发现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并且发现无论如何改变另外两种图形的长和宽,其面积都没有正方形大。这种发现让学生感到好奇,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这种现象,并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推导出相同周长的情况下正方形面积最大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建构游戏将几何图形的性质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更深刻的感受。
三、让学生在建构游戏中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学生通过建构游戏验证自己的猜想。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并通过建构游戏的方式印证学生的猜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几何性质”时,教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在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之中,哪种图形更具有稳定性?”在学生大胆的猜测下,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建构游戏印证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就可以利用相应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数学实验。学生搭建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不同的平面几何图形,并不断地给其施加压力。当学生发现三角形更具有稳定性时,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体验,也学到了三角形的几何属性。
总的来说,建构游戏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趣味性的建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欢乐的同时了解一些数学原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