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非数学智能因素对低年级学生解题的负面影响

2015-05-04 00:55何新建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负面影响

何新建

【关键词】数学智能 低年级学生 负面影响 解题过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13-02

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解题出错,有许多地方固然是学生数学智能不足造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数学智能影响的结果。笔者根据平时教学实践的观察和统计,尝试对非数学智能导致解题错误现象进行粗浅的梳理,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快速情结”的不利影响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专注习惯,通常要求学生快速作业,对完成作业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长时间下来,学生便容易产生以快为荣的“快速情结”。作业完成快的学生,举手示意时故意敲响桌子,轻喊一声“做好了!”傲然四顾。其他学生艳羡的同时,自然争相比快。在一声声敲击声和“做好了”的催促下,整个课堂产生了仓促躁乱的氛围。其实数学是一门计算精细、推理严密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细致的心理,一味地追求“快”肯定要出错。学生过于求快,解题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一)经验引导

低年级儿童知觉能力、阅读能力本就很低,只有慢慢地读题,才会对题中的词语和句子有精确理解。出于求快心理,许多学生没有耐心把题目读懂,遇到题型相似的题目,容易按以往经验去套。比如,“把下列的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8+27、25+4、75-5、75-50、25+40、83-4。”学生都能正确解答,但当第二次出现类似的题目,把“从大到小”改成“从小到大”时,有超过50%的学生还是按从大到小去排列。在学生的意识中,他们就认为上次是这样做的,依葫芦画瓢更省心。又比如,学生能正解解答“53里面有(5)个十和(3)个一”,但将之改为“53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出错率非常高。

(二)习惯引导

出于求快,学生容易草率地以惯性的思维去解题。其中有语言表达上的惯性:如,我们平时都说“笔筒是圆的”,学生在填空题上就写成“笔筒是(圆的)体”。视觉上的惯性:如图,图中有几个长方形?众多

学生忽略了右上角那个黑色的长方形。认识上的惯性:如,“小明今年7岁,哥哥今年10岁,3年后小明与哥哥相差多少岁?”很多学生答成10-7+3=6(岁)。观念上的习惯:如一道连线题,把一群标有数的机器人分别引入“大于60”和“小于60”两个小房子里,好多学生犹豫一阵,最后还是把标有“60”的机器人也跟小房子连上一根线,成了“60大于60”或“60小于60”,原因是受对应观念的影响。

要消除“快速情结”的不利影响,教师应在学生做作业的注意力集中性有了一定基础后,着手培养另一种习惯——细致的习惯。要求学生读仔细、看清楚、想明白。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明确指出那些做作业容易分心的学生,首先应该求快。但对那些注意力集中性比较好的学生,则应让他们慢下来,逐渐培养其细致的习惯。低年级学生是很看重分数和奖励的,在每次作业后,只要教师能耐心帮助学生分析,使他们认识到因过于求快造成解题错误的结果,他们就会逐渐养成做作业要细致的习惯了。

二、阅读能力局限

数学解题,文字信息的获取必不可少,但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量很少,阅读理解更是刚刚起步,阅读能力的局限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解题的影响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识字量少对读题影响

比如“时钟的认识”有一道匹配题,学生把标有“5:50”的时钟图片与“大约5时”匹配而没跟“快6时了”匹配,其原因就是学生对这个“约”字不认识,看到“大”字就望文生义,并把“约”字生吞活剥,把“大约5时”理解成“大于5时”。另外,把“卖”认成“买”,“左”认成“右”,“售”认成“收”,这些对数学解题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二)阅读理解能力弱对审题的影响

“一个数,个位是1,十位上的数学比个位上的数字大5,这个数是( )。”一年级学生经常会答出是“15”。“一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与“一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也可以换( )张20元。”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其原因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表示一种关系的文字比表示一种判断的文字显得更加抽象,因而难以理解,碰到前者,往往把它们理解成后者。

要解决这一类问题,首先要求命题者应充分了解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实际,做到浅显易懂,生动直观。儿童刚刚入学,我们不可以跟他们玩文字游戏,遇上一些比较深的字,应该在旁边注上拼音。作为教师,应该在上课时对一些关键的文字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同时要注重在阅读中逐步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

三、注意误导

低年级小学生的感觉器官还没有充分发展,知觉感受性相对落后,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直观的事物更易引起儿童的注意。这样一来,在低年级数学作业中,许多信息容易被学生视而不见,从而影响解题。具体分以下几方面:

(一)图文结合的题目,文字容易被忽略

文字要比图片更抽象,有了图片,学生很容易忽略文字信息。如一道题目,上面是指针指示着6时整的图片,下面加一条文字信息“过一小时后”,结果许多学生依然回答成“6:00”,显然,学生没有发现“过一小时后”这条文字信息。

(二)数字与文字结合,文字容易被忽略

文字也比数字符号更抽象一些,两者结合出现时,学生容易忽略文字部分。“在45、25、52、95、55、54、65和50这些数中”学生就很容易把“50”给忽略了,原因是“50”这个数被“和”这个文字给隔开了。再如,“购买1本笔记本和2支铅笔”,与“购买一本笔记本和两支铅笔”相比,后者更容易使学生出错。

(三)相近的文字容易混淆

低年级小学生知觉的分析和综合水平不高,如果把一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反复出现,学生就很容易混淆,如计算鸡、鸭、鹅的数量,这几个字字形都差不多,学生到最后还是没搞清谁与谁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对复杂的表达方式容易产生误解

初入学的学生空间知觉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不善于用视觉形象表征数学问题,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表示方式,儿童的直觉容易产生片面的理解。如一年级学生普遍会答出“8=(2)-10”,他们就认为“8=2-10”与“10-2=8”没什么两样。

碰到以上这些情况,多数教师反复强调学生把题目看仔细、要认真检查,实际上效果微乎其微,原因是这一部分的信息既然被蒙蔽了,希望学生第二次发现它是很难的。笔者根据以往的实践,觉得以下两步对纠正学生这方面的错误会有帮助:一是每做一道题,先把头抬远点,整体感知这道题的信息呈现在哪些区域;二是读题时要指读,即用手指指着同时在心里一个字一个字读出来,把所有信息读完,必要时多读几遍再答。

学生的解题如果因非数学智能的干扰而出错的话,容易挫伤学生幼小的心灵,从而削弱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数学智能之余,能正视这些因素,就能较好地消除这些因素对数学解题的不利影响。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低年级学生负面影响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网络语言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与对策
浅析信贷资源错配对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负面影响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浅谈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些做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