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柳励
【关键词】大课程观 初中数学
课程整合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88-01
课程综合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呼唤。就初中数学而言,各个知识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各个相关的知识点多层次、多方位地串联起来,从而突破学科章节限制,实现整体的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实现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联系性教学,实现学科知识联系融通
初中数学应与本学科知识进行联系贯通,这样才能将教学形式走向综合化。著名的数学家林群院士曾说:“认识问题有两种方法。比如,当你想要了解一个城市面貌的时候,可以选择漫步于大街小巷,但是更好的办法是乘坐直升飞机俯瞰这座城市,从高空中清楚地观察每一条街巷的人文环境,把街道与小巷间的布局从整体上进行观察,效果更直观、形象。”同样,对于数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应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从而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概念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之间的关系,在指导学生探索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联时,教师再一次巩固了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已知知识的理解。函数在初中数学内容中的综合性较强,处在数学知识的最高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运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新授环节可以通过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例题来引入新的概念,比如通过求解椎体的表面积、商品的价格涨跌来引入变量的概念,通过对比函数y=ax2与函数y=a(x-h)2+k的图象位置来引入图象平移与函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联系性教学使内容变成紧密相连的知识、工具,如数形连系、数据整理、数学建模等,都可以用交叉的形式呈现。
二、综合性教学,实现学科之间整合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等知识概念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学科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数学因为有简易、理性的优点,使它在诸多探究领域中显得至关重要。数学教材内容融入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内容,使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使数学教学综合化的有效发展。教师应多角度、深层次地探寻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点,建立一座融通其他学科的桥梁,实现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例如,在研究F=PS时,当压力为定值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利用函数图象来表示,P与S的关系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突破了学科间原本独立的限制,实现了知识间的渗透,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又如,教材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板块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学习背景,如位似、函数性质等知识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授课模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让各位莘莘学子受益匪浅,使我们的初中数学更为丰富、多元,富有时代性。
教师应树立“大课程观”的观念,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避免学生产生学科间的隔阂,从而更进一步地挖掘其他有效资源,解决新问题。
三、生活化教学,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学习交流的机会,进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强化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掌握,理解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着重突出数学的特点,在保证数学综合性、实践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相似”的概念时,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照片、足球、车模、不同字号的字)引入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给出了一些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生活中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长度的问题(金字塔高、河宽、盲区);又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引用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讲到黄金矩形,介绍了优选法和生活中的美妙应用;讲到镶嵌,干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思索其中的奥秘。
当然,教师也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带领学生走出闭塞的教室,比如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综合性活动,不仅能实现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整合,也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