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懋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基础。它与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与阅读、写作、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既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应把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在读写活动中诱发观察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及年龄特点,呈现出对外界的感受力不强,无意识注意与情绪性变化比较明显。所以,往往不能很自觉地去认识事物且认识的持久性也较弱。但是,他们喜欢新奇、喜欢模仿、好胜心强。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指导他们读写的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有意识地激发观察动机,诱发观察的兴趣。例如,当我教完《草原》一课之后,我及时更换训练形式,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作一次“写景转到写人”观察作文训练。先是让学生再读课文中写蒙古族同胞“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段落,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写蒙古族同胞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体现他们对于远方来客的热情。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的眼睛灵敏,看谁能认真动脑筋,细察老师的表情变化,体会老师的真实心情。”接着,教师做出“上讲台到讲课前”的一连串动作。孩子们的心情是那么兴奋又紧张,一双双眼睛随着老师的动作而转动。我的动作刚做完,孩子们就纷纷举手争着讲:“老师(神采奕奕)健步走上讲台,用温和的眼光巡视我们,笑笑地点点头,心情多么高兴啊!”大部分学生这么说。有名后进生小玲说:“……最后,老师的眼睛注视着一位同学,面带微笑,心里想,这位同学认真倾听,积极动脑,真是个好学生呀!”我不急于表态,让其他同学再发言。小冬抢先说:“老师的眼光落在小芳的身上,看着小芳坐得特别端正,精神那么饱满,老师的嘴角露出了愉快的微笑,好像在说:同学们呀,希望你们像小芳那样,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她的发言赢得孩子们的一阵掌声。我表扬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要求课外去观察一些人物的外表,体会其内心情感,并把观察的结果写在观察日记上。课后,发现很多学生都能有意识地观察周围人物的动作与表情,认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了比较好的观察日记。
二、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观察方法
每篇课文都是作者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深刻体悟、不断积累,且以最优的文字形式予以表达的佳作。阅读教学要重视从观察力的角度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当你的观察力和文章作者的观察力相一致时,才易于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正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感悟,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如:按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善于抓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及时地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新的阅读、写作活动中去,在读写实践中形成能力。
比如教学《瑞雪图》,我是这样引导观察的:(1)这是一幅瑞雪图,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2)画面展示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最能吸引你的眼球?(3)画面中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观察了这些冬天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表情达意?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认识了按“由主体事物到时令背景”“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观察画面的方法,并明白作者在观察中是抓“雪景”这一主要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巧妙地用丰富的语言把雪的特点描绘出来。学生同时懂得边观察边思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中,深刻体会作者写此文章的真正用意。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事物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根据习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要求,并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与指导。及时发现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与盲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指导,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以培养与提升。如指导学生对每周一次的趣味体育活动场面进行片段描写。第一次练笔时,很多学生都只写了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比赛的内容,缺乏具体的过程描述,没有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进行细致描写,内容空洞无物。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在学校又一次开展趣味体育活动时,带领学生站在操场的小舞台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抓住一个最感兴趣的活动场景围绕以下问题,边看边想边记录:(1)你观察的是哪项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动作、表情怎样?(2)哪位同学最吸引你的注意,你想对他(她)说什么?(3)其他同学表现如何,操场的气氛如何?(4)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之后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悟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有了以上问题的引领,学生的观察目的明确,任务具体,便于进行有序、有重点的细致观察。课堂上他们就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经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原来没注意到的细节,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次多数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丰富,同时大家也学会了抓住事物特点,点面结合细致观察的方法。
四、在生活中养成观察习惯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众所周知,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良好的观察习惯也不单是在学校的课堂里就能培养的。“生活即课堂”,生活是色彩斑斓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要把培养观察能力的任务延伸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用心观察生活的一言一行,把对观察到的事物的所思、所悟及时进行记录,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总之,观察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培养学生观察的责任意识,根据儿童的气质禀性、情感意志的差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促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