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灵活变换教学策略

2015-05-04 21:12韩章海
新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伯牙古文探究

韩章海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谓关注学情指的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平时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课堂的学习状态。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基础的不同,再加上课前预习的参与度与达成度的差异,学习起点不同,遇到的难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的课前备课和课堂施教,要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关注学情,灵活变换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优化教学,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灵活预设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方式、习惯等。备课时可采用谈话法、测试法等,做好充分的课前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以把准教学的起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如人教版十一册《伯牙绝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到的文言文课文,虽然学生有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经历和学习古诗的一些经验,但对于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行文特点难度还是很大的。在备课时,我把教学本文的目标定位在“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抓住题眼‘绝弦进行教学。通过诵读感悟古文的句式特点。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资料体会‘知音的意思”。诵读是古文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在课堂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边诵读边理解古文的意思。古文的停顿、语气便在琅琅书声中渐渐明朗,古文的韵味也在书声中酝酿弥漫。特别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些句子时,既要读出子期对伯牙的欣赏,又要读出伯牙之琴艺高超,还要读出知音相聚时的欢愉与融洽。文章的后半部分,伯牙对子期之死的悲切之情,以及对“世无知音”的绝望之意不可通过解释来强硬加于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去诵读,寓理解于回环反复的诵读之中。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循学善导

要做到“循学善导”,教师就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只有关注了学情,灵活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怀念母亲》,当读到“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时,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中既感凄凉又觉甜蜜呢?”这是我事先没有预设到的,但我紧紧抓住这个契机,顺势问学生:是啊,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由于身在异国他乡自然感觉孤单凄凉,可为什么却感到甜蜜呢?是什么让“我”感到甜蜜呢?“凄凉”与“甜蜜”这二者之间不是矛盾吗?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读文,找出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品一品。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立刻得到了激发,他们纷纷发言,不仅解决了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还更深刻体会了季老对祖国母亲的依恋与对亲生母亲的思念。课堂的出彩并不是来自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而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态的关注,来自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智慧。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课堂上教师要尝试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大胆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再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并将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课堂上,让班上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合作,在集体合作中探究,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语文教材中,许多精读课本的重点片段,比较适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谈《水浒传》、谈碰壁”两个片段。我先让学生自由读通课文,了解这两段课文讲了哪两个小故事,并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在文中作记号。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教师在各小组中来回巡视,发现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适时进行引导点拨,把简单的疑难问题放在小组内解决。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梳理出悬而未解的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伯父的鼻子跟爸爸不一样又扁又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怎么理解等。由小组长带着问题在班级汇报交流,全班学生再次进行大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及全班合作互动交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国民党反动派憎恨的思想感情。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合作学习再进行小结评价,以利于下一步合作的开展。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掌握了文本内容。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彰显个性

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只有心中装着学生,课堂上才会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使教学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有层次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个性在双向交流的互动学习中张扬。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营造宽松的便于学生答问交流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生的疑惑放在首位,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想象、创造。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有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情感的融合。开放的课堂教学,给更多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会学,爱学,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体验中得到张扬。

(2)个性在深入探究的扩散思维中彰显。教师要善于发现、梳理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训练,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如教学《新型玻璃》,引导学生探究: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可引导学生从玻璃的构造特点和它的隔热、隔音、变色等作用进行多角度深入探究。学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课堂就是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展示平台,也许他们的观点并不成熟,甚至可能不太客观,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供更多的机会,采用适当的方法引领孩子的个性朝着健康、独立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伯牙古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伯牙鼓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知 音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高山流水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