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民勤 733300)
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对当下语文课程产生巨大影响。家庭和学校里到处存在家长禁止大众文化、教师严打大众文化、学生却乐乎其间的现象;在实施文化审美的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津津乐道和学生昏昏欲睡对比强烈、很有讽刺意味的现象。这种教师无视学生已有认知内容和兴趣的结果是既造成了课程资源的浪费,又对立了师生情绪。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中职语文教学摆脱“被厌”的困境,如何使中职学生对大众文化的热情得以正确引领,是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文通过对甘肃民勤县职业中专不同专业学生的调查和调查分析,总结研究中职学生对大众文化的需求现状,以期引起相关专家、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为大众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问卷是一份关于大众文化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利用情况的学生问卷,共设计了10道选择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中职学生课外生活内容,对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内容选择进行抽样调查;二是比较中职学生对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态度,分析他们对大众文化的鉴别能力;三是了解中职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及语文教师的评价,为探究大众文化资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现实依据。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次调查在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专内进行,分别从2012级护理(2)班和2013级电子(6)班随机抽取100名男女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被调查者和调查者不能为授受关系。
2.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层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先拟定统一的访谈提纲,并做好详细的访谈记录,以便进一步了解。对所有个别访谈的回答进行统一处理,以供定性分析研究。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对学生的调查资料和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数据统计(可多选)喜欢的课外娱乐 上网81% 看电视14% 看课本推荐的名著3% 其他2%最喜欢的课外读物 通俗读物62% 时尚杂志32% 经典名著6%《小三》评价 很不错,喜欢68% 一般,听过23% 不感兴趣9%上网经常做的事 聊天玩游戏58% 读流行小说31% 查找资料6% 其它5%知道中国四大名著的途径 热播影视56% 网络游戏14% 名著文本24% 其它6%流行小说、电视、网络对中学生影响 没影响62% 正面影响13% 负面影响25%喜欢的语文老师 民主宽容42% 有个性懂流行31% 知识丰富23% 严格严谨4%对影视、时尚报刊入语文课堂的态度 热烈欢迎87% 不以为然12% 极其反对1%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 很不满意26% 一般45% 基本满意23% 非常满意6%语文课程的问题 内容陈旧65% 教学方法单一31% 教师专业知识不足4%
本次抽样调查样本虽然出自同一学校且数量不多,但选取的学校是一所农业县城拥有5000多学生的省级重点中专,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代表着全国绝大多数中职生的生存空间,对文化的感知能力趋向一致,所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以上调查反馈,笔者发现大众文化对中职学生及语文课程构成了不小的冲击,并获得了以下结论:
第一,大众文化及其媒介完全代替传统纸质经典文本。
调查数据显示:95%的中职学生课外娱乐为上网和看电视,在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中,通俗读物(言情、奇幻等)和时尚杂志占到94%,向我们表明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倾向于从电影、电视的图像中获得审美体验,在网络的冲浪中获取最大信息量,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图像”、“屏幕”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经典文本的阅读,在“图像”、“屏幕”之前已经显得微乎其微、苍白无力;同时表明影视、网络、消遣性读物(包括言情、奇幻、杂志等)是最具有传播影响力的三种大众文化种类,它们正在给予学生广泛而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另一项关于中国四大名著阅读途径的调查,有56%的学生选择“热播影视”,甚至有14%学生选择“网络游戏”,这表明大众文化如网络文化、影视艺术和时尚读物(包括言情、奇幻、杂志等)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强化学生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他们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在和学生的访谈中,有个学生说:“如果不玩‘三国战记’,这一辈子,我也不会再去翻《三国演义》的,更不可能知道有那么多勇猛人物,其实看书也挺好。”学生的话很朴实,很真实地表述了这一代中职生普遍的阅读心理——在这个充满音响与图像的生活环境当中,经典阅读需要有声有色的感官刺激。不是孩子们不爱经典,而是社会已经让他们习惯形象速效的感受形式。正如有人分析:“一个电话、手机代替写信,电视、网络代替读书时代,为主导的图形文化正打造着人们的语言习惯和人生姿态,同看电视剧相比,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越来越成为一件费力的事。”[1]作为在读图中长大的中职生,他们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心理和思维都与以往传统阅读形式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们易接受直观、形象的教育,却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
总之,就目前来看,大众文化是一种注重感性的文化,满足人们基本的、低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这便是人们乐于接受的主要因素。在广大中职院校,学生已经以“读图”、“读屏”这种超文本的阅读形式取代了传统的文本阅读形式,已经成为大众文化背景下阅读的新趋向。
第二,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亟待提高。
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二重性。首先,其具有解放思想、消解神圣、提倡个性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些作用既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解放,又对人性重构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大众文化商业性、娱乐性和世俗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媚俗现象,由于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性和通俗性,会滋生大量浮浅的和俗气的、娱乐的和暴力的,甚至犯罪的不良倾向。大众文化由于自身实践功能具有的二重性,因此对中专学生成长的影响具有二重性——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
调查资料显示:91%的学生对流行歌曲《小三》较熟悉,其中68%的学生表示极感兴趣。这一点反映了中职学生面对汹涌的大众文化,缺乏相应的鉴赏反思能力,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亟待提高。同时从与他们的访谈及观察中发现,学生的阅读基本呈现同样的无深度模式:如富有魅力而接受特殊任务的警官,柔情似水却命运多舛的女性,斗智斗勇的较量,刻骨铭心的爱恋,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他们无意探求世界的本真、生命的意义,关注的只是传奇性的世俗情感。结果在大众文化某些消极因素的作用下,中职学生的思维方式被同化,价值观发生变异,如竞相追逐手机、恋爱、香烟、打架等一些不良事物,这些行为正是大众文化中低俗娱乐因素影响的结果。
中职学生因其自身和家庭的缘故,内心深处常常带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再加上学业压力小,闲暇时间多,所以思想上经常苦闷孤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要到哪里去,一种内心的本能驱使让他们到外面寻求快乐和消遣。面对这样的情况,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就是十分必要的了。笔者认为深入探索大众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利用大众艺术的熏陶与教化塑造学生的人格已迫在眉睫,这也是当下中职语文教师理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尴尬困境。
调查显示: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很不满意”占到26%,“一般”占到45%,也就是说,73%的学生对当今中职语文教学不满意。在对语文课程问题的调查中,6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太陈旧,31%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不满意归因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对流行小说、电视、网络对中学生影响的调查中,仅有25%的学生认为有反面影响,同时,高达87%的学生热烈欢迎影视、时尚报刊进入语文课堂。这里反映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确实陷入尴尬困境:中学生课外热烈追求大众文化,但语文课堂却没有多少流行大众文化内容的体现,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严重脱节既造成师生在语文教育观念上的矛盾,又形成学生课上与课下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冲突。
笔者对一套甘肃省普遍采用的中职教材(语文出版社,赵大鹏编)做过简单统计,精读课文中有74%的文章同十多年前的高中课文相同,过于“稳定”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这种滞后常常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客观要求相矛盾。就目前来看,除了苏州在中职教材编写方面已经开始研究并有了相应的成果,其他省市均未见动静。呼吁教材改革是本次调查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得出的一个结论。
另外,教学方法急需改革是本次有关课堂教学的调查得出的另一个结果。从调查来看,仅仅只有31%左右的学生勉强认同教师目前采用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应该反思学生为什么不爱语文课堂而喜欢课外阅读。相对普教而言,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教师因为很少有教学研讨、进修的机会,加上教学改革理念还未正式进入职教校园,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只是沿袭前苏联讲授加练习的教学模式。又因为学生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很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得不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组织教学,以致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淡化,忽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这两方面的原因只能让学生发出“上语文课没意思”、“没劲”的慨叹。近年来,尽管语文教学改革呼声不断高涨,不少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但从职教这块园地来看,语文教学依然停留在词句理解、中心归纳和写作特点的赏析上,严重脱离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未能重视学生主体自觉性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终究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纵观整个调查,当今中职院校学生阅读已经为大众文化所覆盖:学生一方面对待语文课本精神疲惫,缺乏学习热情,缺少博大的人文情怀,对名人、伟人和名著经典所知廖寥,另一方面却热情地追捧一些大众文化,对明星、歌星和“快餐文学”、“地摊文学”、“捧星”刊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在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大众文化中,学生盲从心态极其普遍,极度缺乏相应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大众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学生进行着自我沉迷陶醉,做出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甚至犯罪。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区培民副教授指出:面对大众文化这一庞然的资源大库、汹涌的资源大潮,语文课程的诉求是:既要逾越一些文化壁垒,走向丰富,又要坚持文化操守,保持精髓一种不悖论式诉求,这一悖论无疑将推进语文课程的社会化进程[2]。这里告诉我们:面对大众文化的强大影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视而不见、冷漠对待,而应该积极介入和干预应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文化的选择改造功能。
[1]胡萍.图像文化背景下的语文经典型阅读教学.咸宁学院学报,2006(1).
[2]区培民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