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课 堂,应 该 有 “我”

2015-05-04 09:12刘铭霞
文教资料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本心理过程

刘铭霞

(如皋市第二中学,江苏 如皋 2265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推广和集体备课的规范化,教学似乎越来模式化,学生拿着那一眼就能看清整个教学流程的“活动单”,没了半点兴趣,教师享受着集体备课的“成果”,没了半点激情。怎样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让语文课堂多一份感性,多一份人文色彩,体现出语文特有的味道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有“我”的课堂,一个融入了学生和老师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课堂。

这里的“我”包括学生“我”和老师“我”。在一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尤其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推广,学生“我”的地位得到了体现,教师“我”似乎只成了集体备课之后的被派上场的“编导”和“主持人”,只是在“导演”,只是在“主持”,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指出教师发展的三个转向:对于教师职业,由强调其工具价值转向内在价值;对于教师发展,由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对于教师工作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课堂上的老师一定要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老师,这样的课堂因为有了“我”才会更加有生机、有活力。

在教读《现代散文选读》南斯拉夫作家沃尔茨的《铃兰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单,以期在与作家作品对话的同时,突出课堂中“我”的色彩。

【学习目标】

1.品读文本,体会描写心理的独特艺术。

2.感悟文本,获得思想启迪。

【活动过程】

活动一:【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品读文本】

1.“地狱”为什么会让我害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自主学习:结合文本,独立思考,圈画出相关语句。)

2.阅读分析两次去“地狱”的相关段落,填写下表。

(1)自主学习:结合文本,独立思考,完成表格的填写。

(2)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对个人答案进行修改完善。

(3)小组推荐代表展示。

目的 结果 心理变化过程 刻画心理的方法第一次去“地狱”第二次去“地狱”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或“是什么促使我主动去“地狱”为母亲采摘铃兰花?”)结合文本分析原因(至少想出三点)。

(1)自主学习:结合文本,独立思考,划出相关语句。

(2)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形成书面答案。(小组讨论,一人执笔)

活动三【感悟文本】

读完作者描写幼年经历的《铃兰花》,关于成长,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呢?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独立思考,形成书面答案)

【课后练笔】我们的生活里也有许多类似的因爱而战胜困难的故事,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你成长中的那段心路历程呢?请以“爱的力量”为主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片段,注意运用各种方法刻画心理。

在以上活动单设计的过程中,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第一个目标——品读文本,与作家作品对话,了解作家小时候去“地狱”的两次经历及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体会作家刻画心理的独特艺术,将“读”与“写”巧妙结合,突出了课堂的生成。第二个目标——感悟文本,让师生共谈读完此文的思想启迪,让课堂具备了“人”的色彩,体现出独特的“语文味儿”。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第二个目标的实现,学生明显更投入,老师明显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关于思想启迪,不少学生从自身角度,说到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考验。要想战胜困难,经受考验,就一定要学生逐渐坚强勇敢,而且用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如果你不勇敢,没人会替你坚强”强调。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完成人生的飞跃,找到真正的幸福。这样的回答引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也有学生从老师、父母的角度,说到在成长过程中,自己能不能接受考验、战胜困难,需要老师、父母的爱和正确的引导。比如文中第一次父亲让“我”独自去“地狱”放牧,出发点是好的,父亲也是爱我的,是想锻炼我成为一个“小男子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二次因为父母智慧的安排和作者心中涌动的对母亲的爱,最终战胜恐惧,父母的爱和引导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回答如晨钟暮鼓触动了我的心弦。

当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真诚地说出看法: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讲究恰当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的效果好不好,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巧妙而智慧。师长需要和孩子多交流,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千万不能以爱的名义去伤害。正如文中的父亲逼着自己不到六岁的儿子独自去“地狱”,不能不说是一次以“为了你好”为借口的伤害,他不仅没有让孩子变得勇敢,而且加重了孩子的恐惧。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就可以向师长表达想法,让他们明白你们需要怎样的爱和教育,让成长不再压抑。

当我说完这段话,不少学生向我投来了敬佩的眼神,我知道他们为我的真诚而在心里悄悄点赞。接着,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教育时机,再次推心置腹,我告诉学生,父母对孩子的爱,或慈祥,或严厉;或明露,或隐藏;或疼爱,或责罚……一切的一切都是良苦用心的爱的体现。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子女都应该用心去体会去珍惜,去感恩回报,用爱回报爱。

听到这里,有的学生在点头,有的学生在沉思,有的则在微笑。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将我的话牢记于心。我想这比让学生记多少个答题的模式,背多少名句都要有意义、有价值。

在这一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紧扣“成长”,抓住本课“爱和成长”的主题,送了一段话与学生共勉:“愿你从今天起,有一颗勇敢的心;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从今天起,做一个懂得用爱回报爱的人!”课堂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我和学生在多次的情感碰撞中,得到了共鸣,获得了难得的审美体验,这种收获远远超出课文本身所承载的。

从古至今,很多人甚至教师自身都错误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一个工具,不必要也不可能拥有职业自我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课堂上对知识的活化,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敏锐感受,对教育时机的及时把握,对教育矛盾和冲突的巧妙化解,都是教师自我意识的表现,老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这样课堂因为有了“我”,而更加精彩。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周一贯.《语文教研案例论》.宁波出版社,2004.7.

猜你喜欢
文本心理过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心理感受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