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和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5-05-04 16:17刘桂影
新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刘桂影

在义务教育的学科教学标准中规定,小学教学的目标,首先要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关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许多研究者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本研究试图从教学论的角度予以探析。

一、教学内容呈示强调丰富性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又是教学任务的现实形态。没有教学内容,无所谓课堂教学,更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师生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的凭借。凭借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开启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进行知识的解读和建构,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批判和吸纳,助推学生的学术心理和精神品格的形成。学生凭借教学内容,思考自己的生活世界,并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相结合,从而批判性地思考知识对自己的价值,有选择性地同化,进行独特的知识建构。这个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个性自我的过程。但是,若教学内容的呈示方式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就难以被学生所接受和建构,形成自己的文化知识体系。

小学生是身心处于发展中的“未完人”。这种未完成性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同时也暴露了他们理性的未完成性。可塑性表明了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在教育的作用下成长为“完人”的可能性;理性的残缺性昭示他们学习内驱力的间断性和难以持久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说明,处于教育场域中的小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起助推作用的外部条件的重要性。小学生理性的未形成性要求呈示教学内容时,需要通过各种感官的满足刺激他们的求知好奇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研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保持30分钟左右,小学生的保持时间更短一些,但是兴趣可以提高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小学生可以一连几个小时看电视不厌烦,也不叫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内容的呈示方式具有多感官性,生动、形象吸引了他们的感官,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习内容的呈示方式若做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内容的呈现要丰富多样。

1. 教师在呈示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讲求科学性。呈现形式不能太单一也不能太过繁复。不能仅仅是从课本到课本,或者只是把课本上的内容直接搬到PPT课件上。这种简单的呈示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呈示教学内容时,也不是不顾学生的年龄和教学内容,而一味体现动态性和繁复性。动态性和繁复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但是太过动态和繁复容易喧宾夺主,使学生只注意形式而忽略形式承载的内容。

2. 教学内容的呈现要体现丰富性。首先,教学内容呈示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可以是课本直接呈现、教师的黑板书写、PPT的展示、影像视频的播放、录音制品的播放、图片的展示、实物的展现等等。其次,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例如,猜猜看、挑战自己、智力游戏、看一看想一想、智多星等等。这样,虽然还是原来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呈现形式的改变,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再次,教学内容自身的丰富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指的是同一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和区别中让学生感知、体悟,理解和掌握其概念、特点、性质、原理、功能,从而更全面、科学、清晰地把握所学内容。例如,教师讲授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解读、诠释和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灵活性

1. 教学活动设计者需要相机行事。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师生共同生活的场域。无论是教学系统还是生活场域,都包含许多独具特色的因素和生活主体,主体之间的交往不管是知识的、情感的,还是精神的,都会因为对话和交流的内容以及交流的环境和方式而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从而产生教学突发事件。教学突发事件是一种新的生成物,具有矛盾性、突变性和新奇性。它的类型可能是知识上的、精神上的,或情感上的。这些教学事件和原来的教学活动产生偏差,偏离原来预设的教学活动轨道,或将预设的教学活动带向另一个方向,或者说预设的教学活动难以在新的情境下继续实施,否则就难以维持正在进行的师生对话和交流。因此,作为活动设计者的教师就需要相机行事,重新设计教学互动,或者引领原来的教学活动改辙易车,使学生在新型的教学活动中感受新的体验,生成新的知识。这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因循突发事件而临时设计的教学活动就是生成型教学活动。生成型教学活动会打破原来的教学设计,但却是预设教学活动的衍生或深化,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生成型教学活动带给学生认知、思维、情感和精神上的体验与触动,促进学生在知识、心理和人格方面的建构。

2. 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多样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同一节课要设计出多样的教学方式。除传统的授受方式外,教师要多设计讨论、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合作意识和探究真理的品质,使学生从小养成遇事热爱思考、善于与人合作、勇于寻求真理的习惯。当然,授受的教学方式不能被摒弃,对于理论的、抽象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更有效。

“事理越辩越明”。课堂上的讨论活动,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认知的、思辨的、批判的思维。“行成于思毁于随”。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学会做事”最重要环节之一。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是班级合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等等。合作学习是就一个学习对象,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个人承担不同的部分任务,查阅资料,予以论证,得出结论,最后进行汇总,形成总任务的结果。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最后形成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探究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的应该是已经有答案的问题,目的只是让他们感受探索问题的过程,体验在探索问题过程中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明白任何事情的作为都需要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而不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和探究精神。总而言之,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不是为了单纯的多样性,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为促进和帮助小学生形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四会能力奠定基础。

3.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使用上要注意灵活性。当然,教学活动的多样性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予以支撑和多样适宜的教学情景予以烘托。所以,在设计不同类型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需要同时考虑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言语和教学媒体以及教学工具营造合适得体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中,采用恰切的学习方法进行知识的探索、理智的探险、情感的体验和精神的洗礼,从而在发现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达成人格的建构和价值观的形成。因为学习不仅是“成知”的过程,更是“成人”的过程。“成知”可以不必顾及方法和氛围,因为学习本就是“苦差事”,如“逆水行舟”,需要意志力。而“成人”不仅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的是学生对“成人”之“成”的认同、共鸣和心悦诚服。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恰当的氛围,采取合适的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事件进行感知和体验,形成对教学事件的独特解读和意义建构,逐渐成就“完人”。所以,无论“成知”抑或“成人”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取和使用上注意灵活性,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注意适切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

三、教学评价聚焦示范性

教学评价的对象通常是教师和学生。这里的教学评价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策略和方法,避免教学评价起负面作用。其实,教学评价的实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不要仅仅为了所谓的分数而让评价成为羁绊和苑囿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桎梏和藩篱。

1. 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众所周知,小学生对教师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所谓向师性指的是学生对于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赖感。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仅知识渊博,无所不知,且品德高尚,无私无畏,总之,用形象高大、英明神武形容都不过分。小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是教师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把手和关键。另外,班都拉认为,模仿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学生的模仿学习。这种模仿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向教师学习,也是向同学学习。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不仅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在小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恰当的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更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课堂环境,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使自己的言行文明,举止优雅,充分发挥人格魅力,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

2. 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榜样力量。小学生模仿学习的第二类对象就是在校园和自己一起学习和生活的同学。这一榜样作用如若发挥得好,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学作为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不仅在年龄上相仿,而且生活环境基本相似,在沟通和交流上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感应。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榜样学习力量,让他们在相互的模仿学习中共同成长。要发挥学生间相互模仿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闪光点,包括学习和生活纪律方面的,并及时提出表扬,同时号召其他同学向该同学学习。如,有的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教师就要号召大家学习他这种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有的学生踏实认真,教师要及时提出表扬,并让那些经常粗心大意,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向他们学习;有的学生作业工整,书写认真,教师要经常在班级展览或在上课时拿出让其他学生学习,督促学生作业工整;有的学生乐于助人、对人礼貌,也要及时提出、及时表扬;等等。这样,不仅有闪光点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而且其他学生也会向他们学习,达到双效作用。有研究表明,这种榜样学习的作用其实要比教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好很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发挥模仿学习的评价效力,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建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建构游戏玩不够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