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研究

2015-05-02 00:53张兆林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腰骶妇科疾病盆腔炎

张兆林

(临沂市兰山区大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研究

张兆林

(临沂市兰山区大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腹坠胀、疼痛、腰骶胀痛、白带异常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艾灸;中药保留灌肠;妇科疾病;临床研究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之一,是指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产生的炎症。目前西医对该病尚无根治办法,常用抗生素不仅治疗效果不佳,还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体内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中药保留灌肠可直接将药物引至病所,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腹痛、腹胀、月经不调等症状[1]。艾灸法是中医特色外治方法,可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使药力深入脏腑,以发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本研究采用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疾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表现出下腹坠胀、疼痛、腰骶胀痛、白带异常等症状,且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妇科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子宫后倾、后屈,活动受限,子宫或附件区压痛,B超检查结果提示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所有患者均经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症见下腹疼痛、痛连腰骶、带下量多、缠绵日久、经行加重、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剔除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妊娠期妇女、近期有妊娠计划、精神疾病以及过敏体质者。

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4.75±9.33)岁;体重47~68kg,平均体重(57.25±10.45)kg;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2±0.79)年;有生育史40例,无生育史5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3.84±9.25)岁;体重46~70kg,平均体重(57.68±10.63)kg;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5±0.81)年;有生育史39例,无生育史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病程、生育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于月经结束后第3天取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皂角刺10g、延胡索10g、赤芍10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浓缩至100mL,待冷却至38℃左右保留灌肠。向患者体内注入药液后保留1h,1次/天,连续用药7天[2]。

实验组患者采用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将清艾条点燃后取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神阙等穴位,在距离皮肤表面3cm处行灸法,以局部温热、皮肤稍有红晕为宜,注意避免烫伤。每穴灸20min,1次/天,连续艾灸7天[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同对照组。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下腹坠胀、疼痛、腰骶胀痛、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和体征消失,子宫和附件区无压痛,B超检查结果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子宫和附件区无压痛,B超检查结果示液性暗区较治疗前缩小2/3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子宫和附件区有轻度压痛,B超检查结果示液性暗区较治疗前缩小1/3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无改善,仍反复发作,妇科检查、B超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未改善或恶化[4]。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而致病程迁延所致,可导致下腹腰骶酸痛、白带月经异常,甚至引起继发性不孕。西药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该病,效果不甚理想,容易产生耐药性。中医理论将慢性盆腔炎归于“腹痛”“带下”“痛经”“癥瘕”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冲任、胞宫感受邪毒,寒湿之邪侵袭后郁久化热或湿热之邪入侵,使气血壅滞、阻塞胞宫胞脉,治以活血化瘀为法[5]。

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吸收效果较好,生物利用度高。方中红藤功擅活血通络、败毒散瘀,败酱草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三药相伍,活血祛瘀之效大增。皂角刺消肿排脓、活血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皂角刺提取物含有黄酮类、酚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延胡索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其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尤其是延胡索乙素可快速有效缓解各种疼痛。赤芍凉血消痈、行气止痛,其含有的芍药苷类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局部微循环。诸药合用可加速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利于炎症吸收,从而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散结的效果,同时可避免口服中药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

艾灸法具有温经通络、调理脏腑、祛湿散寒之功效。本研究取穴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刺激经络,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机体新陈代谢,并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和组织修复、再生。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之处,灸之可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灸之可通经活络、补中益气。艾灸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慢性盆腔炎康复[6]。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腹坠胀、疼痛、腰骶胀痛、白带异常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龚燕岚,马力凤,严斌泓,等.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3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0):52-54.

[2] 陈欣.灌肠加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4):695-696.

[3] 王晓芳.艾灸加中药保留灌肠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30-131.

[4] 杨林萍,王明芳.抗生素联合艾灸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3,32(12):915-917.

[5] 夏同芳.改良式保留灌肠与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111.

[6] 金小兰,陈少琳,黄香妹,等.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理疗对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6):416.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1-02

张兆林(1978-),男,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大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中医师 ,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

R245;R452

A

1673-2197(2015)04-0105-02

10.11954/ytctyy.201504054

猜你喜欢
腰骶妇科疾病盆腔炎
MR 3D-FIESTA序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根受压程度的评估价值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女青少年对常见妇科疾病的认知及防控能力调查分析
慢性下腰痛与腰骶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探析
国家级名医张良英教授诊治妇科疾病学术经验(五)——异位妊娠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