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颖
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上海昆曲团将推出由昆三班的青年艺术家沈昳丽、袁国良领衔主演的《潘金莲》。这次《潘金莲》的再次排演,由老艺术家梁谷音、计镇华和刘异龙担纲艺术指导。原班的创作人马亲自挂帅传承,结合青年演员的表演特色,上昆期望在传统中继承发展,重塑经典《潘金莲》。
整旧如新 当年堪称经典
《潘金莲》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不管是当时来说,还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潘金莲》都是昆曲舞台上一出另类而有特色的作品。《潘金莲》的故事取材于明代沈璟所著的《义侠记》,近代常演的折子集中在潘金莲一事上,有“打虎”、“游街”、“戏叔”、“别兄”、“挑帘”、“裁衣”、“捉奸”、“服毒”、“显魂”、“杀嫂”1 0个折目,因而又称《武十回》。“传字辈”在串演中增加了“归家”、“狮子楼”两折。上世纪80年代,梁谷音在北京恢复演出了“别兄”、“挑帘”,引起了文艺界的兴趣,加上当时魏明伦编剧的川剧《潘金莲》的激励,梁谷音决定试演昆剧《武十回》。《潘金莲》在原本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潘金莲的形象,强调了潘金莲这个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武十回》的基础上,重写了首尾部分,中间部分保留原有的精华折子戏,只进行部分的修改。可以说,《潘金莲》既是一个旧有的老剧目的整理,又是一个符合时代审美改编的全新作品。1987年4月该剧首演于上海艺术剧场,1989年复排。梁谷音凭借此剧获1990年首届上海戏剧表演白玉兰奖主角奖。
这次传承复排,沈昳丽将原汁原味地继承梁谷音的表演当成最主要的任务,同时她也有一份私心,坦言接演这部戏,更看重的是能受到梁老师的教学:“我觉得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棒的演员,她不但很勇敢地尝试各种跨行当的表演,而且她的爆发力和感受力都让我很向往。近年来很少受到梁老师的指导,所以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排戏来观察她的表演。” 该剧最后一次完整演出是1997年在台湾,连沈昳丽都说,她对这个戏的了解程度也停留在97年的台湾演出。随后这部作品几乎就没有完整地演过,目前仅“戏叔别兄”、“挑帘裁衣”作为折子戏保留剧目演出。
整旧如旧 期待重塑经典
《潘金莲》是一出与众不同的昆剧,潘金莲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花旦。
对于近年来一直演出闺门旦的沈昳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许多戏迷都很期待沈昳丽这次的大转变。但对沈昳丽自己来说,这算是她演戏以来难度最大的一次,她说:“排这个戏,和我以前所有排戏的状态都不一样。不但是因为潘金莲的性格和我本人完全不同,而且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在如何去认知理解潘金莲这个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历程上,我也遇到了不小的问题。”这一点艺术指导梁谷音也感觉到了她的这种压力。梁谷音也很直接地评价沈昳丽:“潘金莲这个人物强调的是妖媚。沈昳丽有媚,但还不够妖。这次沈昳丽不但是认真,而且是真的很辛苦,她非常在意这个戏,但我觉得她现在压力有点过大,我总是和她说让她不要太当一回事,放轻松,要有一种玩的心态在里面,才能表演得更自然。”沈昳丽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摸索出自己的方法来,她说:“我觉得不要多去预设立意是什么,就忠实地去表演,演员就像是侦探,表演是去侦查,在表演过程中慢慢发现人物身上的蛛丝马迹。”
在采访中,不管是艺术指导梁谷音,还是主演沈昳丽,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那就是《潘金莲》是一出好戏,如果不传承就太可惜了。梁谷音说:“排完只演个几场,不留下来,那就没意思了,这点不管是老的戏,还是新排的戏都适用这个标准,所谓传统就是能留下来的作品。”上昆计划三年内再现《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十五贯》、《占花魁》、《潘金莲》、《狮吼记》、《雷峰塔》、《烂柯山》、《墙头马上》等十部立团经典。今年的集训分别传承了《金雀记·乔醋》、《幽闺记·拜月》、《盗甲》等经典折子戏,及《潘金莲》、《三打白骨精》两台大戏。因此,不但这次的主演们,其他青年演员也都参加了这些戏的学习传承。
让梁谷音感到欣慰的是,今年传承时,团里青年演员都较以往更刻苦努力,“不但是沈昳丽,袁国良、孙敬华等都很努力,还有我带的花旦组的学生,大家学习劲头都很足,非常认真,我觉得很好。”而作为老师来说,她除了希望学生能继承自己衣钵,更希望他们能出人出戏:“我们2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摸索了。我当然希望他们也这样,这一批学生正是在最要出戏的阶段,除了我们这些老师的指导,再怎么继承,也不可能和我们演得一模一样,我希望他们能有自己的创造力,做得比我们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