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大学中文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大学生中的文学研究主体,能够有效提高文学社团建设的水平。本文就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对文学社团的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文学社团建设;研究
文学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包含人文社科专业的高校中,这点更为重要。但是在当前的文学社团建设中,大多只是为了设立而设立的,缺乏与学生实际之间的结合,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学社团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文学社团之间有着较多的共通之处,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社团的建设,对于促进文学社团发展、提高文学社团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文学社团建设的可行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现代文科类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开始于19世纪,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对中国文学史、国学内容和精神有着深入了解的专业人才,使其利用自身学习到的文学理论、研究方式和历史经验等各方面知识,提高自身对于语言文字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和运用等各方面工作中,反过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1]。
汉语言文学在初期建设时,其培养的学生大多分布于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之中,其它相关文学领域方面的人数较少,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语文教学中,新闻记者、编辑、文案、网络文学、影视文学以及秘书等各个行业的人才缺口给了汉语言文学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必须与现实相适应,促使向着“一专业多方向”方面进行改革,其具体教育方向划分更为详细,比如文秘方向、新闻方向、剧本创作方向以及师范教学方向等,极大的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体系。同时,细化的教育方向也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又比如在新闻学方面,除了基本的大学语文外,其专业课多数与新闻工作有关的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和制作、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以及新闻评论;戏剧影视文学则有影视专业英语、国内外电影研究、编剧基础以及文学作品改编和创作等。这些专业内容的丰富和细化,使得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更具备方向性,且都没有偏离语言文学研究和文学素养提高的方向,给文学社团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使文学社团在宣传、杂志制作、文学作品欣赏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自给自足,从而为文学社团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于高校教育的日益重视,文学社团建设被列入高校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中,学校对文学社团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给其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活动场地等,为文学社团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对文学社团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几个文学爱好者组织的小团体,而是学校规模的、研究性的、健康持续发展的长久社团,学校通过加分、奖励等方式鼓励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学生加入到文学社团的建设中,极大的促进了文学社团建设的进步。
另外,通过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结合建设的文学社团,其功能上也出现了巨大改变,不仅能够起到在高校中推广文学的作用,也起着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枢纽的功能,如此以来,加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起到了反促进作用[2]。
综上所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开展文学社团建设方法是可行的,是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也符合当前高校文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同时还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起到反哺作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文学社团建设的研究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进行文学社团建设,不能违背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要对高校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高校中建设文学社团,其设置的宗旨就是在高校中加大文学推广的力度,对于加入其中的学生能力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也会分配不同的任务给学生来完成,这些任务完成过程中,就会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将其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加深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效果。比如文字编辑工作,就可以让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将平时学习的编辑技巧进行实际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将理论性内容转变为应用型技能。
随着社会职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其实际经验,应用型人才在职场竞争中有着显著的优势,而培养具备相应职场竞争能力的人才正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如果仅仅依靠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学生需要在社会中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后才能掌握相关的技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日后发展,而文学社团的建设除了能够满足学生兴趣外,还使学生在文学活动中培养了对语言文字、专业技巧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快的适应岗位需求[3]。
(二)对专业教育课程进行优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优化成为当前许多高校专业设置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互动,实现一种知识探索式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课程的优化若是仅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其实用性就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进行改正,不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有着较大不足。而文学社团的设置恰好能从很大程度上完成课程优化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看出:
首先,文学社团课程组合的自由化。文学社团与教学课程有所不同,其并没有严格的教学纲要限制,这就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不同,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种选择是开放式的、自由性的,并不会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选择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根据文学社团中学生选择的不同对課程设置进行优化,开设学生喜欢的小说创作、诗词写作、影视评论等课程,就能够更好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两者之间的互动水平,从而实现课程优化教学的目标。
其次,实现学生个体与专业主体之间的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选择的是学生群体的角度,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重视,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通过文学社团的设置,就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分别设置相应的小规模课程,利用学生愿意学习的课程学分代替教学效果较差的课程学分,实现教学大纲与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协调统一,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课程优化,从更大范围上提高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效果。
第三,对教学资源和手段的开发与优化配置。在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中,其教学依赖的仍然只有课堂这一途径,即使布置了相关的课后研究和作业,大多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了解相关,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学习当中,而文学社团的建设给汉语言的教学开创了新的场地和模式,社团所拥有的场地、资料、人员等都可以为各种各样的教学提供良好基础,使教学内容和手段更为丰富多样化,学生在文学社团的学习相对于课下自主学习、课堂学习而言,其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卓越性[4]。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水平和丰富教材内容
首先,在现有的汉语言专业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水平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分析,其写作能力或文学创作能力有着很大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能够掌握语言学、修辞学的各种内容,其在教学中也只能局限于将陈旧的理论经验进行灌溉式教育,学生对于这些理论内容无法形成直接认识,在学习中也仅限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其教学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保证,给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不良影响。而文学社团的建设,专业课程的教学将不再局限于课堂和理論,文学社团建设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所有的文学活动也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实践能力会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教师达到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平衡发展,为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在当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中,有许多都存在着理论内容偏多、高屋建瓴等现象,其在实际教学效果上都存在着一些不足,而通过文学社团中的时间,就可以对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接受能力、偏重方向等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分析出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提高教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当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针对文学社团教学而设计的教材,通过文学社团建设的方式,就可以根据实际经验来创编具有实践经验基础的、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特色性教材,提高教材在高校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四)促进通识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随着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学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知行统一”的学生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就要求高校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与结合。文学社团的建设正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文学学习、研究与创作都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学社团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想创作好的作品或体会到更深的文学内容,都需要走向社会当中,通过对社会各方面的考察、了解,来丰富自身的经历,体会汉语言文学中作品表达的思想、各种创作技巧在社会中体现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掌握等,从而使学生在不断了解过程中开阔自身的视野,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认识,有力地促进了高校通识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五)促进汉语言文学研究水平的发展
在文学社团的活动开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学术性目的而设置的,比如对地方戏剧文化的探讨和深入、相关文学流派的分析等,这些文学活动的蓬勃发展给现代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研究内容、方向、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研究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文学社团学术层次的提高,给文学研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高校教育中汉语言文学重要性的日益加重,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会成为各个高校关注的重点内容。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下教学目标的要求,创新的教学途径建设势在必行。文学社团作为与文学密切相关的存在,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开展文学社团建设不仅具备非常高的可行性,而且对于汉语言专业的建设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为宜.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12,8:181184.
[2]张元庆.当代中国校园文学社团现象之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3,4:23-24.
[3]周健,栾桂芳.新课改背景下校园文学社团建设之我见[J].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3,8:111-113.
[4]杨祖一,丛明,李睿等.高校文学类社团建设的点滴思考[J].科教导刊,2010,7:157-158.
作者简介:王永忠(1973.10—),男,四川通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