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5-04-30 01:39哈斯其其格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

哈斯其其格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几年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积极探索优质教学策略,构建自主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一、必须学生学的有效和教师教的有效二者相结合

这里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就该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也就是从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来看的。

(1)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有效性是用时间、结果和体验来三个指标考量学生学习有效程度的。学习的时间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显然,学习速度快,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就少,效率也就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第二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在上课时学得特快,老师要求的内容,他一般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搞定,比如说: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修改艺术字、插入图片、上网查找资料、将资料保存成不同的格式等等,他完成任务的进间一般不会操过十分钟,但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要他知道操作方法后,他决不会进行深入的研究,他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只是停留在做完了事,做得好不好,他不管了,每次匆匆做完以后,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做完了,我可以玩游戏了吧。”不管老师同意不同意,他都把剩余时间都用来玩游戏。从表面看他在学习的速度上,是很快的,但在整堂课中,他把大量的是间和精力花费玩游戏上,这说明他学习的有效性并不高。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效性,每节课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学习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從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来看,学习的结果具有直观性,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加以检验,但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却不能仅仅从短短的一堂课中来加以检验,往往要通过学生对以后所学知识的自主探,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灵活运用来加以验证,所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在后期作品的制作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检验。

学习体验指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的心理体验。通常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热情都是很高的,但从学生的言谈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来分析,引发这种热情的往往并不是学生针对信息技术本身,而是学生们在玩电脑游戏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受的体验的表现。这种表现往往会导致学生将信息技术课学习的重心偏移,形成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错误认识。因而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一种愉悦、成功的体验。

(2)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是指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的有效性,更应该落足于后者,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提升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打好基础,也才更好地体现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略

1.认真备课,精心撰写教学设计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旧知识的迁移程度及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吃透新知识在本单元、本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既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同时教师也要充分了解任教学生的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生间的个性差异等,在教学活动中在考虑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并可考虑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2.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氛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环境。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创造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要引导学生在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地放手,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具体地说,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大环境的营造中。如参与学校机房、电子阅览室、班班通、校园网、办公平台等的建设,指导学生及老师用好这些资源,让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其次,尽可能地开放学生机房的网络。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学生直面网络已经成为时代的一种趋势。上网虽然有诸多的弊端,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地上网,上“安全网”,同时加强学生上网监控,就能克服弊端,发挥网上资源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再次,多开展一些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如NIOP竞赛小组、电脑作品制作小组、电脑机器人和简易机器人小组、电脑维护与联网兴趣小组等。最后,建立合理的教学平台,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搭建一个功能强大集教学指导、教学交流、作品发布、作业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有助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效。

3.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型,应采用讲授教学法、自学指导法;对于信息技术技能训练课型,应采用范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练教学法等;对于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课型应采用任务驱动法、主题探究法、分组合作法;对于信息技术德育渗透课型,应采用讨论教学法、情境(或事实)教学法等。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内涵及适用条件,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依据本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使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旭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3期

[2]郭淑贤.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信息技术,2009年10期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