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服平
【摘 要】高中政治课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现实,学生疏远了课堂,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亟待转变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行为,构建了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规律,务实有效的教学新路子,促进高中政治教与学的共同發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社团活动;载体;教学模式
社团活动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团活动做活,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特长、增强技能、更能培养沟通、增加见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中政治教师,笔者在新课改的前行中无时无刻不更新视角,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下面我以高中政治必修2第八课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为例,把班内学生分组、组建社团“模拟联合国大会”来谈谈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高中政治教学。
一、组建和运行
1.确定讨论的主题
主题的确立以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开展活动为原则,主题确立不恰当,离学生实际太遥远,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活动失败。在召开模拟联合国大会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五个主题参考,如克里米亚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问题、伊核问题等。我刚一出示主题,有的学生就开始提出不同看法,说这次“联合国大会”的主题应确定为MH370,其他学生非常赞同。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MH370揪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是那一段时间同学们关注的头等国家大事。但这个主题在“模拟联合国大会”讨论时找不到对立点,因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对MH370的失踪都很关切,各国意见高度一致。怎么讨论?最后我们就选择了克里米亚问题这个主题,因为克里米亚问题是那段时间的国际焦点,而各国在这一问题上或明或暗矛盾重重,是同学们辩论的好素材。
2.按角色分组
分组时坚持平等的原则,不以成绩的高低为参照,而是以座位的远近来决定。小组数量应以15-20个为宜,每小组人数以2-3名为佳,但可根据每组承担任务的多少增减人数。在搞“模拟联合国大会”时,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了16个组,每组担任的角色分别是主持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乌克兰政府代表、美国政府代表、俄罗斯政府代表、中国政府代表、德国政府代表、英国政府代表、法国政府代表、印度政府代表、波兰政府代表、日本政府代表、古巴政府代表、韩国政府代表、埃及政府代表、记者等。
3.各组进入角色,每人准备发言材料
4.组内交流,整合材料
5.老师审理整合的材料,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准备的材料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如法国和印度政府代表发言时,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就把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套在了其它国家头上,混淆了角色,导致角色定位不准等。
6.在班内组织“模拟联合国大会”,学生展示,老师旁听
7.在班级社团活动的基础上,两班、三班甚至全级所有班级合作组织模拟联合国大会,向全校师生汇报成果
二、给教学的几点启示
1.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教师的威望,更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组织社团活动时我给每位同学平等的参与机会,每次活动都是好中差学生共同参与。为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甚至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在于唤醒他们心中的自信与自尊,帮助他们战胜自我,体验生命的快乐,不断走向成功。
2.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
通过组建“模拟联合国大会”我深刻地认识到,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就能发光,有些学困生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的热情和能力超过了优秀生的表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作为当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成长的身心规律,顺应时代要求,树立科学现代的教育观、学生观,主动、大胆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去发现、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
3.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改的出发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捕捉他们星星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的智慧之光,让学生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让课堂课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快乐“殿堂”。合作学习能让他们体验与合作与交流的乐趣、群体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形成合作学习的品质。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可以相互启发,拓宽思路,共同提高。
4.充分挖掘教材,精心选取社团活动素材
以高一政治生活为例,可以组织社团活动的素材有好多,如模拟决策听证会、模拟监督听证会、模拟民主评议会、模拟人大会、模拟政协会、模拟联合国大会等等,我们要根据本地实际、学生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不搞“一刀切”、“一风吹”,决不能把政治课都变成社团活动课。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善于结合教学实践的历练,通过自身的教学反思,借助教研活动的集体智慧,去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规律,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路子,提高教学效率,便是走进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郑丽君.高中政治教学中互动交流模式的建构[J].魅力中国.2008年28期
[2]李宝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革新.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