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礼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题材的文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相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一是审视教材,树立环境教育理念;二是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三是利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境教育;四是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五是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六是在语文活动中正确渗透环境教育。
【关键词】语文;环境教育;语文活动
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渗透环保教育,使同学们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形成有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树立对生活环境更加积极的行为准则,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吃透教材,确立环保教育理念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经过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又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书中洋溢着绿色情结,学科知识领域中融入了环保知识,环境思想渗透到诸多素质因子中。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起环保教育理念,应该正确审视教材,科学地对待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准确地剖析教材中的环保问题,正确地引导学生一起学习环保知识,让学生充分正确地认识教材中的环保思想。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题材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诗歌,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它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涉及一些以人口、资源、能源等为题材的内容,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相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二、通过课堂朗读渗透环保教育
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我在讲析初中语文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时,把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收到了显著效果。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春天草木萌发,万物苏醒;夏天燕子翩然归来,果实孕育;秋天果实成熟,落叶纷飞;冬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如果人们肆意踩踏草木,砍伐树木,乱扔垃圾,会是一幅什么景象?只怕是一片垃圾呈现在我们眼前。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真正悟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人表示:要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习惯。
通过学生动情的朗读,让学生深入其境,感受其情。反复朗读,特别是有表情地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三、利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保教育
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让学生欣赏、想象、对比。学生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依恋,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如教《苏州园林》,学生没有目睹过“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的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理解不深,教师可以利用彩色图片,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点缀、门窗的雕琢、颜色的调配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直观。有位教师为了教学《苏州园林》,利用假日到苏州园林里摄了很多照片,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态。
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如《济南的冬天》、《大自然的语言》、《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看云识天气》等等。为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課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住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见的文学体裁和说明方法的同时,应渗透环境教育。教育学生明白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危害,会给我们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
五、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六、在语文活动中正确渗透环境教育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
一是结合各种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每年的世界湿地日、植树节、世界节水日等涉及环境保护的节日,如果教师能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绿色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就能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是利用各种语文活动正确渗透环保教育。如组织学生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并进行阅读;通过开展各种宣传口号和绿化环境的设计等语文活动,让学生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不自觉地了渗透环保教育,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利用新闻报道进行环境教育。当今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图、文、声、色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及时了解环境信息提供了方便。我们在培养学生关心新闻的习惯时,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了解那些近在咫尺,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导致的恶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适时进行讨论,这样既考验了学生捕捉信息的敏锐程度,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嘴唇的上下翻飞中锻炼了口才,于此同时,我们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目的也得到了落实。
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们教师胸中有“环保”,那么语文教学中一定能成功地渗透环境教育,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保护生存环境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参考文献:
[1]刘数.让环保意识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8期
[2]闫会贤,吴志军.中学环境教育模式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湛玉钊.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4]屈惠芳.让环境教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靓丽风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5期
[5]王惠琴.把脉当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J];吉林教育,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