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会计专业考核评价机制改革的探讨

2015-04-29 21:30王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王艳

【摘要】“专接本”作为自学考试发展的一个新途径,旨在探索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是以会计专业为例简要分析当前“专接本”考试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专接本 会计专业 评价机制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21-02

“专接本”教育作为一种特有的高等教育形式,是全日制高职高专学生接受继续教育、扩大知识面、改善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有效途径。它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积极探索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建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符合大众化教育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所以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接受更高一级高等教育的需要,更充分的体现“专接本”的培养目标,如何借助于自学考试“自主、灵活、开放”的特点,完善考试评价体系,强化“专接本”的教育功能,提高其教育质量,是未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专接本”制度启动初衷是想糅合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和本科教育的理论性两大特点,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由于专接本的自考性质,其考核评价体系就成为各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的根本依据。目前“专接本”考试的内容以纯理论知识为主,对实际应用能力考核不足,对于实践环节和其他素质能力考核极少涉及;考试形式上采取书面的、量化的、客观的、统一的“标准化”知识点考试方式,也很难对进行理论应用的实践性环节实现有效的评价。这样就导致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产生了严重的考试导向性。很多专科学生为确保在规定学制期内通过计划内所有考试,不得不成为“背书机器”,为了考试而考试,而不关注系统的专业知识。而绝大多数专科学校教师也是紧紧围绕“考试”展开教学,考什么,学什么,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上,有的甚至会牺牲学生专科计划内的校外实习、实践性教学等环节,而去强化应付接本考试,这样不仅仅抹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亮点,更偏离了“专接本”的初衷,实质上成了应试教育,变成了纯粹的学历考试。这显然是违背了“专接本”的培养目标,降低了“专接本”教育的含金量,呈现出一种有学历而无能力的尴尬局面,更有可能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对专接本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就成为专接本教育進一步良性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专接本考核评价方式的现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

1.教学计划简介

“专接本”会计专业考试课程设置了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等四个类别,其中沟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英语和线性代数等,衔接课程则包括金融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等,主干课程有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等,实践与应用课程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践和上市公司财务案例分析与评价等。所有课程总计是70多个学分,整个教学被安排在四个学期,由专科院校负责授课。

2.主干、沟通、衔接课程考核方式及问题分析

主干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反映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目前所有主干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卷面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大多数课程60分为及格,有些课程设置了30%-40%的校内考成绩比例,自考统考卷面成绩占70%左右,个别学位课程要求统考的卷面成绩达到70分方可获取学位。目前主干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单纯以卷面考试成绩反映学生学习结果,欠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评价;2)就卷面考试而言,综合性的题目所占比重较低;3)就卷面考试的计算与综合题而言,题型固定,标准化的题目虽易于评分但难于真正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主干课程《财务报表分析》为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的能力,并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透视。目前该课程的考核采取卷面方式,考核内容包括60分的客观题(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20分、判断题10分、简答题10分),以及25分的计算题和15分的综合分析题。客观题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题目相对比较简单。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考查学生对报表数据计算分析的能力,但是分值比重还是偏少。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计算题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计算相关的财务比率并进行简单分析,综合分析题的考核一般都是给定企业的单个报表,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且问题的内容较为固定,无法实现综合能力评价的目的。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即便是非会计专业的专接本学生在考前一周认真进行突击背诵,也是比较容易拿到60分的。

不可否认对于一些课程来说,卷面考试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状况。但是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这样一门理论性和技能型都很强的学科,采取单一的卷面考试形式显然是不科学的。同时学生习惯了统考一问一答的考核方式,很容易就导致学生片面的去记忆知识点,无法做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不能自主地全盘思考报表数据的来龙去脉,不能自己发现报表存在的问题,也不会主动去思考分析报表的角度和方法并最终给出自己对企业报表的综合性观点和意见。企业财务报表系统化分析能力的欠缺,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都属于简单会计人员,而不是具有较强财务分析能力的实践性人才。

沟通、衔接课程也存在类似问题,如《市场营销学》、《金融理论与实务》等,当初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想通过经济管理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一般的经济管理、商务贸易能力、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以优化学生们的知识结构。但目前这些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一次性的笔试统考,比如《市场营销学》考试,内容上以大纲和教材为主,形式上以标准化题型为主,无法体现专接本能力与理论并重的培养要求。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直接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课程就变成了应试教学,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的考试真题进行强化训练,忽视实践训练环节,忽视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育。而学生们也乐意接受这种纯理论知识考核,考前突击看书、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成为常见的专接本学习方式,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结果就是无法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完全背离了当初设置这些课程的初衷。

3.实践性课程及问题

《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等实践课程的教学考核,应该以职业能力考核为基础,将企业、岗位、任务等职业情境元素引入其中,使評价真正体现职业能力的要求。这样的培养要求需要通过企业真实的或仿真模拟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鉴定。然而由于实践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无法进行全省统考,目前“专接本“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考核采取的方法是由专科院校负责出卷、批卷,成绩上报主考院校即可。这样可能会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上则完全无法达到对理论进行实践的效果。

二、专接本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方案的探索

从长远和现实的角度看,专接本毕业生所面临的是一种多元性的开放性的工作环境,其知识结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职业胜任问题。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应该既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水平,又能正确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最终体现和引导学生提高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会计是一门技能性、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未来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除了要会记账、算账、报账、用账外,更要掌握筹钱、省钱、管钱、赚钱的能力,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都应当充分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质这一重要原则以适应竞争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专接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既是对专接本课程教学的结果,也是专接本教学的引领,所以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将有效推动专接本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应着眼于实现技能性和理论性的统一。同时通过更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专接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通过过程化的评价手段指导学生完成沟通、衔接、主干及实践课程的学习。

首先,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专接本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普遍比较匮乏,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但可以知其然,更可以探索其所以然,增强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困难的能力,增强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应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分配,逐步完善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即由单一型核算知识结构向多面型管理知识结构转化。

其次,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应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过程化考核,通过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考核评价。以《财务报表分析》为例,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企业财务报表阅读和分析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改革考核方式,设计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考核不应该是单纯的统考定成绩的方式,应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应用能力的考核,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提问、讨论、小组案例分析(演讲和提交分析报告以及小组提问)的形式,考核学生语言组织、演讲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也可以借助于中国上市公司的鲜活案例,考察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指标计算及综合分析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企业分析的实战经验,更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第三,考试课程的统考卷面考核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不仅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考查他们对理论的应用能力,比如《市场营销学》、《金融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尽量减少客观题目的比重,加大案例分析等主观题或开放题的考查,让考生们能够在一个开放的题目情境中发挥自己对理论的掌握和驾驭能力,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然后再系统的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要让考生们意识到学习知识面要广,平时不能死读书,要时常关注课本以外的市场与金融。这样才能应付灵活的考试形式。这样才能转变过去那种背书式的呆板的学习方法。

第四,实践课程的考核,应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情况,以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内容作为考核内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训任务,随机抽取相应的题目进行实践操作,可以采取上机操作、技能竞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例如,对《会计手工模拟实训》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引入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以及报表编制等实务操作题,并要求严格按规范操作。也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若干段,填制原始凭证为一段,编制记账凭证又为另一段,以此类推;并以随机抽题进行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的可操作性与全面性。这种考核办法虽不能考查全部技能,但由于是随机抽题,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考试结果仍然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

三、结论

自学考试“专接本”要科学合理调整自考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弱化考核方式的“指挥棒”作用。科学的评价机制要改变过去单纯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机制,期末统考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方式,应更注重学生个人的学习过程与发展潜力,平时表现、阶段考核、期末统考以及实务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应纳入考核过程。在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今天,自学考试的评价机制改革无疑是符合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对促进自学考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任熊,何雅琴,马悦.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五年回溯与展望.教育与职业[J].2013年11月中

[2]嵇正波,符学龙,周忠旺.江苏自学考试“专接本”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14年2月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