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影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根据课标强调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必须改变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局面,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们年龄小、识字少、阅历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很缺乏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作用,采取了一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句式,模仿说话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模仿能力产生于表象,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开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课文中的典型句式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能使其达到内化和熟练运用的目的。在学习《春天来到深山里》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用“春风带我去散步。春风带我……;春天来到深山里,春天来到……”的句式说话。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兴趣特别高,都积极回答问题。有的说:“春风带我去旅行。”“春风带我去草原。”“春风带我去做游戏。”“春天来到草原上。”“春天来到我的家乡。”“春天来到小河边。”这样通过以上的实例训练,激发了小学生描述问题的兴趣,提高和规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指导看图,诱导说话
所有的图画都是生活凝固瞬间的写照,它表现出静止的特点。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社会经验少,只能把握图画的直观信息,不能观察出图中隐含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引导观察时,要找准“想象点”,引导学生以“点”想象,使画面化“静”为“动”,拓展画面的内容。在教授《鹅妈妈的故事》一文的插图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冰雹、鹅妈妈和藏在鹅妈妈翅膀下的小鹅们的瞬间画面想象事情的整个经过是比较困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感知画面后,引导学生从冰雹铺天盖地的落下,想象小鹅们的样子和鹅妈妈的感受。在鹅妈妈的翅膀下,小鹅们会想些什么呢?风暴过后,小鹅们是什么样?鹅妈妈是什么样?受了伤的妈妈为什么还对孩子说:一切都好呢?步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展开,许多学生在连起来说一段话时,就清楚地叙述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想象启发,补充说话
想象启发,就是在那些“意在言外”或“言已尽,意未尽”的地方恰到好处地设计出想象性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带入一个思考的新天地。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狼想吃小羊,找了三次借口,在狼说出最后一个借口后,“向小羊扑去”。粗看,这个故事到此结束了,但老师在教学时却抓住了这个留有余地的话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狼向小羊扑去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看似多余的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思考,有的说:“小羊早已做好了准备,当狼向小羊猛扑过去时,小羊向旁边一闪,狼掉进河里淹死了。”有的说:“狼向小羊扑去时,由于太急,被脚下的石头绊倒,头撞在石头上,撞死了。”还有的说:“正在狼向小羊扑去时,猎人来了,‘砰的一声,狼被打死了。”一个学生的大胆设想,激发了全体学生对善良、温柔的小羊的喜爱之情和对凶狠、残暴的狼的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四、创设情境,激励说话
低年级学生刚从学前来,心理上还保持着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等特点。他们乐于从熟知的事物中生发联想,从已知中探求未知。在说话训练时,从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创设一些他们熟知的情境,以直观形象、个性鲜明、情感强烈的教育信息,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唤起学生思维的灵感,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二年级教学问句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一位学生正在写字,这时,另一位学生从教室外走进来,发现写字同学的桌下有一把尺子,他捡起来,递给写字的学生,做问话的样子。这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想一下他会问什么呢?由于这种情境是他们常见的,因此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有的说:“他会问‘这把尺子是你的吗?”“这是你的尺子吗?”“这把尺子是你昨天买的吗?”“这是你的尺子,对吗?”“这把尺子借给我用一下,好吗?”问题各式各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问句的理解,而且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心智的实际特点,充分收集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说话因素,找准说话点,指导学生以“点”说话,以点带面,就能使学生的口语训练落到实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就会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为升入高年级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